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第六讲-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六章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贾丽民社会是由人们的实践活动建构起来的。社会现象作为人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既有客观事实性,又包含着价值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要求社会科学研究必须把事实与价值、科学认知与价值评价有机地统一起来。内容要点一、真理与价值二、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三、社会评价及其标准一、真理与价值(一)社会现象的两重性:事实与价值。(二)揭示客观真理是社会认知的任务。(三)确定合理的价值向度是社会评价的任务。(四)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在要求。“真理”与“价值”的定义真理: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特点。价值: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价值具有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和多维性特点。真理与价值统一于人的实践活动。(一)社会现象的两重性:事实与价值人具有自然本性,然而人是有意识、有目的、追求价值的。人的活动好像是由人自己决定的主观现象,但是事实往往不是这样。因为:第一,价值作为一定对象与人的需要和目的的适应关系,虽然包含了主观性但不能完全归结为主观性,它建立在一定实践基础之上并受具体实践条件的制约。第二,人们进行活动的目的和动机能否实现,活动能否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于主观愿望,而是由各种社会条件所决定的。第三,社会活动过程作为多种活动的综合,作为多种主体、多种力量的动态的博弈过程,不以某个主体的意志为转移。大跃进“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超英赶美”。“大炼钢铁”、“以钢为纲”。“一大二公三纯四平均”。一大二公三纯四平均毛泽东:“人民公社的特点:一曰大,二曰公。我看,叫大公社。大,人多(几千户,一万户,几万户),地多,综合经营,工农商学兵,农林牧副渔;大,人多势众,办不到的事情就可以办到;大,好管,好纳入计划。公,就是比合作社更要社会主义,把资本主义残余(比如自留地、自养牲口),都可以逐步搞掉。房屋、鸡鸭、房前房后的小树,目前还是自己的,将来也要公有。人民公社兴办公共食堂、托儿所、缝纫组,全体劳动妇女都可以得到解放。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那里将会逐渐没有政权。”“一大二公”成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指导方针,在具体的操作中,领导干部将其发展为“一大二公三纯四平均”:一大,基层组织的规模越大越好;二公,公有化的程度越高越好;三纯,社会主义的经济成分越纯越好;四平均,平均分配越妥当越好。三年自然灾害1958年底,全国为满足毛泽东的意愿,把钢产量比57年番一番,提出“以钢为纲”的口号,号召全民炼钢。但由于技术不合规格,只是炼出大量的废铁,造成极大的浪费。炼钢需要铁矿、焦炭、燃料等材料。由于铁矿不足,于是全民不下田耕作,全都上山采矿,使粮食产量大减,还去把家里的铁器丢到炉火中,却炼成一个个的铁疙瘩。由于燃料不足,只好上山伐林,把一座又一座青山砍得光光,引发日后的天灾。其实这些天灾都是人为的。而且建造高炉的建筑材料不足,甚至至把文物建筑拆了,把砖块拿去建炉,还说文物也要为炼钢服务。大跃进导致灾难性的全国大饥荒,无数人因为缺乏食物而死去。大陆官方公布非自然死亡人数是2158万人。东西方各方面的资料显示死亡人数大约为2000万人,主要死因为饿死。一部分学者并且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饥荒。从方法论的角度看问题发生的原因没有立足于实践,割裂了事实与价值的统一。仅仅片面地从人的主观意识出发,要在形式上建成社会主义。然而,脱离了实际情况,脱离了生产力发展的现实。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二)揭示客观真理是社会认知的任务人类对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经历了神话的、经验的或日常意识的和科学的几个阶段。科学的方法及其精神,追求的是客观真理。科学的社会认知所要追求的是揭示社会历史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包含对社会价值属性和社会运动方向的把握。社会科学理论是否具有真理性,检验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必须从社会现实出发,在理性的指引下,立足于科学研究,去认识社会历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正是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邓小平就提出,底子薄、人口多、生产力落后,这是中国的现实国情。强调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然是长期的。叶剑英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在幼年时期,还不成熟、不完善,在我国实现现代化,必然要有一个初级到高级的过程。逐渐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三)确定合理的价值向度是社会评价的任务人们认识社会现象,不仅要了解社会“是什么”,更重要的在于指出社会“应当”怎么样,即确定社会合力的价值向度,从而指导人们进行合理的时间,促使社会向有利于人类进步的方向转化。我国当下合理的价值向度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他认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老三步走:达到小康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新三步走:全面建设小康从上世纪末进入小康社会后,将分2010年、2020年、2050年三个阶段,逐步达到现代化的目标。2010年前,是第一步。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2010年到2020年,是第二步,根据十六大的规划,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从2020年到2050年,是第三步,通过30年的奋斗,基本实现现代化。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10%计算,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约为36.85万亿人民币。按1美元兑换6.6人民币计算,约为5.58万亿美元。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9.59万亿人民币,按当时1美元兑换8.27人民币计算,约为1.16万亿美元。201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按美元计算是2001年的4.81倍。已经提前10年实现了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俩番的目标。十八大报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胡锦涛指出:要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主要目标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四)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在要求人类社会的客观性和价值性不是分离的,而是融合在一起的。社会事实都是蕴含着价值的事实,社会价值都是依托于事实的价值。要达到对社会现象正确深刻的把握,就要将研究的科学性和价值性结合起来。二、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一)社会认知的特点(二)经验观察与事实描述(三)社会认知的概括与综合(一)社会认知的特点与对自然界的认知相比,社会认知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它同人们的利益直接相关,在阶级社会则同人们的社会地位和立场相关。在社会科学领域,只有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对职位、牟利,对上司的恩典,没有任何考虑”,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的科学认知。土地中央:国计民生老百姓:衣食住行银行:利润地方政府:GDP房地产商:钱央企:利润(二)经验观察与事实描述作为社会科学方法的观察,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有意识地对社会现象进行考察。社会观察主要不是在实验室中,而是在社会实践中进行的。事实描述或事实判断,可以是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调查而获得的,也可能而且往往是借助于别人的既有的调查材料,将之与自己的经验相对照,然后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加以整理。2000年至2010年北京房地产价格(三)社会认知的概括与综合对社会现实的观察、描述,形成了对特定对象的经验性知识。这只是社会认知的第一步。为了从这些经验性认识中进一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建构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就要作进一步的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社会科学的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不只是关于对象的“实证性”研究和“描述性”把握,还包括了“批判性”研究和“规范性”把握。房价为什么持续走高?三、社会评价及其标准(一)社会进步的评价(二)社会生产力是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三)人民利益是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一)社会进步的评价社会评价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和形式,但从根本上说是关于社会“进步”与否的评价。社会进步是社会研究的科学性和价值性统一的基础,也是科学性和价值性统一的最终归宿。当下的社会现实问题房价:北京海淀区楼市价格00年4000、01年4500、02年4600、03年4200、04年4800、05年5000、06年8000、07年13000、08年11000、09年34000、10年36000.教育:学费高,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医疗:就医难、就医贵。食品安全:不吃怕饿,吃了怕病。贫富差距:最富的10%占全国财富45%,最穷的10%占全国财富的1.4%。怀念改革开放前的“公平”、“平等”住房:个人盖,单位分。教育:基本保障。医疗:基本保障食品:基本绿色。但是公平不等于平均,平等不等于贫穷。邓小平指出:“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二)社会生产力是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人类是靠自己的能力,特别是社会生产力能力而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生产力是人类生命活力的集中体现,是人类自己最大的财富,也是构成社会的物质基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构成了社会进步的最核心内容,也构成了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评价各种社会现象,评价社会的制度和政策,评价一定政党和社会团体的主张及行动的历史作用,都应当把社会生产力放在基础地位,作为根本标准,看它们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如何,是否有利于省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的巨大增长,2010年GDP世界第二。(三)人民利益是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的利益,人民的幸福,是我们进行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社会生产力作为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之“根本”,在于社会生产力是一切社会进步的前提性、先决性条件;人民利益是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之“最高”,则在于人民是社会发展和价值评价的目的所在。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衣:从单调的黑、灰、绿到彰显个性。食:从维持温饱到东南西北各色大餐。住:从挡风遮雨到舒适明亮。行:从远隔千里到近在咫尺。课后题1.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2.社会评价的标准。3.运用社会认知与评价的方法分析当下中国的现实问题(房价、教育、医疗、贫富差距、群体性事件等)。谢谢!
本文标题:第六讲-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104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