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关于经济转型时期的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经济转型时期的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莱西分校行政管理专业2013年春姓名李素娉学号:1337101401682调查目标:经济转型时期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失业率急速增长,为了研究现在的就业形势,从政府职能等多方面研究就业和劳动者权益保障等问题,严峻的就业问题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以怎样的方式刺激就业,加快信息的流转,减少失业成为当下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以中国转型期经济为背景寻找合理的政策选择,让各个目标都做出一点牺牲,以便达到一个次优的最佳选择,使宏观经济目标达到更好的协调一致,促进宏观经济的均衡发展。调查时间:2014年5月8日至2014年10月22日调查对象:企业失业人员、企业员工调查方式:访谈通过调查发现,随着各产业部门自身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机器替代手工、电脑替代人脑,客观上对劳动力具有明显的排斥性,表现为劳动力被机器所取代,进而形成失业,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新兴产业的兴起与走向衰落产业的萎缩,会造成结构性摩擦,不可避免的排挤部分劳动力,便会形成结构性失业。由于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使得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一直以来,我国的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严重失调,加上劳动力数量大或者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必然导致失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求之间的不平衡始终存在,有效需求的不足,社会上没有存在充足的需求,随着工资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没有技能或者技能跟不上时代步伐的老工人就面临失业。第一、二、三产业间的调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明显偏低,内部结构不合理。2002年我国第三产业比重仅为33.7%,低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35%的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60%~80%的比例相差甚远。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口的28.6%,远低于印度的55%和美国的81%,第三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就业潜力。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发达国家主要以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新兴产业为主,而我国仍以传统的商业、服务业为主,邮电、通讯等基础性产业和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技等新兴产业发育不足。而经济结构的调整就是要优化三大产业结构的构成比例,这就为充分就业提供了空间。根据我的分析,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增加是否会加剧失业取决于劳动力供给的质量,与经济结构变动相伴随的失业水平也取决于失业者重新就业的速度,这也取决于失业者的劳动能力,因此,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是失业规模及其变动的决定性因素,尽管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给就业带来一定的冲击,但同时也给就业带来了许多的机遇。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产业结构摆脱了改革开放以前那种“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畸形发展,服务业水平低下”的局面,通过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我国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并向优化和升级的方向发展。三大产业内部的结构性调整。综观“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其重要的特征是全面转型期,即经济发展进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型,社会发展进入向建设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社会发展的转型,城乡隔离的二元社会的社会制度改革的转型。我国2010年远景目标的实现,关键是要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开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必须淘汰落后行业和产业,兴办新兴行业、产业,这是扩大就业的新来源。积极推进城镇化战略的实施,使数以亿计的农业从业者向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国工业化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然而,我国工业化程度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而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表现为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速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实现充分就业。就业问题不仅是一个私人问题,而且也是社会公共问题,因此,就业问题的有效缓解不能单纯依赖于市场机制,还必须充分发挥公共政策的作用。我国转型期内内外失衡的表现是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以及由此产生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我国在转型期内外汇占款增长过快,人民币升值压力很大,这两个因素直接导致我国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应该想方设法摆脱这一不利局面。造成这些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总的说来一是由于投资与消费不平衡,不断扩大的生产能力与最终消费的缺口难以通过国内的消费增长来弥补;由于我国一直倡导出口导向型战略,过剩的生产能力尤其是低附加值高能耗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找出路,造成过大的贸易顺差结果导致国际收支失衡;三是由于我国的资源价格(包括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价格过低,这使得我国消费水平很低,自然资源消耗过大,而且最终使得我国产品具有了很低的价格优势,从而使得我国的出口连续多年快速增长而居民消费水平很低。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追根溯源,调整经济内外失衡,减少经济增长对资源和要素投入的过度依赖,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针对我国转型期内外失衡的表现,中国的经济政策应该追本溯源从解决内部失衡问题出发促进整个经济的均衡,如果能够解决好内部均衡问题,增加消费、合理投资、提高出口产品档次等问题解决后,那么进口量会增加,而出口激增的局面也能得以缓解,进而可以促进外部均衡,而外部均衡的优化也会给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创造一个有利的整体环境,又最终使得内部均衡目标协调发展,得到稳定、适度的物价水平和充分、和谐的就业形势。中国作为工业产品的主要出口国,而且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大,在外部均衡的策略上只能采取渐进式的策略,否则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压力,使失业、产能过剩问题凸显。因此在本章的政策建议中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一个就是要坚持扩大内需、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和我国矿产资源的价格,以此增加居民的消费能力,抑制投资过热,减少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的产品出口,迫使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到更高的档次,减轻资源环境压力,使我国经济走向一个良性循环;第二个就是始终要立足我国人口多的国情,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对加工贸易的转型等方面都应注意采取渐进式策略,将就业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从国内外现有的关于内外均衡方面的研究成果来看,还没有一个理论能够使得内外均衡四大目标实现完全的协调一致,通过实践、论证深深认识到:要给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必须注重数量与专业结构的矛盾——稳定增长速度,调整专业结构为主要矛盾方面;清除市场分割,促进毕业就业流动机制的形成,完善市场就业;转变就业观念,适应多元化的就业方式;推动和扶持大学生创业,构建社会化、信息化、多部门参与的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服务机构体系;加强对长期待业毕业生的服务,将其纳入扶持就业优惠政策的范围,保持社会稳定。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协调各种关系,推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当前我国就业压力很大、任务艰巨,我们必须将其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为解决我国就业问题作出更大努力。2.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就业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然而,我国就业问题却非常严峻,所以,国家把解决就业问题已列为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实践证明:非公有制经济吸纳就业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为此,我们要鼓励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个体、私营、外商投资、股份合作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充分发挥各种产业和企业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的作用,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再就业。3.鼓励自主创业,提倡灵活就业。国家除给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提供优惠政策外,还应开辟多条渠道,为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提供更宽广的平台。同时,利用就业指导课及一切媒体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其更新就业观念,打破传统的就业思维模式,接受灵活就业。总之,社会各界都应从人的需要出发,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正确处理好经济结构调整和扩大就业的关系,“让无业者有业、让有业者乐业”,使经济结构调整和劳动力结构调整协调发展。
本文标题:关于经济转型时期的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194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