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发展性资助的新思考(高校
确立发展性资助理念“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浙江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陈龙春0571-8800857815397124625clc@zj.gov.cn党和政府的要求——•十八大提出: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1、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2、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3、坚持立德树人(核心价值体系、优秀传统文化、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4、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工作做细,精准扶贫•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3日在湖南考察工作时指出:“必须切实抓好脱贫致富这个战略性任务。”“要分类指导,把工作做细,精准扶贫。”•我们是育人,但基础层面上还是“扶贫”学生的未来与我们的工作•学生有未来,我们才有未来•学生的未来就是我们的价值高校学生资助的几个基本状况•体系更加完备•学费困难弱化•贫困生比例提高•政府无偿资助比例加大•高收费学生的资助仍有困难•校内资助经费的提取与使用不足•助学贷款的数量与质量问题值得关注一是政策体系的建立向更加突出政策的落实、资助过程的管理转变二是从政策本身的宣传向更加突出对资助成效的宣传转变三是从重视学生经济保障性资助向更加突出学生教育、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发展性资助转变三个深刻转变一、发展性资助理念的提出五个方面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现实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教育认同理论发达国家的资助理念及其嬗变包容性发展观包容性发展(增长)与发展性资助理念•“包容性增长”这一概念最早由亚洲开发银行在2007年首次提出。它的原始意义在于“有效的包容性增长战略需集中于能创造出生产性就业岗位的高增长、能确保机遇平等的社会包容性以及能减少风险,并能给最弱势群体带来缓冲的社会安全网。”最终目的是把经济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让普通民众来受益。包容性增长即为倡导机会平等的增长。包容性增长最基本的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2010年9月16日,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我国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辞。“包容性增长”成为胡锦涛致辞中的一个关键词。•胡主席说,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10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第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胡锦涛讲话提出•倡导包容性增长,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我们应该坚持发展经济,坚持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以人为本,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2011年4月15日,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开幕式今日上午在海南博鳌举行。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以“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为主题主旨演讲,阐述中国对这一概念的看法以及中国在“包容性发展”上的实践。•包容性发展就是要使全球化、地区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利益和好处,惠及所有国家,使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效益和财富,惠及所有人群,特别是要惠及弱势群体和欠发达国家。与前两次不同的是,这一次胡锦涛演讲的主题内容,作为定语的“包容性”后面修饰的主体,将由“增长”变为“发展”。“发展”不仅仅是指经济的“增长”,还包括社会、教育、医疗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发展”比“经济增长”问题更为突出,如何实现“包容性发展”,则更为紧迫和重要。“包容性发展”对于中国来说,将使经济发展回归增长本意,即以人为本,发展的目的不是单纯追求GDP的增长,而是使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以及人民生活的改善同步进行,并且追求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对资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认同理论与发展性资助•教育认同理论美国教育学者奇克林(Chickering)的教育认同理论围绕着学生的成长成才和自我发展,他所强调的七种能力,或称之为七个向量,都是和学生个人的发展密切相关的。该理论更为明确的提出了学生在学生事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价值选择及其差异、激发学生的各种潜力、引导学生培育独立的人格。这种学生事务管理的理念,将外在的约束型管理转换为内在的激励型的自我管理,使学生事务的管理从外围走向核心,这对于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科学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美国的高等教育历经了一个快速的发展时期,与之相伴,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理论的研究也出现了许多的理论流派。其中,奇克林(Chickering)的教育认同理论的体系较为完善,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高校学生管理实践中去。•奇克林的教育认同理论模型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即大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教育过程帮助学生确立自我认同感(establishmentofidentity)。在奇克林的理论模式中,这种自我认同被描述为七种向量,即通过大学教育所形成的与其身份相适应的七种能力。这些向量既用来描述“数量上的大小”,也用来描述其发展的“趋势”。虽然这一趋势是螺旋型而非线型的。•自我发展能力。Chickering认为,在大学阶段学生应当培养自我成长和长才的意识,这不仅对于其在大学之中学习专业知识是至关重要的,而且更重要的是这种意识的形成能够帮助其今后更快地融人到社会环境之中。自我发展能力包括三个主要方面,即获取知识的能力、健康的体质和动手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情绪管理能力。Chickering指出,管理情绪的首要任务就是不要忽略情感的存在,而应该承认其存在,并有意识地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他指出,“当学生们在暴跳如雷之前就能够找到恰当的方式去释放心中的怒气,在恐惧降临时学生们不会目瞪口呆,也不会因为自己情感上的伤痛而影响到他人,那这些学生就已经具备了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相互协作能力。Chickering认为,大学生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首先培养起相对的自立能力,同时学会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这种独立性尽可能不受他人的影响。他进一步指出,这种独立性既有情感层而的,也有现实层面的。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够培养学生对相互依赖、相互协作的认同感。•成熟的人际交往能力。Chickering指出,大学生必须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这种人际交往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他人的包容与尊重;二是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他认为,大学是多元文化、多重价值观、多种族群聚集的地方,建立成熟的人际关系的前提就是要对相异于己的价值文化给予包容与尊重,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建立起更为亲密的关系。•自我认同能力。Chickering认为,自我认同是大学阶段学生在身体与人格等方面初步成熟的重要标志,自我认同是自尊与他尊的基础。这种认同感的形成主要涵盖以下七个方面:(1)对自己身体与外表的接纳;(2)对自己性别的认同;(3)在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中对自我的认知;(4)明确自我的角色定位;(5)在他人的反馈中的寻找自我;自我接纳与自尊;(7)人格的稳定与完整。•形成目标的能力。在Chickering看来,大学生目标的形成应该包括以下能力,即有不断提升的目标意识、对利益与选择的客观评价、详细地阐明目标、制定计划并持之以恒。在形成目标的过程中,还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即职业规划、个人兴趣、人际交往与家庭责任的承担。•具有健全的人格。Chickering认为这一过程包括“三个前后相继但又相互重合的阶段”。(1)人文价值的养成。即不再机械地固执己见,而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寻求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的平衡;(2)价值观念的人格化,即有意识地在强化核心价值观念的同时尊重他人的观点;(3)人文价值与人格化价值的和谐统一,即要使人格化价值与社会责任相匹配。•教育认同理论所包含的基本理念为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一个更为明确的理论支撑。首先,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基本目标是为了培养贫困生(也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而不因其家庭经济的原因导致其出现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缺陷。而教育认同理论所包含的七种能力恰恰是对“全面发展的“人”的较为理想的诠释。其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基本内容应该严格遵循教育认同理论所涵盖的七个维度。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构建的内容受其目标制约,因此,该资助体系的基本内容同样是服务于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目标。高校在对贫困生进行各种形式资助的过程中,不能够脱离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而要紧紧围绕促进贫困生的全面发展为主旨。第三,贫困生资助体系的运行机制应该体现教育认同理论的基本理念,即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高度关注贫困生的能力培养与人格塑造)发达国家的资助理念及其嬗变•从宗教慈善到国家福利:残补模式与制度模式•从入学机会均等到学业成功的机会均等:一个不能少与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从关注公平到公平、效率、自由兼顾:奖与助、贷款与免费•全纳教育思想:接纳所有的人,不排斥任何人(英国的《每个孩子都重要》、美国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日本的《让每个孩子成功》)全纳教育思想:资助工作以全体大学生为对象•Inclusive(包容、全纳)exclusive(排斥)•以“第三条道路”为指导的英国布莱尔政府将“排斥”和“全纳”运用到教育的均衡发展中来。布莱尔在1997年的讲话中提到,“与物质贫穷相比,社会排斥对自尊心的伤害更大,对整个社会的腐蚀更大,也更容易代代相传。•全纳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布莱尔政府2003年颁布的绿皮书《每个孩子都重要》以及针对弱势群体的相关政策中。《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美国·2002)•2001年1月23日,美国新任总统C.W.布什向国会提交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教育改革计划,这是布什上台后的第一份立法动议。2002年1月8日,布什总统签署了这一个重要法案。《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表达了美国政府对公立学校的教育信念与期望,即塑造来自不同背景、不同地区的每个孩子的思想与品格,让每个孩子都应该受到发挥其全部潜能的教育,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关注每一个具体个体的需要,促进每一个个体的发展已经成为国际教育的一大主题。2013年浙江68593元(排名第5)浙江省人均GDP2012年浙江63266元(排名第4)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浙江省新扶贫标准4600元•从2012年起,浙江将提高扶贫标准至4600元人民币,此标准为国家新扶贫标准2300元的两倍,是全国各省中扶贫的最高标准。•浙江省本轮扶贫标准4600元是根据2010年不变价制定的。要求发达县市要从实际出发,制定高于省定标准的本地扶贫标准。•浙江实现了由消除绝对贫困到减缓相对贫困、由减缓区域贫困到减缓区域与人群贫困并举的重要历史跨越。•2003年以后,浙江的扶贫任务主要是减缓相对贫困。而根据国际经验,减缓相对贫困的扶贫,一般将扶贫标准确定在本国居民人均收入的30—50%,扶贫对象规模控制在本国总人口的10—20%。20072007以“奖、贷、助、补、减”为主要内容的资助政策体系已经建立基本实现保障性资助目标“政府主导、高校为主、社会参与”的全社会助学格局已经形成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现实---1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现实---2资金来源困难学生的发展可能低于普通学生的发展可能困难学生的发展要求强于普通学生的发展困难学生的发展目标应与普通学生的发展目标一致财政部门教育部门财务部门学生管理部门民政救济教育经费资助育人消耗投资资助工作为什么是教育部门的责任二、发展性资助的内涵在做好经济保障性资助的基础上,注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努力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造和提供平台、机会与条件,满足困难学生的发展需求,帮助他们全面、健康成长成才。(经济资助、学业资助、就业资助、精神资助)(一)发展性资助的目标应助尽助目标因人而助育人为本发展性资助的目标和原则资金来源经济精神能力在精神上培育学生在能力(专业、就业)上锻炼学生在经济上帮助学生(二)发展性资助的原则与大学生需求相一致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原则人的需要层次论(美国·亚伯拉罕·马斯洛)人类基本需要分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自尊与受人尊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大学生的需要???1、大学生资助的特殊要求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
本文标题:发展性资助的新思考(高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26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