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刘刚教授后金融危机时期昌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展望
后金融危机时期昌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展望刘刚教授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一、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影响1.1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和影响刚刚开始中国30年的快速增长“奇迹”只是东亚经济发展的一个新案例依赖现有的国际经济秩序,传统产业的生产能力的全球过剩将是未来10年经济发展中的常态东莞玩具企业的破产、青岛韩资企业的闪离和欧美对中国产品的系列反倾销拉开了中国经济调整的序幕1.2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为背景,中国将进入第二次经济转型期中国30年的快速经济发展既得益也受制于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资本或FDI的自由流动,事实上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全球生产能力过剩和经济泡沫;不要重蹈日本和南美经济的覆辙。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中国经济新一轮经济转型的主题其中,启动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经济新一轮经济转型的关键1.3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在新一轮经济转型初期,区域、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将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其中,启动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关键在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发展面前,已有的传统产业优势可能转变为惯例刚性,成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障碍。传统产业破坏性创新者的出现,将打破传统的均衡,使传统的竞争优势者丧失竞争优势,从历史的经验看,破坏性创新者可能出现在新的经济发展区域。例如,汽车产业美国、日本和韩国。在新兴产业的发展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往往更青睐新的经济区域。因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新的驱动力、机制、路径和空间组织形态。FrancisFukuyama(弗朗西斯·福山)21世纪全球可能出现的七大战略意外之一:世界转向中国式社会主义,美国霸权地位结束:人们将许多不平等现象归咎于美国式的资本主义,全世界对这些不平等现象的不满,可能会将人们的注意力更多地转向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模式,从而结束美国的霸权地位。21世纪中国能否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国家,关键是能否顺利实现第二次经济转型。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界定2.1什么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带动能力强、吸收就业多和综合效益好的产业。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主要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文化创意。2.2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特征依附于科技创新,是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需求主要表现为潜在的,而不是显性的没有定型的设备、技术、产品以及服务没有参照,依赖产业的系统创新没有政策没有成熟的上游产业链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新的战略思维和新的发展模式3.1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需要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如何发展经济上,始终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发展思维或模式。强调传统经济理论中的比较优势原理,试图依靠“要素租金”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要素租金”来自于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土地,低水平的环保要求和其他自然资源;强调专业化分工和知识的创造及其商业化,试图依靠“创新租金”和竞争优势实现经济的跨越发展。“创新租金”来自于新知识的创造及其快速的商业化,产品的创新和工艺流程的创新。与两种发展思维及其模式相对应的经济形态分别是制造经济和创新经济。项目制造经济(Industrial/ManagementEconomy)创新经济(Entrepreneurial/InnovativeEconomy)外部环境市场需求单一而稳定多样化和快速多变产品和技术的周期长期短期竞争的范围当地和国内市场全球性和跨地域企业的活动企业的主体纵向一体化的大企业中小企业创业活动的类型生产型创业创新型创业企业成长的主要来源规模和范围经济持续创新和速度经济创新过程长期而缓慢短期而快速竞争的方式非合作竞争合作竞争第一竞争要素价格时间和速度创业活动的驱动因素资本人力资本、知识和能力组织形态生产的组织方式大规模纵向一体化柔性专业化和网络化企业组织边界清晰模糊空间组织传统工业城市或工业园创新型城市表制造经济和创新经济的关键活动的差异制度形态劳资关系集体谈判创业型劳动者资本与资本的关系大企业之间的寡头竞争中小企业之间的网络化竞争与合作国家政策福利国家创新型国家经济结果经济发展稳定的和可预测的变动和不确定的企业活动稳定发展的大型企业活跃的中小企业的创业活动产业发展和结构稳定的和以工业生产为主体快速变化的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区域稳定的新兴区域的出现3.2两种经济发展战略思维的本质差异经济发展的驱动力:要素驱动还是创新驱动经济活动的主体:生产型企业还是科技创新型企业经济活动的组织形态:是生产型网络还是创新型网络组织经济活动的制度:依据配置资源的不同,制度结构也不同。政府政策的重心:放松管制、优化投资环境还是构建创业环境。空间载体:传统城市还是创新型城市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领域、动力机制和发展路径4.1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官产学一体化新型混合组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策源地官产学联盟办公室科技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技术创新基地高科技产业区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科技型新企业创业指导中心企业加速器计划案例: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图3官产学一体化新组织的来源大学产业政府创新的动力源:三者职能边界的重叠部分衍生的各种组织4.2从大学科技园到创新型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路径大学大学科技园创新型新兴城市高科技产业带自由扩散官产学一体化适应性城市功能图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动力机制创新极核网络的出现创新极核网络的快速扩展混合组织的创建创新型新企业的涌现和快速成长动力机制适应性城市功能体系的建立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阶段和路径关键元素的移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五、如何发展昌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5.1.复制或照搬别人过去的成功经验可能是搬起自己的石头砸自己的脚以温州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模式以深圳为代表的FDI工厂集聚地模式EMS加工制造企业元器件生产企业核心企业的生产整合和销售元器件的生产核心企业的采购和分包EMS企业的加工制造核心企业的销售和服务图中国通讯设备制造业各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分布利润研发OEM营销图5中国外资主导产业的企业利润分布5.2昌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聚焦的四个问题在创新型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主要职能不再是简单的放松管制,也不是优化FDI的投资环境,而是构建创业环境。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创新的主体是中小企业创新型新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许多场合他们替代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围绕着新知识的创造及其商业化,需要一个新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机制和创新网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载体是创新型城市。创新的程度产品创新工艺创新(销售最大化阶段)(成本最小化阶段)产业发展阶段(不稳定阶段)(部门化阶段)(系列化阶段)图6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企业规模中小企业为主导大企业为主导24.980.566.758.557.951.139.873.654.965.614.726.426.831.134.140.717.514.618.93.85.214.79.112.919.57.9300%10%20%30%40%50%60%70%80%90%100%中国(2003)美国(1999)日本(2002)德国(2002)英国(1998)法国(2002)意大利(2001)韩国(2003)俄罗斯(2003)国家百分比企业高等学校研究机构其他R&D科学家和工程师在执行部门分布的国际比较5.3昌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源基础中村科技园昌平园、生命科学园和其他工业园发展的成功经验2007年,昌平园实现工业总产值398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60%以上,总收入530亿元、利润总额50亿元、出口创汇8亿美元、上缴税金25亿元,年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30%。截至2007年底,已经有60家企业入住生命科学园,涵盖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生物芯片、蛋白质组学、蛋白质药物、干细胞、基因工程制药、基因工程疫苗、化学药物、医疗器械、试验动物等领域。生命园已初步形成从试管到临床的完整生物医药产业化链条。陆续进驻和集聚的高等院校大企业研发中心的陆续进驻实验室经济形成技术输出的新优势截止到2008年底,全区拥有106家科研机构,其中,国家级9家、市区级4家、高校所属38家、企业兴办36家,科技人员兴办15家、医院性质4家。在全区科研机构中,有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级实验室,1个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定的实验室,6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产业化基地;部级研究中心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6个。此外,还有市工信委认定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7个,市科委认定的企业科技研究开发机构9个。从研究领域看:新能源及节能技术7家、资源与环境技术22家、电子信息技术13家、生物与新医药技术24家、现代农业技术与服务7家、新材料技术5家、高技术服务4家、高新技术改造传统15家、法律与其他社会学科12家。5.4昌平可能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5.4.1能源和新材料科技产业石油科技上游产业集聚区电力科技上游产业集聚区环保新材料上中下游集聚区根据产业集群究竟发生在上游,还是中游和下游,对空间规划的需求是不同的。其中,要考虑为中下游产业发展预留发展的空间的,主要是环保新材料产业。其他产业则主要为上游产业的发展预留空间。5.4.2网络文化创意产业昌平可以基于国际信息港平台,大力发展手机游戏、手机音乐、手机广告和手机视频四个产业集聚区。基于上述产业内容提供方面进行规划,有利于形成昌平网络信息产业集聚发展的格局。因为上述四个产业项目都基于一个平台,即中移动国际信息港平台,产业发展对空间范围的要求相对不大,主要是考虑必要的集聚要求。国际信息港建设手机游戏产业手机视频产业手机广告产业手机音乐产业版权费用游戏内容视频内容版权费用广告内容反馈信息音乐内容版权费用图基于中移动国际信息港建设平台形成产业聚集区5.4.3生物医药产业截至2007年底,已经有60家企业入住生命科学园,涵盖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生物芯片、蛋白质组学、蛋白质药物、干细胞、基因工程制药、基因工程疫苗、化学药物、医疗器械和试验动物等领域,生命科学园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从试管到临床的完整生物医药产业化链条从上游产业的发展现实出发,建议昌平在近期内大力发展符合昌平实际和产业发展趋势的CRO企业。通过CRO的集聚,推动整个生物医药企业向中下游产业的扩展。5.5昌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敬请批评指正!
本文标题:刘刚教授后金融危机时期昌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展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11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