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第6课《热是怎样传递的》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第6课《热是怎样传递的》乐清市建设路小学叶小琴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第6课《热是怎样传递的》。下面,我将从本课的教材、学生、教学法及教学过程等方面来说说我对本课的认识和处理。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热是怎样传递的》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第6课,从结构上讲,本课承接第五课《金属热胀冷缩吗》的内容,引出物体热传递的研究话题;又为第七课《传热比赛》的展开起了铺垫作用,因此本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内容上讲,本课通过“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两个主要内容,让学生通过探究知道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是传导,并且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和实验知道:通过直接接触,热传导总是从物体的一个部分(温度高)传到另一个部分(温度低),或者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这些内容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热的知识打下基础。可见,本课在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好本课内容对今后学习热传递的知识具有重要作用。2.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2)、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3.教学重点难点:本课指导学生认识热传导现象。学生学习后,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热的知识打下基础。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难点:有效组织学生经历科学探究活动。4.教学准备:教师用:金属勺(2把)、烧杯、热水、课件。小组用:铁架台,酒精灯,火柴,金属丝、凡士林、实验记录单。二、说学情:对本课要开展的探究活动来说,学生具有一定的能力。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热传递的方向他们已经具有很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用实验验证是不难的一件事。但是,在教学中,我预期让五年级的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来探究。我希望学生能在开放的、没有教师指导的环境中,展开思维,发散思维,设计出很好的实验来,自己用实验来验证。三、说教法与学法:本课教学属于实验操作课,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实验观察法,通过指导学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最后得出科学结论。这样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直观实验又容易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进入良好的学习意境。学法: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能运用实验法、讨论法、小组合作交流法,加强学习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协作精神。四、说教学过程:我希望学生能在开放的、没有教师指导的环境中,展开思维,发散思维,设计出很好的实验来,自己用实验来验证。在课堂上由老师引导学生把做实验的方案、实验的注意事项、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果等内容详实地展开,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完成这个实验;根据以上的分析和预设,我将本课内容分为三个环节展开教学。引入:用酒精灯给金属条加热,一会儿金属条就会变得很热、很烫。我们能解释这种变化吗?你觉得热是怎样传递的?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一、观察研究热在金属条中是怎样传递的1、把金属条的一端浸在很烫的热水中,用触摸露出水而的那部分金属条。2、交流手的感觉。3、说说热在金属条中是怎样传递的。4、师:根据材料,我们有没有办法使自己能“看”到或感觉到热在固体中的传递过程?5、小组讨论实验方案。6、交流实验方案:哪些办法可以进行实验研究。7、学生实际操作实验,并交流实验中的发现。(实验中教师要把握两个发展方向:观察记录火柴跌落的先后顺序和火柴下落时间和间隔距离之间的关系,以描述热在传递方向中和速度上的特点。)8、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逐步传递到较冷的一端的。二、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1、在涂有蜡的金属圆片的中心加热,观察蜡的融化情况,推测热在金属片中是怎样传递的?2、怎样让金属片上的热传递可以“看到”?3、小组设计实验方案。4、交流实验方案:哪些办法可以进行实验研究。5、按照教科书实验设计装置图小组开展实验观察活动。6、交流实验中的发现。(让学生尽可能亲身体验,以发展学生对热传递的认识,活动中要特别强调注意安全)板书设计:热是怎样传递的温度较高温度较低热教学后记:一:创设情境手碰热水中的铁勺勺柄,引出问题,并出示铁勺。讨论、猜测事件的结果:金属勺柄变热,采用与生活相关的餐具消毒作情景,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不仅有利于学习内容的形象化,更能把学生直接带入有关的真实情景中,诱发他们产生联想,为有效问题的产生创设良好的铺垫。体现的是让学生回归到生活里去学科学。二.初步感知热的传递我出示一杯热水和1把金属勺子,模拟先前被烫的场景。1、学生上来摸。2、大家交流并猜测:热是怎样传递的通过把勺子放入热水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热水如何把热传给勺部及勺柄,从而引发热到底是怎样传递的问题,并激发学生想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的欲望。三.探讨实验验证假设1、提出问题:做实验观看热到底是怎样传递的?学生先设计实验方案,接着交流设计方案我希望学生能在开放的、没有教师指导的环境中,展开思维,发散思维,设计出很好的实验来,自己用实验来验证。出示实验材料、提出问题:设计规定材料下的实验、分组讨论我出示实验提示:1、提出问题:实验中要注意什么?2、展示课件3、指导学生如何做:明确问题:酒精灯的使用和凡士林的用量2、小组汇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材料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科学问题的,并且要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拥有材料的特点,开展实验设计的活动。3、实验巡回指导,注意1、强调安全2、个别实验失败后的指导3.分组完成4.填写实验记录单让学生亲身体验,以发展学生对热传递的认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加大学生间交流,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4、交流与小结1.板书2.展示课件汇报实验结论以学生的实验设计、认真观察、科学记录、乐于合作、客观评价等能力的训练作为切入点,于每一个细节之中,逐步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探究习惯。八、说板书设计6、热是怎样传递的温度较高温度较低热由于采用了实验法,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我在黑板上只书写了上述文字,简洁明了,让学生一目了然,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印象。以上是我对本课的理解和处理,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第6课《热是怎样传递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196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