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如何进行实践创新,加强理化生学科间渗透什么是综合理科课程?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理综知识?初中理综结合点又有那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些问题要解决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要不停的探索,更要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的总结,结合我校的“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探讨,以期得到同行们的指正。一、什么是综合理科课程,就是以提高人的科学素质为目标,实施科学、技术和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的课程,体现科学为大众的思想。就是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体现科学本质与教育本质的统一,有些省直接开设自然科学,如浙江省开设科学这门课,就是理综课程,而咱们地区没有开设这门课,只能在教学中渗透这方面内容。而化学作为一门实用的科学,在理综中占有中心地位,在教学中,我就尝试从以下方面加强对学生理综知识的渗透。二、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理综知识:1、鼓励学生提问题。实施“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我就从布置预习作业开始,在前一节课剩余五分钟的时间,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先看学习目标,并提出问题,在第二天的课堂展示前,看哪组的问题提得好,那组就得分,用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因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出发点,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原因。一堂好课的标准是充满了学生不完全懂而又有浓厚兴趣的各种问题。那么,怎样提问题?学生开始时不会提,我就指导他们,(1)、从教材中挖掘问题,因为教材是课程实施的主要载体,体现基础性,特别是有些学生提出,物理上是这样讲的,怎么化学上又这样说,产生不同学科间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释而产生困惑时,我就先大加表扬这位同学,对他提出的问题认真分析,并得出合理的解答,鼓励学生积极动脑思考问题的意识,并且给予一点小小的物质奖励,这样,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被大大地激发了,例如九年级化学上册49页,判断冰块与水混合得到混合物这句话是否正确,即冰水共同体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初三(1)班的热西旦同学就提出物理课上讲,冰水是混合物呀,怎么化学上又指是纯净物呢?我首先对她进行了表扬,然后分析,物理上提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O℃,这里明显地把冰水平衡状态下的共同体称为混合物即冰和水混合。而初中化学则认为,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H2O的两种不同状态,应说成纯净物,而不是混合物,因为混合物必须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物质组成的共同体,这种冲突的产生原由在于两门学科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述这个共同体,物理是从物质的状态出发,规定这个共同体为混合物,而化学是从物质的本质出发,强调的是物质的组成,故冰和水的共同体不是混合物,是纯净物。当学生明确了化学、物理是从不同的角度研究问题时,从而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从学生的各种反馈中发现问题。例如在讲物质构成这一单元内容时,学生怎么也不理解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因为物理课上不是说,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吗?怎么初中化学则认为,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所以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经常出错,在作业中出现了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这一错误解答,那么,怎么解释这一问题呢?这里产生的误差可以解释为两门学科对“分子”赋于的含义不同,物理中“分子”的含义是一种广义,是指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即就是化学中提出的分子、原子和离子,打个不正确的比方:人说“打击恐怖分子”,没有人说“打击恐怖原子”,同样这里的“分子”也是一种广义,是指组成社会团体的最小个体。
本文标题:如何进行实践创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963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