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章可持续农业第一节可持续农业的定义和内涵一、可持续农业的定义可持续:不仅要满足现在,还要满足未来,不仅要满足当代,还要满足后代。农业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农业利用的是自然资源,而自然资源又是有限的,因此必须要合理利用并加以保护,才能保持长盛不衰。本着这一原则,提出了可持续农业。1987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明确定义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可持续发展农业是指采取某种合理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的方式,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需求可以持续发展的农业系统。按可持续发展农业的要求,今后农业和农村发展必须达到的基本目标是:确保食物安全增加农村就业和收入,根除贫困;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农业是在总结有机农业、生物农业、石油农业、生态农业等替代农业模式,在农业生产中贯彻可持续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强调农业发展必须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和农民的收入水平,降低农村贫困比例,以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持续、稳定、全面的发展。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荷兰召开的124个国家参加的农业与环境国家会议,对可持续农业进行了定义:通过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调整农作制度和技术,以确保获得并持续地满足目前和今后世世代代人们需要的农业。其含义就是在不破坏资源与环境、不损害后代人利益的条件下,允许合理的化学能投入,以获得更多的农产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实际上就是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同时还要保护生态环境,使农业得到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和全面发展。综上所述,可持续农业的概念可以概括为:通过重视可更新资源的利用,更多地依赖生物措施,合理的化学能投入,在发展农业生产力的同时,保持资源、改善环境和提高食物质量,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换一种说法:可持续农业,是指采取某种合理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的方式,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需求可以持续发展的农业系统。特点:产量、质量、效益与环境并重,不破坏资源与环境,不损害后代人利益,允许合理的化学能投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目的与着眼点世界:注重环境保护与产品质量,强调既要满足当代人需求,又要满足后代人需求。中国:强调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基础,充分利用中国传统农业之技术精华,实现持续增长的生产率、持续提高的土壤肥力、持续协调的生态环境,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2、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特点(1)坚持“高产、高效、持久”的可持续发展方向。(2)在耕作技术上,坚持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原则,采用合理的施肥技术,进行合理的轮作倒茬。(3)强调高新技术的应用和高科技的投入。二、可持续农业的要求和内涵可持续农业是21世纪农业的必然趋势和主要形式。(一)要求1、效益要求:可持续农业首先要求要有较高的生产效益,同时还要考虑质量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2、能力要求:要提高再生产能力,增强后劲,同时要提高生产者的素质。3、农村农业结构要求必须调整农村农业结构,优化农业生产区域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突出培育优势产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二)基本内涵1、“三个持续性”(经济、社会、生态)是它的基本特征。(1)经济可持续性是指在经济上可以自我维持和自我发展。(2)社会可持续性是指能满足人类衣食住等基本需求和农村社会环境的良性发展。主要体现在:①农产品供应充足,保持农产品市场的繁荣与稳定;②农产品的安全、优质能被社会普遍接受;③农业生产结构、农产品数量结构以及区域发展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总体需求。(3)生态资源可持续性资源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问题。2、“三个生”(生产、生活、生态)是它的永恒主题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要共同推进。3、“三个农”(农业、农村、农民)是它的中心内容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中心内容。4、“三个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是它的主要主张。(1)公平性原则。即机会选择的公平性,包括三方面的含义:①代际公平性(当代与后代要公平);②同代公平性;③人与自然、人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公平性。(2)持续性原则。人类对资源的利用不能超过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决不能掠夺式的利用,在开发利用的同时必须加以保护。例如大货车:(3)共同性原则发展可持续农业,保护生态环境,确保自然资源的长期利用是全球人类的共同目标。(4)需求性原则农业发展要满足所有人的基本需求,要向所有人提供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机会,实现共同富裕。第二节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一、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概念和特征1、概念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是指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将农业发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协调统一起来,从而获得最佳的生产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以满足当代人和后代人需求的技术系统。从广义上讲,它包括:(1)维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技术;(2)有效节约农业资源技术;(3)保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技术;(4)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技术。2、基本特征(1)高效性:运用可持续农业技术首先可以实现农业的高产、高效、优质、低耗、无公害。(2)生态持续性:可持续农业技术注重对资源及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能维护生态平衡。(3)区域性:运用可持续农业技术必须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4)时效性:农业技术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有的技术以前能用,但现在有可能不能用,有的技术现在不能用,但有可能将来能用。(5)社会性:可持续农业技术要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要能满足人类的需求。(6)综合性:可持续农业技术不是一项单一的技术,而且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需要各部门的参与、合作、配合才能完成。二、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体系的主要内容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体系涵盖两大部分内容:一是农业生产技术体系,主要包括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和水产业生产技术;二是农业技术检测和监督体系。主要包括技术检测监督、技术认证认可和技术实践评价系统。这两部分相互补充,缺一不可。前者是基础,是关键,后者是保障。随着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体系不断的深化和完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除了以上所说的农业四大产业之外,我国还发展了如下技术:(1)清洁化生产技术。主要是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清洁化、污水处理、粪便处理、沼气技术等。(2)低副作用技术。指不造成土壤有机质损害、土壤结构破坏、土壤肥力下降等的耕作技术,不造成土壤盐碱化的灌溉技术等。如节水灌溉、合理轮作倒茬、秸秆覆盖等技术。(3)生态良性化技术。主要是指荒漠化治理技术和水土流失治理技术。如防风固沙、退耕还林还草、严禁砍伐、严禁过渡放牧,提倡轮作、休闲、种植绿肥、培肥地力、修建水平梯田等。(4)自然灾害防治技术。加强自然灾害的评估、预警、检测技术。如病虫害检测。(5)提高产出效率的品种技术和专业化技术。(6)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产品深加工技术。(7)降低技术成本和提高管理效率技术。三、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体系的选择原则与标准1、选择原则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体系的选择原则是由它的特征所决定的,具体原则如下:(1)协调均衡原则强调人口、资源、环境、生产、经济协调均衡发展,注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2)渐进发展原则(3)综合性原则(4)区域性原则2、选择标准(1)强调技术安全质量标准(2)强调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标准(3)强调保护资源环境与降低技术成本相结合标准第三节农业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利用一、农业自然资源(一)定义农业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可被利用于农业生产的物资资料、能量来源和劳动对象。主要包括气候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二)分类农业自然资源可分为8类: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草地资源、海洋资源、农村能源。其中最重要的是前四类。(三)农业自然资源的特征1、都是进行生物性生产不可缺少的因素或条件2、本身都处于不断演变的过程中,与生物体共同形成一定循环的生态体系。3、都有很强的区域性4、多数具有可更新性或再生性。5、在数量上多数是有限的,但在利用上又是无限的。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是最重要的农业资源。(一)我国土地资源状况我国土地资源的绝对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统计资料,我国土地总面积960万Km2,约占世界土地面积的7.3%,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而居世界第三位。耕地面积约为世界耕地面积的7%,次于美国、印度、俄罗斯而居第四位。林地面积占世界林地面积的3%,居第五位,草地面积仅次于澳大利亚,居第二位。我国各类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几分之一。总起来讲,我国是各类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二)土地资源保护利用1、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地的主要对策(1)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保护耕地。(2)农业发展应主要靠提高单产,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3)预防土地退化和破坏,积极治理已退化的土地。(4)加强土地管理,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共同责任制。各部门(城建局、土管局、环保局、规划局等)要齐抓共管。2、土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主要技术(1)现代肥料技术。①动态平衡施肥技术:根据耕作、栽培制度和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特点,坚持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钾配合施用的原则。②有机肥简易快速无害化处理技术:借助生物工程技术,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将有机肥制成颗粒肥料。③精确农业施肥技术:借助高科技精准、定量施肥。④生物肥料技术:利用生物技术将农业废弃物制成生物有机肥。(2)其他综合防治技术与措施。见P54三、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一)我国水资源状况及特点1、水资源状况(1)我国水资源相对缺乏。我国年平均降水量约为6万m3,其中56%的水量被植物蒸腾、土壤和地表蒸发所消耗,44%的水量形成径流。全国河川径流总量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因此,我国水资源是相对缺乏的。(2)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很不均匀。总的趋势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我国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地区,耕地只占全国的37.8%,而径流量却占全国的82.5%;黄、淮、海流域,耕地面积占全国的34.8%,而径流量只占6.6%。2、水资源特点(1)降水稀少,且分布时空不均匀。我国降水量相对较少,且分布不均匀,从时间上看,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其他月份较少;从地域上看,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悬殊较大。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南方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上,儿北方则较少,只有500~600mm,西北地区小于400mm,其中内蒙古、宁夏及以西的西北内陆则在200mm以下。新疆地区只有几十毫米。(2)可利用水资源开发潜力日趋减少。我国淡水资源总量占全球的6%,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且地下水污染非常严重。(3)我国河川径流总量大,但水资源不协调,工程控制能力薄弱。(4)农业用水较粗放,水资源浪费严重。大水漫灌。(二)水资源合理利用---现代农业节水技术。节水农业技术包括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灌溉技术,农田保水技术,节水耕作栽培技术,适水种植技术等。发展节水农业就是要不断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目前我国主要的节水农业技术措施如下:1、渠道防渗技术2、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3、喷灌技术:可节水30~50%。4、微灌技术:包括滴灌、微喷灌、涌泉灌、地下渗灌等。5、改进地面灌水技术。包括平整土地,采用沟灌、畦灌、改进田畦规格(如长畦改短畦,宽畦改窄畦等)。6、综合农业节水技术。耕作保墒技术,覆盖保墒技术,水肥耦合技术,选育抗旱品种等。7、雨水汇集利用技
本文标题:第二章-可持续农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994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