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SLP法实施步骤(1)P(产品)—Q(数量)分析P—Q分析主要回答用什么样的生产方式,从而采取什么样的基本布置形式。P—Q图是P—Q分析的基本手段。(2)物流分析(R分析)与物流相关表物流分析主要是工艺流程分析,是设施布局的前提。各条路线上的物料移动量就是反映工序或作业单位之间相互关系密切程度的基本衡量标准,一定时间周期内的物料移动量称为物流强度。物流分析包括确定物料在生产过程中每个必要的工序之间移动的最有效顺序及其移动的强度和数量。计算物流量:当量物流量:物流运动过程中一定时间内按规定标准修正、折算的搬运和运输量,计算公式:f=q*n其中:f——当量物流量q——每个标准搬运单元的当量吨数n——单位时间内两设施间流动的标准单元数(3)物流强度等级由于直接分析大量物流数据比较困难且没有必要,SLP中将物流强度转化成5个等级,分别用符号A,E,I,O,U来表示,其物流强度逐渐减小,超高物流强度、特高物流强度、较大物流强度、一般物流强度、可忽略搬运5种物流强度。(4)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对于布置设计,当物流状况对企业的生产有重大影响时,物流分析就是工厂布置的重要依据,但是物流分析并不是唯一的依据,当物流对生产影响不大或没有固定的物流时,工厂布置就不能依赖于物流分析,需要进行作业单位间非物流关系分析。下面几种就属于非物流因素的情况:一些电子或宝石工厂,需要运输的物料很少,物流相对不很重要;有的工厂物料主要用管道输送。辅助设施与生产部门之间常常没有物流关系,必须考虑其间密切关系。纯服务性设施,常常没有真正或固定的物流。特殊情况下,工艺过程也不是布置设计的唯一依据。(5)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分析在大多数工厂中,各作业单位之间既有物流联系,也有非物流的联系,两作业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应包括物流关系和非物流关系。因此在SLP中,要将作业单位间物流的相互关系与非物流的相互关系进行合并,求出合成的相互关系——综合相互关系,然后从各作业单位间综合相互关系出发,实现各作业单位的合理布置。综合相互关系,即用图例、符号、数字、颜色画出各个作业单位的相互关系。(6)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在SLP中,工厂总平面布置并不直接考虑各作业单位的建筑物占地面积及其外形几何形状,而是从各作业单位间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出发,安排各作业单位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密级高的作业单位之间距离近,关系密级低的作业单位之间距离远,由此形成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7)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①面积相互关系图解把每个作业单位按面积用适当的形状和比例在图上进行配置。A。如果物流很重要而非物流不重要,可以把面积和物流图结合起来画出B。如果物流不重要而非物流很重要,可以把面积和作业单位相关图结合起来画出C。如果二者都重要,则可把面积和物流及非物流相关图结合起来②面积相互关系图的调整A。修正因素:a.场址条件或周围情况;b.搬运方法;c.仓库设施;d.建筑特征;e.公用及辅助部门;f.人员的需要。B。实际条件限制(8)评价和选择①加权因素法每个布置方案都有一些非经济因素,不可能用费用精确地衡量,因此最通用有效的评价方法就是加权因素法。②费用对比法一般是在各个方案都已证明是合理的情况下,从经济上进行对比。
本文标题:SLP法实施步骤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310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