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务礼仪 > 最新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之《大道之行也》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学习目标•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重点文言词语,背诵课文。(重点)•2.体会两篇短文的句式特点,学习运用类比论证的方法论述观点。(难点)•3.理解儒家“教学相长”的观念和“大同”社会的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素养)作品介绍《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其内容分为两大类: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和关于礼乐制度。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方面的内容,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包含较丰富的哲学思想。《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作品介绍《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学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论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所选课文主要谈了关于“教学相长”的道理。作品介绍《大道之行也》节选自《礼记·礼运》。《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课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中的一段,是孔子对学生言偃说的一番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字词学习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弗学教学相长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矜讲信修睦男有分yáoqiánɡyuèxiàofúzhǎnɡwéijǔɡuānmùfèn《大道之行也》熟读课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理解课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行:施行。•为:是,表判断。•与:通“举”,选举,推举。•修:培养。•亲:意动用法,以为亲,亲近。•矜(guā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残疾人。•分(fèn):职分,指职业、职守。•归:指女子出嫁。恶(wù):憎恶。理解课文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藏:私藏。•是故:因此,所以,这样一来。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闭:杜绝;兴:发生。•作:兴起。•故:所以。外户泛指大门。闭:关闭。•谓:叫做。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最高准则。同:有和、平的意思。理解课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精读细研“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而选举的标准是“贤”“能”,即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崇尚和睦。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政权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不属于任何个人。天下为公:精读细研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满足生存的需要,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男有分,女有归”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精读细研作者理想中的大同社会是什么样子的?“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合作探究讨论:你如何理解文中描绘的“大同”社会?见解一:文中描绘的“大同”社会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的社会。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和追求的目标,是我国社会思想史上一份宝贵的财富。合作探究讨论:你如何理解文中描绘的“大同”社会?见解二:文中描绘的“大同”社会,是根据当时的社会现实构想出来的。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造反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社会,这当中折射出当时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纷乱,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合作探究文中的“大同”社会和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世外桃源”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的艺术再现,二者都描绘了理想的社会蓝图。“大同”社会中人人都能受到关爱的基本特征,在“世外桃源”中有具体的体现,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花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体现。合作探究文中的“大同”社会理想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建设有何启示?•陶渊明《桃花源记》•康有为《大同书》•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孙中山“天下为公”“中国梦”“两个一百年”合作探究•参照《虽有嘉肴》中对偶句的分析,找出本文中的对偶句,体会其表达效果。•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对偶精严,平仄相对,简捷凝练。•2.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句式相同,表意相对,顺承自然。•3.男有分,女有归——对举男女应该得到的“待遇”,简明有力。•4.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对比面对财货浪费和力气付出的两种无私的态度,加重了推理的意味。•5.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句子结构、表意风格具有对偶和铺排的特点。合作探究•通假字:•选贤与能——同“举”,推举。•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同“鳏”,老而无妻。合作探究•古今异义:男有分,女有归:大道之行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鳏寡孤独:•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今义:大路。•古义:味美。今义:意义。•古义:达到极点。今义:到。•古义:老而无子。今义:一个,唯独。合作探究一词多义:独亲不独亲其亲:名词,父母不独亲其亲:动词,以……为亲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名词,老而无子的人故人不独亲其亲:副词,单,只合作探究一词多义:子闭故外户而不闭:动词,关门是故谋闭而不兴:动词,杜绝,闭塞不独子其子:名词,子女不独子其子:动词,以……为子合作探究词类活用: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谋闭而不兴动词用作名词,奸诈之心。盗窃乱贼而不作动词用作名词,盗窃、作乱害人的事。“老”,形容词用作名词,老年人;“壮”,形容词用作名词,壮年人;“幼”,形容词用作名词,幼童。合作探究文言文句式:判断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倒装句:不必藏于己。“……也”表判断。介宾短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不必于己藏”。概括主题《大道之行也》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学后感悟《大道之行也》中的“大同”社会,是理想的社会形式,它需要每个人都贡献出一分力量。我们要建立的和谐社会,也是一个美好的社会,也需要每个人的参与。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哪怕仅是将废纸拾进垃圾桶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也将会带来巨大的风气转变。板书设计大道之行也社会纲领: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基本特征:社会关爱,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理想社会:谋闭不兴,盗乱不作,外户不闭太平盛世令人神往拓展延伸《礼记》中的名言名句•1.苟利国家,不求富贵。•2.择师不可不慎也。•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4.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5.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6.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7.玉不琢,不成器;不人学,不知道。•8.来而不往非礼也。第一课时作业:听同桌100《礼记》二则第一篇《大道之行也》,课程在《礼记》二则第一课时(时长30分钟)完成以下任务:1.抄写并翻译全文。2.归纳重点字词。第二课时作业:听同桌100《礼记》二则第一篇《大道之行也》,课程在《礼记》二则第二课时(时长20分钟)并思考以下问题:①全文共分成几层?用“//”在你抄写的文中画出来。②“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③“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④文章最后一层,作者认为达到“大同“境界后,社会是怎样的?任何想象都是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产生的,结尾这句话,反映出当时社会是什么样子的呢?⑤联想之前所学的《桃花源记》,你认为本文的“大同”大会和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⑥你认为,课文中描绘的“大同”社会的理想能实现吗?
本文标题:最新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之《大道之行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332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