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外显与内隐测量及其相互关系姓名:班级:应用心理学学号:指导老师:目录一、研究背景二、研究目标和意义三、相关概念四、研究方法五、结果与分析六、讨论七、结论一、研究背景•大学生是社会“过渡性”群体。•更加关注自我,倾向于从自己的观点出发去认识和评价自我•可以说大学阶段既是个体形成和确立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又是自我价值感的体现和扩展阶段二、研究目的和意义1研究目的•运用外显与内隐测量方法了解大学生自身自我价值感,让大学生对自己进行有效的价值定位,学会恰当处理一些矛盾和困惑、迷茫和彷徨。二、研究目的和意义2研究意义•关系到大学生的心理、学业和生活等各方面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大学时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有助于培养其良好的个性品质,对其以后的人生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三、相关概念•本研究采用黄希庭等人对自我价值感的界定:•自我价值感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认知和评价作为客体的自我对社会主体(包括群体和他人)以及对作为主体的自我的正向的自我情感体验。四、研究方法1被试采取方便取样法对重庆文理学院1-4年级大学生抽取120名为被试,有效被试107名,其中男生51名,女生56名,均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没有色盲,年龄18一22岁,智力正常,无其他精神疾患。所有被试均自愿参加实验,对电脑的有关操作均熟悉。2研究工具2.1外显自我价值感测量采用黄希庭、杨雄(1998)编制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大学生的外显自我价值感进行测量。本研究中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533-0.844之间,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2。2研究工具2.2内隐自我价值感测量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对大学生的内隐自我价值感进行测量。目标词汇为自我/非我,参照翟群等人关于内隐自我价值感实验研究中的目标词汇。属性词汇为高自我价值感/低自我价值感,在主要参考黄希庭等人编制《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相关词汇的基础上,在网上搜集词汇,制成大学生自我价值感词汇筛选表(一),首先请50名大学生筛选出25组词汇,再在其基础上制作成5点量表,作为价值感程度相关程度递增。请30名大学生进行材料评定,得出10组和高\低自我价值感关系明确的属性词语。五、结果与分析1外显自我价值感研究1.1不同性别大学生外显自我价值感差异1.2不同年级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差异2内隐自我价值感研究3外显自我价值感与内隐自我价值感的相互关系•男性大学生在总体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特殊心理自我价值感和个人取向特殊心理价值感显著高于女性大学生。•表2不同性别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各维度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及t检验表3不同年级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各维度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及t检验图1不同年级大学生在各维度上的显著性差异•大四年级大学生在总体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的一般自我价值感以及个人取向特殊心理自我价值感方面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级。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1234年级维度TGSGISS2•表4结果显示内隐价值感效应非常显著,被试更倾向于把高自我价值感词语与自我归为一类。•表5表明练习任务与关键任务之间的差异显著,这说明被试对待两种评价的态度的差别很大•表6说明被试的内隐自我价值感与外显自我价值感是两个独立的结构。六、讨论1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性别差异•大学生在总体自我价值感上性别差异显著,且男性大学生要显著高于女性大学生。这可能与成长过程中个人成就、性别地位、社会期望以及家庭教养方式有关•大学生在个人取向特殊心理自我价值感和社会取向特殊心理自我价值感上性别差异显著,男性大学生高于女性大学生。表明男性大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健康以及能恰当地调节自已心理的自我评价更高,对个性的把握以及对挫折承受力较好。2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年级差异•可能由于大学生随着年龄和社会阅历的增长,对自己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同时对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接受程度也在提高,因而能更清晰地认识自己。3内隐自我价值感效应•国内外许多应用技术进行内隐自我意识方面的研究结果都显示出被试倾向于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评价的效应。4大学生外显与内隐自我价值感的相互关系•内隐自我价值感和外显自我价值感呈现低相关,说明两者是两个独立的结构。•目前多数人主张用双重分离说来解释。七、结论(1)大学生在总体自我价值感上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男性大学生显著高于女性大学生,大四年级大学生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级大学生。(2)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内隐效应显著。(3)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在外显测量和内隐测量上相互独立。
本文标题:应用心理学论文答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337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