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小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养成教育
小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养成教育综合组尹金钊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中小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对于教师来说,信息技术不只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服务于学科教学的得心应手的教学媒体,是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的工具。培养中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养成教育,在中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认识课程教学目标,改变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课的前身是计算机课,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从教学目标来看,计算机课程主要是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而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则是:通过信息技术课,使学生具备信息素养,即具备获取信息、分析鉴别信息、传输处理信息及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并且逐步将这些能力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从主要内容来看,过去的计算机课的教学内容局限于理论知识和操作相关软件,而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信息科学知识、信息技术、信息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及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有机整合等。从教学方法来看,计算机课程主要是讲练相结合,而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是研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及自主性学习。显而易见,计算机课程是把计算机作为课程的学习对象来学习,而且是唯一的学习对象;而信息技术课程则是把计算机作为课程的学习工具来学习,并且是学习的工具之一,强调的是使学生掌握各种信息工具和利用各类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的发展。据此,《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若仅仅是停留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与网络知识和技能的目标上,停留在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忽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的教学模式,那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素养教育,其结果将会是培养出来的人有可能成为计算机的奴隶。我们应该改变教学模式,其核心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为中心,应大力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及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通过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与利用,不断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信息社会的建设人才。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即要求中学生具有使用计算机与其它信息技术解决自己学习、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意识。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让学生发现除了玩游戏外,计算机还能帮你做很多有趣有益的事情,比如,利用计算机画画、写作文、制作演示文稿、利用计算机处理各种资料等;除了上网聊天,还会发现因特网能帮助我们快速查阅各种有用的资料,电子邮件将使你方便快捷地与远方的朋友互通信息,你甚至可以制作属于自己的网站……;所谓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在21世纪高科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各学科[诸如语文、数学、自然、地理、历史、艺术(音乐、美术)等]知识共同构成了中小学课程的教学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以其它学科的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它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去,从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青少年解决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决不是一门信息技术课就能解决的问题。各学科教师都要创设条件,积极倡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机会运用信息技术学习,进而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在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使教师把以计算机和网络及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自己的教学工具,强调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不在于开发软件,而是如何在教学中应用软件,如何将计算机与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整合到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用掌握的信息技术帮助他们学习数学、语文、科学、品生品社和其它科学文化知识,并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从而达到既高效优质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又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我们的各学科教师应将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和培养的理念及意图整合到各学科课程知识里。比如语文课可用多媒体计算机学习写字与组词,用计算机写作文和修改作文、用网络搜集作文素材、用文字处理软件编辑作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情景教学……;在艺术课中用多媒体技术学习绘画、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乐曲;在科学课中演示仿真实验、通过虚拟实验室作有危险性的教学实验……。三、创设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时代的学习,应是一种主动的学习,一种基于信息的学习,一种以多媒体为主要手段的学习,一种建立于网络之上的学习。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自主化的学习方式成为了一种现实的必然的选择,学生由原来的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互联网对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其为开展自主参与、自主体验和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提供了有利条件。信息技术课程并不仅仅是简单地为了学习信息技术本身,中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养成教育,是要培养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才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最终目标。
本文标题:小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养成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149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