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1.[韩丽华]名医学术思想传承研究
“名中医学术思想传承”探讨河南省中医院韩丽华主要内容二名中医学术思想传承的现有模式三名中医学术思想传承研究的思考一名中医学术思想传承的意义及背景四名中医学术思想传承工作的展望名医是指在特定时期,特定地域内有名气的医生,通常也是指医术高明的医生。名医现象在中医学尤其突出,我们国家每个时代、每个地区都有一批身怀绝技、受到群众信赖并久经临床检验的名中医,如战国秦越人、东汉张仲景、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朱丹溪)、近现代的京城四大名医(萧龙友、施今墨、孔伯华、汪逢春),及近几年国家遴选的数批名老中医等。一名医学术思想传承的意义与背景名老中医多数年事已高,江苏地区曾对1994年113位“名中医”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其平均年龄在65.4岁。名老中医是名中医的典型代表,他们的学术思想和宝贵经验亟待有效地抢救保留。黄煌,范欣生,施诚,等.江苏省90位名中医成功因素与临床情况的调查报告[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14(4)251-253.•1990年,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出“关于采取紧急措施做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决定”。•[名老中医指:“有独到的临床经验和技术特长”“疗效卓著,技术精良”的老中医药专家。]背景一•近二十余年来,已在全国范围内先后认定四批1600多位名老中医,并配备继承人,第五批名老中医正在遴选中。采用师带徒的形式进行传承培养。•继承整理老中医经验工程取得显著成效,产生示范效应。背景一•2004年,吴仪副总理在中医药工作会上明确要求中医药行业实施以“名医、名科、名院”为核心的“三名工程”,这是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增强中医药服务能力,扩大中医药影响的有效措施。背景二•2004年以来,国家科技部将“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的相关课题作为“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立项资助。体现了国家在科研领域的支持。背景三背景四•各地市对名医传承工作都进行了积极响应:如:北京市开展了“薪火传承3+3工程”,进行基层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建设以区县为单位的基层中医药传承教育平台。天津市实施了“中医传承扎根”工程,要求各级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科室,都要派专家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坐诊带徒。背景四2006年,上海市公开选拔20名优秀在职中医师参加高级研修博士班,这是全国首次试点开办的师承教育博士班,将授予教育部认可的博士学位。这既是研究生教育的试点,亦是师承教育的试点。对名医学术思想的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河南省启动了“四类人才”培养计划。背景四我院在积极参与国家的名医师承项目同时,还相继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名中医师承教育活动:①开展了旨在“强化中医传统教育,增加实践能力”的针对在校生的“一对一本科生拜师活动”。②开展了旨在“继承名医经验、培养中青年中医师”的院级“名医师带徒”活动。一)“老中医药专家师带徒”模式二)“中医优秀人才研修项目”模式三)研究生教育模式二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的现有模式老中医药专家师带徒模式父子相承或师徒相承是古代乃至建国以前中医传承的主要形式1990年来,国家提倡名医工程,高级师承成为院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建国后逐渐转入院校教育,思维日益西化,学术流派日益淡化,进而引发了“中医掘墓人?”的辩论——师承教育中医流派产生的基石•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起,先后组织了多种形式整理、总结老中医专家的学术思想和独到经验的工作,积累经验,最终形成“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制度,使“名老中医师承制带徒”成为建设名医工程的重要模式。•各省市开展的省级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继承工作,包括名老中医工作室或研究室,也是师承带徒的延伸。高级师承教育范例优秀人才研修项目2003年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先后结业了两批学员。“跟名师,读经典,做临床”,从而兴起了“一徒跟多师”的培训班模式。(第三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正在实施中。)研究生教育模式•研究生教育模式是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继承模式著名中医学家大多是博士乃至博士后研究生导师,研究生教育亦是以临床跟师侍诊为主要形式,同时依托导师学术思想开展科研活动,能够继承、发展导师的学术思想,是一种相对正规的院校式名医思想传承方式。(成果多以实验研究为主)当前的“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模式”,推动了中医学科发展,学术发展,体现了中医学术继承(包括流派产生)的规律,形成了一定的研究规模。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研究,已经成为了一个相对成熟的课题。我们就传承中易于出现的误区,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三名中医学术思想传承研究的思考一)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二)选取合适的研究内容及切入点三)建设开放性的名老中医资料数据库四)多学科交叉,应用现代数理方法进行数据挖掘五)加强深层规律的挖掘、提倡创新性继承三名中医学术思想传承研究的思考•名老中医均为临床大家,而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研究不能脱离临床实践而以动物实验为目的,不应使名老中医的经验简单化,最终沦落为某个单方或单药的实验研究上。•应遵守“临床(名医原始经验)→基础(实验,阐明机理、优化组方和剂量)→临床(推广应用)”的研究模式。一)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宁泽璞,卜献春,张崇泉.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模式探讨与实践[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9):1971-1972.•翁维良教授等提出:“以名老中医为核心,力求从学术思想、思辨特点、临床经验、医案医话、成才轨迹、师承授受等多个角度探索和揭示中医药继承、发展”。二)选取合适的研究内容及切入点薛钧,贺兴东,翁维良,等.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型继承”的实践[J].世界中医药,2008,3(1):46-47.1、从辨证思路为切入点来揭示名医诊病的临证思维要点: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擅治脾胃病,根据五行生克理论,认为木郁克土,土壅木郁,治脾胃病必须紧密联系肝,从而提出了“脾宜健,肝宜疏,胃宜和”的学术观点,在健脾和胃同时多辅以疏肝理气之品。二)选取合适的研究内容及切入点郭淑云,李郑生.李振华医案医论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91.2、从学术源流入手来研究名医学术传承特点名老中医多数有其师承渊源,如临床常见的经方派、时方派、伤寒派、脾胃派、火神派、养阴派等等,以学术源流来研究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有助于理顺名老中医的师承脉络和学术传承关键。二)选取合适的研究内容及切入点3、以方药为纲,即指名老中医运用方药的经验以及其中体现的辨证论治思想:名老中医在方药运用上多有独到心得,无论善用经方、时方、经验方,还是用药习惯大剂重用,或小量微调,这些选方用药的细节可体现名老中医的诊疗特点。二)选取合适的研究内容及切入点4、以疾病为纲,研究名老中医对某一擅长疾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及其辨病与辨证结合的学术特色。二)选取合适的研究内容及切入点5、以名医的“成才轨迹”为引,亦即通过研究名老中医成长经历,了解其从医、师承背景,探讨其学术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的历程。二)选取合适的研究内容及切入点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师承带徒模式,因跟师时间所限,接触的第一手资料相对较少,整理的范围往往限于某一位名老中医的某一个阶段,对名老中医长期的甚至是整个医疗生涯的学术思想脉络的研究有所不足。三)构建开放性的名老中医资料数据库临床医案实录是一切名中医继承活动的核心:保真性收集名老中医的原始病案等记录,是传承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名老中医各个时期的病案实录,亦包括既往发表的论文、论著、授课实录、讲座、视频访谈及对继承人的机宜面授。三)构建开放性的名老中医资料数据库目前继承工作的信息共享度不高,有不同程度的重复建设情况。我们必须在权威机构的主持下建立共享的信息化数据平台,以汇总名中医传承中记录的病例材料及成果,合理利用有限的科研资源,尽可能的做到资源与经验的共享,避免重复性建设。三)构建开放性的名老中医资料数据库随着科技发展,计算机、数理统计、信息整合等技术不断被引入到医学研究中,应用计算机技术,从数理统计学角度探索名老中医诊治规律得以实现。其研究的实质就是基于大样本量原始信息数据库基础上,采取某种数理统计方法对医案数据进行分析、挖掘的过程。四)应用现代数理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各地名中医学术思想传承工作中,多有关于一方一药的研究,或仅进行整理性的病案汇总,而无自己的提炼、再创造过程,创新性不突出。应鼓励从繁琐的临床医案或方药中挖掘、提炼出名医学术理念及独有经验,加强创新性工作。五)加强深层规律的挖掘、提倡创新性继承四名中医学术思想传承的展望1、平台建设(横向研究,开放性数据库构建)是未来名中医传承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2、保真性采集、存储、共享名中医原始诊疗信息是传承的重要内容。3、名中医学术思想研究重在凝练学术思想。在充分的临床资料基础上,如何体现名医学术特点和起效关键所在,进而挖掘、提炼名医独特的学术经验,是研究的重点。4、名中医学术思想传承工作有助于中医学科发展,有助于百家争鸣,能推动中医理论创新,丰富、充实中医学基本理论。谢谢!
本文标题:1.[韩丽华]名医学术思想传承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215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