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报告
太原工业学院专业技能应用实践实习报告实习地点太原各大高校实习时间2012-6-25系部经济与法学系班级1021222姓名高建兴学号102122213成绩指导老师刘晓辉、安志东2012年6月29日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摘要:我们小组通过此次亲自问卷调查,访问了解,结合我们所学知识,分析大学生消费行为规律及意义,引导人们理性消费。关键字:大学生消费行为特征,偏好,消费偏好,价格,质量,品牌我国大学生群体是最独特的细分群体,人口基数大,年消费能力大。从数字上来看,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在中国的大学生消费群是一个多么庞大的市场了,也不难想象各大企业和商家都瞄准了大学生这块消费市场了。大学生喜欢追求个性,对人生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观念;对周围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关注;作为大学生的我,我也深有感触。处于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对周围的事物都有着很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很容易也很乐意接受新的事物,比如说手机,电脑等数码系列产品,我们都几乎是产品刚问世就已经知道一些情况的。然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在消费能力逐步提高时,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表现出非理性的倾向。大学生消费观念直接体现到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因此研究大学生消费行为,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大学生成长和高校的德育工作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数据分析经过问卷调查我了解到大部分的大学生的月消费是500-1000元,除生活必需品以外,其他消费(如学习,化妆,旅游)消费总额比例是10%-30%,而学习方面的支出(书籍,资料,文具等)只有不到30元,用于社交(朋友,恋爱,活动支出等)的费用支出为50-100元。在日常消费中,除了饮食,服饰的比重比较大。而且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拥有手机,电脑。手机的更换频率一般为每年一部,而且不少大学生在追求商品质量之余越来越注重商品的品牌。大部分的大学生认为消费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日常消费混乱,没有计划,而且越来越注重面子,盲目的消费。而且网购已经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主要消费方式,小到衣服首饰,大到手机电脑,大学生的奢侈品消费行为也越来越盛行,关于大学生主要消费需求中,可以适当减少的和节约的调查中不少人认为可以减少看电影等享受性的过度消费。二、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含义消费行为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包括衣、食、住、行、劳务消费等)过程中,为了满足人们自身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根据其收入条件,取得消费资料并进行消费活动的总和。三、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特征1.大学校园里20左右岁的青年占绝大多数,他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唯恐落后于潮流,普遍追求独特、新奇、时髦的产品。他们希望以新异的消费形象,向社会展示自身成长的成熟;通过消费上的新潮、时尚、前卫来表示自己青春的活力。“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群体是具有某此共同心理特征的人的共同体。群体通过群体规范、群体评价等手段来实现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在群体引力下形成的从众、暗示和舆论的影响下容易导致“消费潮汐现象”。其根源在于大学生高度一致的群体认同感,加上集体生活与通讯尤其是网络的普及,使大学生中信息的传2.由于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志趣爱好等并未完全成熟定型,因此特别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流行趋势的影响。在其消费行为中,容易受其左右。据调查发现大学生购买日常用品时,约30%的人会因为喜欢尝试新品牌或受其品牌宣传的影响而更换品牌。购买前,大多数的大学生仅有大致的购买目标,具体要求并不明确,购买物品的时候不能明确清晰的提出所需购买商品的各项要求,只是漫无目的地观看或随便了解一些商品情况,碰到感兴趣的商品或被商品的外观所吸引刺激时,缺乏必3.当代大学生普遍认为,同学、朋友、师生的交往,谈恋爱,都离不开必要的经济支持。社会的个体有关于交往、归属和爱的需要,如需要朋友,渴望与他人建立感情联系,希望在团体中有一个位置,积极寻求社会认同感、群体归属感。这种需要促使当代大学生积极地通过物质、精神手段与外界紧密联系,从而形成了大学生交际性消费。而且很多大学生即便有可能面临收支不平衡的状况,也愿意4.消费结构一般是指维持生存的生存资料,满足享受的享受资料和促进自身提高发展的发展资料比例构成。大学生消费结构的状况一方面既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大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的提高有关。近几年来大学生消费结构越来越呈现多元化的局面,享受资料支出比重日益增大。大学生们在选择消费品的时候经济方面的因素减少了,对消费品购买和更新速度加快。多数人认为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是极其不合理的。总的来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且消费结构也向多元性与交际性发展。四、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一)主观因素1.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偏好是指消费者对一种商品(或者商品组合)的喜好程度。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对可供消费的商品或商品组合进行排序,这种排序反映了消费者个人的需要、兴趣和嗜好。商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对该商品的偏好程度正相关,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越高,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多。在大学生享受性消费过程中,有人偏爱于旅游,那么在购买决策时他可能只选择旅游而不购买其他奢侈品,或是同时旅游和购买奢侈品的过程中他选择将更多的钱放在旅游身上而在奢侈品方面的消费降低。消费者偏好可以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第一,如果消费者的偏好不稳定又含糊的话,要提供给他们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其偏好是不可能的。然而,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偏好不了解,因此易被影响,易被企业劝说相信其供给是令人满意的,是真正符合他们喜好的。并且如果供给成功的话,这些消费者就会认为,此次选择符合了他们先前的偏好,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他们以后的偏好。第二,消费者知道自己没有稳定、清晰的偏好,他们对供给的评估很有可能是建立在其外观的吸引力上,而不是其是否真的符合他们的偏好。并且对有助于他们分辨自己偏好的建议和帮助,这一类型的消费者可能表现出最好的接受性。例如,大学生在购买奢侈品时,喜欢智能手机但是却又清楚知道自己没有这方面知识的大学生,可能会非常乐意接受有关智能手机方面的教育和消费建议,手机的外观对他们对手机的选择也有比较明显的影响作用。第三,这种类型的消费者可能最少。这类消费者有着稳定的消费偏好,这些偏好引导着他们的选择,但是他们却并没有清楚地意识到偏好对他们消费选择的驱动性。例如他们可能自认为选择是建立在理性、客观评判的基础上的.而实际上他们的选择主要考虑的是情感因素或审美因素。因此,这些消费者要么对那些实际上并不符合他们偏好的供给或选择标准,可能会错误地接受,而最终导致不满意。要么,对那些真的能符合他们偏好的供给或选择标准,却可能选择拒绝。第四,这类消费者既有清晰的偏好,又对自己的偏好有足够的了解,这使他们能正确判断一种供给是否真的符合他们的偏好。因此,这些消费者可能是很好的潜在顾客,对于营销者为了解他们偏好所做的努力,他们会产生更多的满意感。然而,正由于他们对自身偏好的了解,他们可能很少依赖营销者的建议。可见长时间的对某种享受性消费类型的消费偏好会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习惯的形成,但是多数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习惯都属于第一种和第二种类型。2.消费心理。消费心理是指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在日常购买行为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及个性心理特征。我们了解关于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有几点,如追逐潮流,跟风消费、冲动消费、超前消费等。(二)客观因素1.价格价格是指产品与货币交换比例指数,是产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当前产品价格涨幅不断,有部分产品供给下降形成自发性涨价,产量下降拉动价格恢复性上涨,并波及相关替代品,经济持续高增长拉动了产品价格上涨,生产成本的提高是价格上涨内在动力,流动性过剩效应放大了产品涨价趋势,所以各产品价格在同一家的基础上都有微小变动。根据凯恩斯的收入决定论,即人们随着收入的增加,其消费也会增加。对于高收入家庭,他们除了满足大学生的基本消费后会将闲置的一部分收入投入到高价值的商品上,获取更高的效用。而家庭收入较低的大学生即使在购置生活用品也会货比三家,他们更关注价格是否合理。2.市场环境环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市场环境是产品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大学生的各项消费也存在影响,一个优良的环境是市场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较少大学生忽略自己周围的产品市场环境,多数大学生认为目前的消费市场需要大力改善。他们希望未来的消费市场更具规模,种类齐全,同时要跟上潮流,能购买到更多符合自己对于时尚追求的产品。3.家庭收入家庭收入的差距很明显会影响大学生课外消费的水平,家庭收入的高低和购买力的高低成正比,即消费收入越高的家庭,对享受型消费和发展性消费的购买力越高,越有条件能给大学生购置一些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高档服饰等的高档产品,反之则购买力越低,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消费那些价格高昂的产品。但现如今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家庭收入的提高,不同的家庭对那些产品的购买力也在提升4、社会风气大学生还处在成长的阶段,难免会从各种途径受到来自社会的风气的影响,如媒体的渲染,家长的榜样作用,同学和老师的榜样作用等,有时候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社会风气会多少会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心里,表现为外在的就是消费行为,现在在国家政策等的推动中诸如低碳消费,俭朴节约等的思想普遍注入人心,这些正面的思想对大学生会有积极的作用,但仍不可放松对浪费,讲求面子等的不良消费思想也同时在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因此国家和社会都应该警惕,采取一些政策防范这些思想的泛滥对大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从而造成错误的消费行为。五、意义由于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自主消费经验少,没有稳定的消费观念,攀比的心理作用,自控能力不强,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这也是众多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原因。如何改变大学生的这种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是我们所讨论的主要问题。理性消费是指消费者在消费能力允许的条件下,按照追求效用最大化原则进行的消费。大学生理性消费对于大学生思想教育成效的提升,以及大学生自身素质提高都有着重要意义。大学生作为一个青年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念、消费状况、消费模式,不仅影响到个人的日常生活,也影响到自身家庭的生活水平,还会让同龄人学习和效仿而影响消费潮流的走向。因此大学生进行消费之时需要认真思考,积极努力完善自身消费结构,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等不良消费风气,崇尚科学理性消费观念。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其消费特征对未来社会的生产发展和企业经营以及国家的振兴等有很重要的导向作用。大学生能否理性消费,将对国家未来的经济健康发展产生影响。非理性消费是指消费者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做出的不合理的消费决策,它一般表现为消费者不按追求效用的最大化进行消费,或是消费时没有考虑收入的约束,或是不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进行消费,或是对消费品的判断认识不足等。非理性消费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其主要是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包括盲目,跟风,攀比,轻信等等。这也是大学生普遍遇到的问题。很多大学生一定程度上存在攀比、虚荣心理。一些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因为虚荣心不能量人为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容易引起消费攀比心理的升级。有的大学生存在无计划的消费倾向,“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也就成为了一部分年轻人所追逐的时尚。还有的大学生存在享乐的消费倾向,他们节约意识较为淡薄,追求享乐。怎么改变这种消费观念不仅是大学生自身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全社会要解决的问题。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行为决定了大学生消费的影响不只局限于家庭,市场上的很多消费都与大学生息息相关,大学生消费已直接影响着整个消费市场和国民经济。目前,大学生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它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六、总结经过我们组一周的调查分析,当前,中国的大学生目前正受到市场经济的强力冲击,在同一环境下的大学生群体,包容着具有多
本文标题: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327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