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充分认识新的战略思想推进事业新的发展
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各级党委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联系实际,讲求实效。——中共中央(11月1日)《通知》胡锦涛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11月4日会见二炮党代会代表时的讲话一.新战略思想提出的背景(一)、世界形势的新变化——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1、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但单极还是多极的斗争依然深刻复杂2、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但国际经济竞争依然深刻复杂3、不同文明交流继续发展,但国际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依然深刻复杂复杂4、国际战略安全形势总体稳定态势继续发展,但人类面临的安全挑战依然深刻复杂5、国际协调合作继续发展,但围绕国际秩序的斗争依然深刻复杂(二)、国内发展的新情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1、发展思路作出的新思考2、发展的困难和障碍需有新的策略3、党在理论上的成熟形势所逼发展所需自身优势坚持创新二、深化认识和把握新的理论成果胡锦涛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就是我们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取得的重要成果。”(一)关于以人为本1、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就是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泛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强调要利民、裕民、养民、惠民,这种民本思想体现了朴素的重民价值取向。——近代西方人本主义反对迷信、崇尚科学,反对专制、崇尚自由,反对神性、张扬个性,对于反对封建主义推进人的解放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3、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也就失去了基础和保障。——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就失去了目标和动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是相互协调、相互促的。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但要靠每个人,从每件事做起,一代代不懈的努力。(二)关于科学发展观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正式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规律,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2)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3)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1、科学发展观的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原则——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3、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点工作和任务(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6)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7)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8)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将进一步增强我经济实力,彰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大生机活力。(三)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刻阐明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善于化解矛盾,善于把消极因,变为积极因素,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温家宝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和谐社会:指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中国古代中国近代十九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艰辛探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的中央集体坚持和继承我们党社会建设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并借鉴传统和谐思想的有益成分,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与“和谐”结合起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并作出了重要决定(六中全会),系统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怎样建设社会问题。十七大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从现时意义而言有以下几点:(1)从国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2)从国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3)从我们党肩负的使命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从理论意义而言(1)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规律的认识。(2)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进程中,社会建设和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3)深化了对我们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执政的本质要求,只有社会和谐,才能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目的和要求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胡锦涛总的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即深刻、具体,又全面、系统,开辟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新境界,进一步深化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认识,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和目标(1)民主法治(2)公平正义(3)诚信友爱(4)充满活力(5)安定有序(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3、构建和谐社会遵循的原则和要求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应遵循的原则——提出的要求(1)发展是第一要务(2)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3)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4)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5)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6)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四)、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建设新农村的内容(1)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2)生活富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3)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4)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5)民主管理。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力的尊重和维护。2、建设新农村的特点(1)背景“新”,当前总体上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阶段;另一方面农村生产力有了持续发展,经营体制不断完善,使新农村建设有了一个新的更高起点。(2)思路“新”,建设的指导方针更加明确,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五个统筹。(3)目标“新”,“20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农村的具体反映,体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协调统一的发展要求。(4)方式“新”,提出要加大国家投入,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并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资料:1978年—2006年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粮食产量由6095亿斤提高到99492亿斤,增长16.3倍.肉类产量由856万吨提高到8100万吨,增长9.46倍.农业增加值由1018亿元提高到19901亿元(22718)_.4%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3587元,增长26.8倍.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恩格尔系数由67.7%提高到43%农村贫困人口由2.49亿下降到2148万人3、建设新农村的重大意义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1)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古人说:“食为政先,农为邦本”。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和根本性问题。(2)是处理好城
本文标题:充分认识新的战略思想推进事业新的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00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