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中考生物复习:生物与环境ppt-济南版
第六单元生物与环境中考考点清单考点2环境与生物的相互作用1.环境对生物的作用考点1环境因素举例非生物因素①。光照对黄粉虫幼虫(或鼠妇)生活的影响、蛾在夜间活动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水分沙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温度光考点2环境因素举例非生物因素空气人时时刻刻都在呼吸土壤土壤酸碱度影响植物生长生物因素种间关系③。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竞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④。根瘤菌和豆科植物共生寄生蛔虫生活在人的小肠中种内关系种内互助蚂蚁在捕食、御敌等方面相互协作种内⑤。羚羊在争夺配偶时发生争斗捕食共生斗争光照2.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1)提出问题:⑥______会影响黄粉虫幼虫的分布吗?(2)作出假设:黄粉虫幼虫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照会影响黄粉虫幼虫的分布。(3)实施计划a.设置相同点:在铁盘内放一层湿土,将10只等大的黄粉虫幼虫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放入铁盘两侧的中央。b.设置对照:在铁盘内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这样两侧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光照c.观察记录:静置2分钟后,每隔一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黄粉虫幼虫数目。(4)现象与结论阴暗环境明亮阴暗现象黄粉虫幼虫数量少黄粉虫幼虫数量多结论黄粉虫幼虫喜欢生活在⑧________的环境中考点2(5)实验后材料处理:实验结束后,将黄粉虫幼虫放回大自然。(6)偶然性误差的避免a.选取生长状况相近的黄粉虫幼虫,不能选取个头特别大、跑的特别快的个体。b.为防止出现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增加实验结论的可信度,实验时选取10只黄粉虫幼虫而不是2只黄粉虫幼虫。实验要采取多组平行或多组重复实验,实验结果取平均值。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主要通过环境的改变是否影响了生物的生理活动进行判断。例如:沙漠中的骆驼排尿少;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莲藕的茎和叶柄是中空的;寒冷海域中的海豹、企鹅皮下脂肪厚;昆虫体表有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蒸发。(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主要通过生物自身的活动是否引起周围环境的改变进行判断。例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地衣促使岩石不断地风化;植树造林可以减少风沙。(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的生活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多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例如: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燕子低飞要下雨等。(4)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同时也能影响环境。例如:蚯蚓生活在土壤中,能疏松土壤;沙漠中的植物通常叶都退化成针状,根往往扎得很深,能够防风固沙;植物的蒸腾作用是对陆生环境的一种适应,同时水分蒸发又可增加空气的湿度。生态系统的组成考点2环境生物圈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①______形成的统一整体。2.生态系统的范围: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②________,它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生态系统的组成考点23.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消费者【识图要点】(1)生态系统③。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④。成分:阳光、空气、水等生物非生物考点2(2)⑤________在生态系统中起决定性作用,绿色植物能够利用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供给自身和其他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包括一些自养型细菌。生产者(3)⑥______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消费者不仅包括动物,还包括寄生细菌、真菌等消费者考点2(4)⑦________是生物和环境联系的枢纽,能够将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物质,供植物重新利用;分解者主要包括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有些动物也是分解者,如蚯蚓。【方法指导】判断一个空间范围是不是生态系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进行判断,另一种是利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进行判断。分解者练抢分必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提示:池塘中所有的鱼只涉及了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的部分消费者,而忽略了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的生产者、分解者和其余消费者。×练抢分必2.生态系统中没有细菌和真菌,也能进行物质循环。()提示:大多数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把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促进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练抢分必3.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提示: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而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只组成了生物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考点3食物1.食物链(1)食物链的概念: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①_______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2)食物链的表示方法: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最高级消费者。如:草→鼠→蛇→鹰。考点2(3)食物链的书写a.任何一条食物链都开始于②________,终止于最高级消费者。b.食物链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c.食物链的组成成分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食物链只反映生产者与消费者以及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捕食和③________而发生的联系。生产者被捕食考点2(4)数法:从生产者一直数到最顶端的消费者才是一条食物链。(5)食物链中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变化(以“甲→乙→丙”为例)a.短时间内:如果乙减少,则甲④________,丙减少;如果乙增加,则甲⑤________,丙增加。增加减少b.长时间内:如果乙减少,则甲先增加后减少,丙先减少后⑥________;如果乙增加,则甲先减少后增加,丙先增加后⑦________。最终各种生物数量保持⑧________。【特别提醒】(1)食物链的书写容易把箭头标错,以及把分解者和非生物因素误写入食物链中。增加减少相对稳定(2)食物链不仅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还包括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3)一种生物不只位于一条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植食性动物要吃多种植物,肉食性动物也有多种捕食对象,所以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同一生物可以位于多条食物链上。(4)食物链的营养级不是越多越好,营养级越多,能量在流动中消耗的就越多。练抢分必判断下列食物链的书写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阳光→草→兔→狼()×提示: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有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以生产者(植物)为起点,以最高级消费者为终点。练抢分必2.草→昆虫→青蛙→蛇()3.蛇→青蛙→昆虫→草()4.草→蝗虫→细菌和真菌()√××提示: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箭头方向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提示:食物链中不能有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铅、汞、铜等重金属或某些杀虫剂可以通过⑨________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⑩________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食物链消费者2.生物富集(2)举例:在“草→鼠→蛇→鹰”中,⑪____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最高。3.食物网:生态系统中各种⑫________彼此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复杂的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丰富,个体数量越庞大,食物网就越⑬______。食物链复杂鹰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①________。(2)能量传递的渠道:通过食物链和②________逐级传递。(3)营养级:生物在③_________之中所占的位置,④________是第一营养级。考点4太阳能食物网食物链生产者食物链递减10%-20%营养级(4)能量流动a.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b.特点:逐级递减、单向流动◆能量在沿着⑤________和食物网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⑥_______的。◆一般地说,上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只能且只有⑦__________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在一个生态系统中,⑧________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所以大多数食物链只有3~4个营养级。c.过程能量流动生产者d.意义: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⑨__________的关系,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利用率,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⑩________、消费者和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中所完成的一个循环过程。(2)自然界重要的物质循环:碳循环、氮循环、水循环等。(3)物质循环的特点:全球性、循环流动、周而复始。(4)碳循环示意图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1)差别:能量在生态系统内是⑪_______流动的,传递效率很低,每级都有大量的能量被消耗掉。因此,生态系统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取能量(太阳能),只有这样,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才能持续下去。而物质循环则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进行着的,这些物质是可以被重复利用的。单向(2)联系: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随着物质循环进行的。能量的固定、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与分解等过程,反之亦然。【特别提醒】(1)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越是食物链的后端,生物数量越少,储存的能量也越少,形成生物数量金字塔,但数量金字塔也会出现倒置,如一棵树上生活着几百只毛毛虫。(2)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最终都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每一个生物体内的碳元素最终都来自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态系统的类型及自我调节1.生态系统的类型考点5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分为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陆地生态系统:分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分为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1)森林生态系统: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有“绿色水库”和“①________”之称,生物种类及数目最多,如热带雨林、福州森林公园、大兴安岭林区等。(2)草原生态系统:大多分布在干旱地区,缺乏高大植物,动植物种类比森林生态系统少,如呼伦贝尔草原、内蒙古草原等。(3)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和海洋生物组成,动植物种类多,如太平洋、大西洋等。地球之肺地球之肾(4)淡水生态系统:包括河流、湖泊、池塘等生态系统,由淡水水域与其中的生物组成,如长江、黄河等。(5)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有“②________”之称,如沼泽、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等。(6)农田生态系统:是以农作物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人的作用非常大,如稻田、一块菜地等。(7)城市生态系统:③________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起重要的支配作用,消费者主要是人类,必须从外界输入食物,同时要向外界输出垃圾,如北京市、长沙市等。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一般地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④______,自我调节能力⑤______,反之,生态系统中人类复杂越强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弱。(2)生态系统都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是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是有⑥__________的。(3)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生态平衡失调初期往往不容易被人们察觉,如果恶化到一定程度,就很难在短期内恢复平衡。一定限度【知识拓展】1.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的联系,除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之外,还有信息传递。2.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营养信息。生物多样性及保护考点6祼子基因1.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我国被称为“①______植物之乡”。(2)遗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是②______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如杂交育种。(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复杂的生活环境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③________。【特别提醒】(1)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种
本文标题:中考生物复习:生物与环境ppt-济南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192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