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二力平衡》说课稿吉州区兴桥中学罗小明一、说教材本节出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运动和力》中的第六节《二力平衡》。主要涉及到的内容有三个方面:即力的平衡概念、二力平衡条件及其应用。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二力平衡又是力学中的重点之一。力的概念和牛顿第一定律,为学生学习二力平衡做了充分的知识准备,而二力平衡的学习是学生探究摩擦力、力和运动的关系以及浮力、压强知识的重要基础,更为高中学习多力平衡以及力矩的平衡做铺垫,所以,本节知识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基础。2、对教材的处理◇关于平衡状态的概念,本教材是直接给出。但是生活经验和直觉告诉学生:静止的物体是平衡,而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也是平衡状态却没有这种认知。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先由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得出静平衡,通过老师的演示实验,发现受平衡力的物体也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来完善平衡的概念。◇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我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将书上的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在硬纸板的不同位置打了6个孔,学生用两端带有挂钩的细线,根据自己的意愿任意选择两个受力点,实验操作简单方便,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又增强了实验的全面性。◇课本中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这种平衡状态的受力情况没有探究,为了帮助学生能直观理解,我增加了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匀速提升钩码的实验,会对平衡的概念形成完整的认识。3、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条件。(2)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3)会应用二力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2)学会分析一个物体受几个力及这几个力的平衡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于二力平衡条件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能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物理道理的意识。4、说教学的重难点(1)重点:二力平衡条件是学生进行力与运动关系分析的基础,所以二力平衡条件是重点。(2)难点:力的平衡概念的建立是难点;由于初中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还处于萌芽状态,对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的分析、判断能力比较弱,所以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也是本节的难点。区别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也是一个小的难点。5、说教学器材(1)教师演示:两端带定滑轮的塑料板一块、两端带空的硬纸板、若干质量相等或不等的砝码、带钩子的细线若干、弹簧测力计、剪刀。(2)学生分组:两端带定滑轮的长木板一块、硬纸板一块、小剪刀一把、若干质量相等或不等的砝码、细线若干、弹簧测力计。(3)有关多媒体课件二、说学情(1)学生已有的有关力及运动方面的知识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2)学生经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探究这种方法,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方法保证。(3)学生还存在着一定的思维障碍。例如:电梯停止在三楼,要使它匀速上升到四楼,所用的拉力必定大于电梯静止时受到的力;当我们推讲桌而推不动的时候,学生往往会认为这是推力小于阻力的原因等。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对一个物体在平衡状态下,对平衡力的理解和应用产生思维障碍。三、说教法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法:①先演示;②安排学生“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实验进行实验设计、操作、观察、思考;③学生相互交流讨论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再适时地进行点拨,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四、说学法新课程要求学生“会学”而不仅仅是“学会”,因此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通过探究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直观作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其它任何学习手段都不能代替的。在实验中,指导学生学会“实验探索—思考深入—归纳总结”的实验探究问题的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另外,为了让学生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真正掌握二力平衡知识,安排了几个随堂练习。五、说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复习牛顿第一定律,分析平衡状态是否一定是不受力呢?播放图片,吊着的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拔河比赛等情况的。观看视频学生简答二.探究实验,学习新课一、二力的平衡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当一个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讨论后回答1.平衡状态。概念学习:平衡状态、平衡力2.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探究学习:物体受到两个力,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物体保持平衡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几个力叫做平衡力。当一个物体受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叫做平衡力,也说成二力平衡,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二力的平衡。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也说成二力平衡,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二、二力平衡时应满足什么条件提出问题:物体受到两个力,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物体保持平衡状态?猜想:请学生们大胆猜测二力平衡的条件,并发表意见。引导学生从二力方向相反、二力大小相等、二力在同一直线、二力在同一物体上作猜想。探究实验:1、教师首先演示一下课本中的实验。(在这里教师做演示,目的是能给学生一个示范;有很多的问题是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我们也知道学生的探究活动大多是已知结论的探究,并不是科学家们的那种未知结论的研究。所以演示还是有必要的,也可以改成边演示边探究实验。)2、学生探究活动:(1)实验器材的改进(为了弥补课本实验的不足:只有一个小车,不能探究同时受力在不同物体上的情况,我把课本实验器材中的小车改成了硬纸板,同时增加一把小剪刀,便于把一个物体变成两个物体)。实验前,为了便于学生了解实验和器材使用的目的、观察的要点以及注意事项,我用多媒体进行了展示,以克服学生实验的盲目性(应该说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实验,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喜欢摆弄实验器材,知道它有趣,其实并不了解实验是干什么的和怎样实验以及能够得到一个怎样的结论,没有真正从实验中得到知识)。3、实验步骤:①硬纸板受到大小不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的力,运动状态如何;自由发言,提出问题。参与讨论,作出猜想。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学生总结回答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②硬纸板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在同一直线上的力,运动状态如何;③硬纸板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力,运动状态如何;④硬纸板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的力,运动状态如何;开始第五步前,提出问题:是不是硬纸板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的力,就一定位于平衡状态。⑤将两钩码系在硬纸板上使两小车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的力,用剪刀将硬纸板剪断,观察硬纸板的运动状态。按照探究实验的常规分几步进行,重点放在学生实验方案的设计上,等到学生完成后,先找几个成绩好一点的同学向全班同学展示一下(讨论交流),然后我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我的设计方案以及空的记录表格,再由学生进行具体地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⑥请实验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探究过程。请学生归纳物体受两个力,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必须满足的条件。实验结论:二力平衡的条件——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探究实验小结:三、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对所学知识作小结后,出示实例:吊着的电灯保持静止,灯受重力20牛,则此灯受拉力大小为多少?先由灯处于静止得到它受平衡力;然后分析灯受哪两个力,即重力和拉力,最后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已知重力20牛,确定出灯受拉力20牛。最后再以提问的方式向学生强调一下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区别。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应用二力平衡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趁热打铁,用多媒体向学生出示随堂练习(能够起到紧扣重点、越过难点的作用),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小结本节课的知识图2三、小结练习,巩固新课课堂练习及作业1.请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2.课堂练习①下图哪些物体受到的两个力是彼此平衡的()②放在水平桌面上的静止不动的墨水瓶,它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A.墨水瓶受到的重力和它对桌面的压力B.墨水瓶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C.地球对墨水瓶的吸引力和墨水瓶对地球的吸引力D.墨水瓶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墨水瓶的支持力3、重量为5000牛的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前进,若它所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05倍,求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4、用30牛的力握住重为15牛装油的瓶子悬空静止不动,则手与油瓶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若将手的握力增加到40牛,则手与油瓶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将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布置课后作业学生作答六、说小结和作业作业要尽量少而精,以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学习指导与联系的基础梳理。七、说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重点是二力平衡的条件,为了能使学生对这个重要的内容深刻理解,一方面要认真做好演示实验,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做好探究实验,主动地探求二力平衡条件,这是关键之所在!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本文标题:二力平衡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385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