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发展学生的体能第一节发展体能的概述一、体能的概念所谓体能是指有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简称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两个方面。运动能力一般是指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走、跑、跳、投、攀爬、悬垂、支撑,搬运、负重、平衡、滚翻等的能力,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劳动和运动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身体活动中,各器官系统表现出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的机体能力。二、发展体能的意义体能是体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发展学生的体能,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它是学校体育区别于其他教育活动的显著标志。三、发展体能的特点发展学生的体能是以运动动作实践为基础,要求学生在运动过程中通过反复的练习,以达到发展体能的目的。发展体能必须科学地安排生理负荷。发展体能包括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体能所选择的内容与方法要具有全面性、多样性。发展体能必须按学生的身心发展、机体适应性规律和超量恢复原理,逐步积累发展体能和增强体质的效果。四、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关系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既有区别,又密不可分。第二节发展体能的生物学基础一、遗传变异对体能发展的影响遗传一般是指亲代的性状在下代表现的现象,在遗传学上是指遗传物质从上代传给后代的现象。变异足指同种生物世代之间或同代不同个体之间的性状差异。发展学生体能可以适当地调节人体遗传的过程。发展体能对人体来说,就是要适当合理地运用环境变异和遗传变异的规律,既要在后天加强锻炼,使人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实现一些新的良好的环境变异,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同时也要注重父母一代的身体锻炼,以求国民体质的不断增强。二、体能发展的生理生化基础人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组成人体的化学元素共有62种。由各种化学元素又组成了人体的各种层次,如大分子、细胞、器官系统和整体。新陈代谢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维持生物体生长、繁殖、运动等生命活动过程中化学变化的总称。三、体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学生体能的发展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第三节发展体能的原则一、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事各种身体活动,从而促进身体形态、功能、体能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特别表现在各种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运用本原则的要求是:第一、既要全面发展,又要突破薄弱环节。第二、正确处理好发展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关系。第三、合理选择内容。二、适量性原则适量性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科学、适量地安排运动负荷的量与强度,使学生承受恰当的生理负荷。贯彻、运用本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第一、要根据课的目标、教材性质、课的类型和学生的特点等合理安排课的生理负荷。第二、正确处理生理负荷的量与强度关系。第三、正确处理生理负荷的表面数据与内部数据的关系。第四、帮助学生学习并使其具备自控与检测负荷的方法和能力,以及放松与恢复的方法。三、持续性原则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重学期、学年发展学生体能的持续性,还应考虑学段与学段之间的衔接,确保学生体能发展的不间断性与持续性,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贯彻、运用本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第一、持之以恒。第二、合理间隔。四、健康性原则健康性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发展体能要以健康为前提,坚持有利于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促进健康,提高技能,养成正确良好的身体姿势和健康卫生习惯。体能是人类赖以正常生活活动的物质基础和能力;健康是人们体能状况内在反映和良好活动效能的表现。贯彻运用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第一、全面理解和贯彻体育教学大纲。第二、加强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和教育。第三、健康教育要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第四、教学中要加强安全教育第四节发展体能的方法发展体能的方法是指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为了实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和发展体能教学目标,所采取的各种工作方式。在体育教学中,常用的发展体能的方法有:一、重复法重复法是指在不改变动作技术结构和生理负荷的表面数据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反复练习的方式。重复法又可分为连续重复法和间歇重复法。连续重复法是连续不断地重复练习。这种方法最大的特点是周而复始,通常用于中长跑、连续做武术某一单个练习等。间歇重复法是指在重复练习的过程中有固定的间歇。间歇时间的长短取决于负荷量与强度大小和教材特点。运用重复法的基本要求是:第一、根据发展体能的任务和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确定练习的次数、距离、时间、强度、间歇时间。第二、根据锻炼时的实际情况,改变重复练习的条件。第三、应尽量选用简单而有实效的或已基本掌握的手段,以保证练习的准确性,提高锻炼效果。第四、加强对学生进行发展体能的目的教育,克服单纯从兴趣出发与枯燥感,并要采取灵活的调整措施,调节课堂的气氛。二、变换法变换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为发展学生体能所采用的变换练习的环境、条件和动作的要素以及动作的组合等情况下,进行锻炼的方法。运用变换法的基本要求是:第一、变换要以锻炼的实际需要为前提.作出有针对性的安排。第二、在安排变换因素时,应考虑循序渐进,学生能适应、有利于保证锻炼实效,不要过于突然。三、持续法持续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组织学生练习时,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用较稳定的强度、不间歇地进行练习的锻炼方法。运用持续法的意义在于控制生理负荷保持在一定水平上,使学生的身体充分地得到锻炼。运用持续法的基本要求是:第一、要考虑不同项目以及不同季节气候对学生的影响,坚持区别对待,因人而异。第二、控制好负荷强度,练习强度较大时,练习时间就不能太长;练习时间延长,强度不能太大,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第三、教师要善于观察持续法练习所产生的生理反应,及时进行调控。在实践中,通常把持续与间歇法结合起来运用。第四、要广泛运用变换的方式,多采用游戏与比赛的方法组织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四、间歇法间歇法是指根据对象、教材内容的特点和生理负荷的大小,调整与控制各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以提高发展体能效果的方法。依据超量恢复的原理,体育活动后要经过合理的休息,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与超量恢复反应,这样才能逐步提高体力,增强体质。运用间歇法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由于学生年龄、性别、体能客观环境条件等不同,不可能有固定间歇时间的指标,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负荷后的生理与心理反应情况,依据实际情况去调节与控制间歇时间,避免负荷过大或过小,以期达到发展体能之效。第二、间歇法可按照严格的间歇时间进行.即在两次练习之间,间歇的时间应使有机体处在尚未完全达到恢复的状态下,进行下一次的练习,这样会取得更好的超量恢复之效。第三、间歇时应主要采用积极性休息的方式,如走步、慢跑、适当的放松,以加速排除乳酸和恢复体力。五、循环法又称巡回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发展体能的要求,选择若干练习或动作,分设若干作业点,要求学生在每个作业点上完成规定的练习和负荷,一个接一个进行作业点的轮换,循环往复地进行练习的锻炼方法。第一、选择作业点的数目、各作业点练习的内容、次数、间歇时间以及巡回的总次数等,应依据发展体能的任务及学生特点进行科学设计和提出简明的要求。第二、要重视动作质量,防止求速度,走过场的倾向;教师要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及时进行指导、检查与评价。第三、各作业点规定的练习内容,应选择简便易行、实用而有效的练习方法。第四、在学生熟练掌握各作业点练习方法的基础上,方可适当进行带有比赛性质的活动。六、综合法综合法是指重复法、变换法、持续法、间歇法等各种发展体能的方法结合起来加以运用的锻炼方法。它可以根据发展体能的需要,组合成多种练习的方案。运用综合法应加强目的性、计划性,可以将两种方法交替运用,如先运用持续法.再运用间歇法;也可以一法为主,多法配合。运用综合法时,应对练习的负荷、间歇的时间与休息的方式等提出不同的规定和要求。复习思考题1.何谓体能?发展体能有什么意义?2.发展体能的原则有哪些?如何贯彻这些原则,3.发展体能的方法有哪些?运用时要注意哪些问题,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第一节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的意义与特点一、体育知识教学的意义与特点体育知识含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体育知识的涵义与分类体育知识是人们对于体育的现象、事实及其规律的认识,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体育知识为人们提供了有关体育的信息,并为他们的体育行动奠定基础。体育知识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关于体育事实方面的知识;二是关于体育理论方面的知识。体育知识从总体上讲要回答体育中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二)体育知识教学的意义1.通过体育知识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体育对于社会、个人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提高学生参加体育学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为自觉参加体育学习、体育锻炼奠定认识基础。2.通过体育知识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体质、健康与体育的关系,较为系统的掌握科学合理进行体育学习、练习、锻炼的知识,为体育锻炼提供有效的指导。3.通过体育知识的教学,有利于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水平的提高,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为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增加社会交往,丰富文化生活,更好地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提供文化基础。(三)体育知识教学的特点1.体育知识教学是科学知识教育与生活教育的有机结合。2,体育知识教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3.体育知识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二、运动技能教学的意义与特点(一)运动技能的性质运动技能是指“表现在外部的、以完善合理方式组织起来并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复杂的肢体动作系统。它表现为身体的一定肌肉、骨骼运动与之相应的神经系统的活动。(二)运动技能教学的意义1.通过运动技能教学,有利于学生正确掌握从事体育活动的运动技术。2.有利于学生进行科学锻炼,3,有利于终身体育的开展。(三)运动技能教学特点运动技能教学过程的特点主要取决于动作结构的复杂性、动作所表现出的对身体素质方面的要求和动作技术的变化。动作的复杂性主要取决于单个动作或组合动作的数量;动作在空间、时间、时空特点和力量的大小,以及动作准确性方面的要求;协调性方面的要求;先天所具有的对某些动作的熟练程度。(四)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及各阶段的教法特点在开始学习某一新的运动技术之前,要具体了解学生对掌握该动作的准备程度。学生的准备程度通常是采用一些预选测验或学生已有的运动经验来加以评定的。学生对学习新的动作的准备程度主要是由3个部分组成,即体力准备程度、运动经验积累、心理准备程度。各种动作都需要一定的身体素质作为基础,尤其是在进行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的动作教学时.起决定作用的是身体素质准备程度。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由不会到会,由不太熟练到熟练运用的过程。1.粗略掌握动作阶段。粗略掌握动作阶段的特点是:大脑皮层兴奋扩散,内抑制不够,动作往往比较吃力、紧张、不协调,并伴有多余动作等。根据这些特点,该阶段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理解动作学习任务,建立动作表象和一般概念,形成动作的基本结构,防止与纠正主要错误与多余动作。在教法运用上有以下特点:(1)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的实际,运用语言与直观法,使学生明确动作学习的意义与任务,建立正确动作表象与一般概念,通过尝试性的练习,初步建立动作的基本结构。(2)为了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结构,在学生具有完整动作概念的基础上,注意“分解”、“定位”、“助力”、“阻力”等方法的运用。(3)适宜的运动负荷。(4)由于本阶段学生分析运动感觉的能力有限,所以这一阶段的评价,主要是来自于教师的语言和学生本身的视觉监督。(5)应尽可能缩短课与课之间的间隔。(6)要及时预防与纠正动作技术中的严重错误。2.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的特点是: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处于分化阶段,兴奋相对集中,内抑制逐步发展巩固,能较准确地分析与完成动作,多余动作逐步消除,动作的紧张性降低。在教法运用上有以下特点:(1)为了促使学生尽早建立完整动作的动力定型,通常以完整练习法为主,以加深学生对完整动作的体验。(2)运用讲解、示范等方法,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揭示动作的规律性,分析掌握动作技术的过程,阐明产生错误的原因,使动作概念进一步具体化,透彻了解动作的顺序。(3)在保证动
本文标题:发展体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25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