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2020-上海-初三一模--说明文(教师版)
2020初三一模:说明文2020一模·嘉定区马家窑彩陶上的乐和舞①当瑞典学者安特生1921年在渑池县发现了仰韶文化后,推断这一文化并不是孤立的。囿于他当时所具有的彩陶知识,以及他以欧洲人的习惯性思维,认为这些陶器是从西往东传播到中原地区的。因此,他溯着黄河来到兰州寻觅,最后来到了临洮,终于在马家窑村发现了一大批彩陶,时间要晚于仰韶文化,他把它们命名为马家窑文化。②在经过中外学者几十年的后继研究之后,终于认定中国的彩陶是土生土长的文明,并不是从外国传播过来的。安特生为这次考察写了一本书,题目叫《黄土的儿女》,讲述四千多年前黄土地上的儿女们,用音乐和舞蹈的形式来装饰自己的器具。③使用黑色来装饰红色的陶器,这是马家窑彩陶的一大特色,红、黑两色并列而形成的艺术之韵在马家窑彩陶上被发挥到了(jízhì)。马家窑陶器上的黑彩,装饰的面积之大,前所未有,从器口到器底,几乎全部遮盖殆尽,有的甚至爬到了器口的内部,从而形成了内彩,具有了一种“满、平、匀”的装饰美。但是,绘器者又极有分寸,这种繁密的布局并不令人感到窒息和不快,反而给人一种“宽可走马,密不容针”的美。④在彩陶的装饰上富有感情,这是马家窑的彩陶留给人们的印象。密布于马家窑彩陶上的,都是一些粗细相等、排列均匀的线条,它们刚健粗放,富有强烈的动感和弹性,在器物上组成了一幅幅旋转着的画面,犹如江河泻地,激浪奔腾,但在这一个又一个的漩涡当中,又会有一些空白的中心点,从而给人以静止的感觉。欣赏着马家窑的彩陶,犹如在聆听一首旋律感极强的乐曲,留给人的是一种音乐之美。⑤马家窑彩陶具有抽象的纹饰,这一特色形成的图案显得逼真传神。彩陶上绝大多数....抽象的纹饰是螺旋形的图案,有人认为表现的是水流的涡漩,这些涡漩的样式多种多样:有的呈带状的二方连续图案,有的呈四方连续图案,有的是独立纹样,有的漩涡当中留下了一些带点的圆圈,好像是溅起的泡沫。⑥还有一些螺旋形的纹饰像是植物的叶子或花朵,它们互相组合,交织成了美丽的图案,有的花叶中还画有点状的果实。这表明,当时的马家窑人已经进入了农耕的时代,种植业已经成为人们依存的主业,他们通过对植物的崇拜来祈求五谷丰登。⑦1973年,在马家窑地层的墓葬里,出土了一件敞口的陶盆,就在这件器皿内沿,古人用黑彩画了一圈三组人形的图案,每组五人,都留着辫发,手牵着手,似乎在水滨的树丛间欢乐歌舞。如果这只盆内装了水,水位线在四道横线处,那么就可以看到舞蹈人物的美丽倒影,犹如生活一般真实。⑧马家窑彩陶上的乐和舞,是研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富矿,也是华夏文明起源和繁荣发展的历史见证。安特生在晚年坦承了自己当年持“文化西来说”的错误,为自己粗率的论断而道歉。14.根据拼音写汉字。jízhì()(2分)15.第①段列举瑞典学者安特生发现马家窑彩陶的过程,其作用是(3分)16.第⑤段加点词“绝大多数”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17.下列选项不符合题意的一项是()。(3分)A.马家窑彩陶使用黑色装饰红色及具有抽象纹饰的特色。B.马家窑彩陶上线条组成的画面给人极富动态的旋律美。C.马家窑彩陶上螺旋形纹饰所形成的图案显得逼真传神。D.安特生通过自己的研究承认了当年判断的错误并致歉。18.下列这段文字,应放在第①③⑥段中的哪一段结尾处?请阐述理由。(5分)马家窑文化位于洮河之滨,濒水而居的人们常见的就是奔腾咆哮的洪水,对水有一种畏惧和崇拜之情,当然会把这常见的自然景观表现在他们的生活器皿之上。14.(2分)极致(各1分)15.(3分)安特生按照彩陶是从外国传播到中国的推断一路寻觅,引出了说明对象马家窑彩陶(2分);并与文章结尾(安特生道歉)呼应。(1分)(引起读者阅读兴趣?)16.(4分)不能。“绝大多数”指数量比例很高(1分)。表明马家窑彩陶上抽象纹饰中表现水流漩涡的螺旋形图案占比很高(1分)。此外,还应有少部分像植物叶子或花朵的螺旋形纹饰不能排除在外(1分)。删除就不能体现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1分)17.(3分)B18.(5分)第⑤段结尾处。(1分)这段文字写了马家窑文化的地理位置及人们对水的情感(1分)。这与有人认为对彩陶上螺旋形图案表现的是多种水流涡漩的内容相一致(2分)。“当然”一句的推测与第⑤段内容形成因果关系。(1分)2020一模·青浦区远古江南:最早的鱼米之乡孙国平①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余姚河姆渡、田螺山是两处六七千年前保存良好的古代遗址。通过对这两处遗址考古获得的信息,我们可以描绘出远古江南的美好生活。②上世纪70年代,河姆渡遗址两次考古(1),出土了看似新鲜的大片稻谷壳堆积和散落的炭化稻米,一度让考古专家推断,河姆渡人是世界上最早耕种稻田、煮食米饭的先民。后来,南方地区一次次的相关考古(2),一再改写和刷新了中国稻作农业起源阶段的历史记录。目前,1万多年前以水稻栽种为主的稻作农业发端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已成为植物考古界和农史学界的共识。在之后的数千年里,水稻种植逐渐被先民发展成为取代传统渔猎的最主要的谋生手段。③在田螺山遗址丰富多彩的出土文物中,炊器专家也研究辨认出了很多通常用于炊煮米饭、熬制米粥的多种式样的原始饭锅——陶釜。我们熟悉的成语“釜底抽薪”“破釜沉舟”中的釜字也就有了最早的出处。④正是在大米的哺育下,中国南方地区出现了加速度的文明发展轨迹。河姆渡文化之后,杭嘉湖地区兴盛起来的良渚文化,在东亚大陆率先迈上了文明社会的台阶,成熟发达的稻作农业是其依赖的社会经济基础。⑤此外,在这两处遗址中,发掘出了各类不计其数的鱼类骨头,如鲫鱼、鲤鱼,甚至还有一些鲨鱼、金枪鱼等。考古学家把它们通过淘洗泥土后拣选收集起来,摆放到了数十个多层的架子上,这些鱼类骨头可以让我们非常直观地感受到,当时唾手可得的鱼类资源也是河姆渡先民食物构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结合数量颇大的稻米遗存,以河姆渡为代表的远古江南,无疑冠得上中国最早的“鱼米之乡”这一称号。⑥可以想见,实际上那时候这一地区的先民们,已享受着富足和安稳的饮食生活。未被改良得完全成熟的稻米,搭配上纯野生的鱼类来下饭,其口感想必是美美的。⑦当然,与采集狩猎阶段相比,农业社会阶段人类食用的谷物品种比较单一,来补充营养,调剂口味的,就是取之不尽的野果了。在田螺山遗址发掘中,考古学家获取了种类丰富、数量巨大的其他植物遗存,如有成坑的橡子、成堆的麻栋果、散落的桃核、柿子核等,还有微小的葫芦籽、杂草草籽等,甚至还有也许是最原始中药的灵芝、草叶等;还有长于河流水塘中的菱角、芡实、莲子等等。⑧这些林林总总的动植物遗存,经过考古专家的分类、鉴定、统计和古今形态比较、归纳,完全让我们相信,河姆渡、田螺山先民在大自然温暖的怀抱里,享受着不亚于忙忙碌碌现代人的生活乐趣和幸福滋味。(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4.根据语境,填入第②段横线处最恰当的选项是:(1)(2)(4分)A.发现B.发表C.发掘D.发觉15.阅读全文,远古江南的先民们主要拥有,其次拥有,还拥有,因此作者认为,他们享受着不亚于现代人的美好生活。(6分)16.有同学认为将第⑦段的画线句改成“甚至还有灵芝、草叶等最原始的中药。”显得更加简洁,你认同吗?简要说明理由。(4分)17.有人认为删去第③段文章思路更加清晰,你认同吗?请简述理由。(4分)14.(1)C(2)A15.数量颇大的稻米(成熟发达的稻作农业)不计其数的鱼类(唾手可得的鱼类)取之不尽的野果(种类丰富,数量巨大的其他植物)16.不同意(1分)改句删除了“也许”一词,“也许”表明灵芝等是最原始中药这一说法只是一种推测,并不确定。(2分)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改。(1分)17.能。第③段介绍的是陶釜的发掘。(1分)第②段介绍的是南方地区,稻米的种植成为先民最主要的谋生手段,第④段介绍的是稻米种植促进了文明的发展,(2分)第④段内容紧承第②段内容,第③段介绍的内容与它们关系不大。(1分)不能。第③段介绍的是陶釜的发掘。(1分)陶釜用于炊煮米饭、熬制米粥,并多种式样,可见,稻米的加工已非常普遍。(1分)该段内容更加印证了第②段介绍的南方地区,稻米的种植成为先民最主要的谋生手段这一内容。(2分)2020一模·宝山区土豆——托起“生命的方舟”①伴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地球资源和环境资源约束更加明显,饥饿与贫困的挑战异常严峻。人类该用什么来托起“生命的方舟”?联合国大会决定,把2008年定为“国际土豆年”,人们期待着,土豆在战胜饥饿和贫困斗争的前沿能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②其貌不扬的土豆,一向以“朴实..的块茎”著称,它能够负担这样沉重的责任吗?它又是怎么走进联合国的视野呢?原来,从安第斯山脉走向世界六大洲的土豆,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并逐渐成为了世界人口膳食中的一种主粮。这种主粮已经成为了全球粮食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在加强世界粮食安全和减轻贫困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③土豆是一种营养丰富且适合人类的食物。新鲜土豆含有大约80%的水分和20%的干物质。在干物质中有60%-80%为淀粉,土豆的蛋白质含量与谷物大体相同,要比其余块根和块茎的蛋白质含量高许多,并且土豆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模式与人类的需求非常匹配。④土豆的脂肪含量比较低,并富含多种微量营养物质。土豆是维生素B1、B3、B6,C及铁、钾、磷和镁等矿物质的良好来源,而且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比如,土豆维生素含量比苹果还高,它的维生素C比西红柿要高一些。作为主食和蔬菜,土豆的制作和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因此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欢迎。⑤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进入到21世纪以后,世界土豆产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20世纪90年代初,大多数土豆产自欧洲、北美等地区。2005年,发展中国家土豆产量首次超过了发达国家的产量。粮食专家们呼吁,要重新认识这个“被埋没的宝物”的价值,应对包括饥饿、贫困及环境威胁在内的全球性挑战。⑥在世界性的淡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减少农业用水强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人类淡水使用量的增长速度,是人口增长速度的两倍以上,其中农业用水占到了70%以上。有资料显示,在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中,土豆每单位用水量生产的粮食更多,使用同样数量的水所生产的膳食能量也更多。这说明种植土豆可以大幅度提高每单位用水量的粮食产量,从而保证在生产足够裉食的同时,减少对地球淡水资源的消耗。⑦土豆,正在人类生存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3.第②段中的加点词语“朴实”在文中的意思是(2分)14.根据第③、④段内容,“土豆是一种营养丰富且适合人类的食物”的理由具体有(1);(2);(3);(4)。(4分)(每空不超过10个字)(4分)15.对第⑤段内容理解,下列正确的一项是()。(4分)A.从古至今土豆的种植范围在持续扩大。B.产业革命导致土豆产量不断创下新高。C.以前人们对土豆价值的认识并不全面。D.扩大土豆种植会有利于地球环境改善。16.下列这段文字,应该放在原文中哪一段后面?请从“写什么”和“怎样写”两个角度简述理由。(4分)资料显示,在耕作使用1立方米的水,土豆可生产5000卡路里的膳食能量,而玉米、小麦和大米生产的卡路里分别为3860、2300和2000。同样数量的淡水,土豆可生产出的蛋白质是150克,为小麦的2倍,产出的钙540毫克,是大米的4倍。17.首段画线句的作用有哪此?请分条简述。(4分)13.(2分)其貌不扬(或者“外表不引人注目”)14.(4分)淀粉含量高蛋白质含重高(与谷物相似)脂肪含量低膳食纤维丰富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只需要写出4点即可)15.(4分)C16.(4分)⑥这段文字通过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写了使用同样数量的淡水资源,土豆比其它粮食的能量以及营养更多,与第⑥段“种植土豆在可以保证粮食产量足够的同时,减少地球淡水资源的消耗”段中心相符。17.(4分)其一承接文章标题,以设问的方式引发读者对本文的阅读兴趣;其二,引发人们对人口增长导致后果严重性的思考;其三,引发读者对土豆作用重要性的思考。(写出两条即可。每条2分)2020一模·奉贤区古人的智慧——榫卯①①“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②陪伴是
本文标题:2020-上海-初三一模--说明文(教师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149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