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教案背景:散文的内涵比较深沉,由于初三学生对托尔斯泰和作者的了解不多,他们要理解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敬仰之情的确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尽量介绍了散文的写作背景,并在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托尔斯泰的资料,以增加对这位文学巨人的认识。教材分析:《世间最美的坟墓》是长春版语文教材九年级第十五课《短文二篇》中的第二篇,本文是一篇平淡其外激情其中的散文。借游览托尔斯泰墓抒发作者对这位伟大作家的崇敬之情,并表达这样一种观念:精神的力量可以长久地震撼人们的心灵,并让人们永久记住。新教材选入这篇文章,是让学生走进托尔斯泰,感受托尔斯泰的伟大人格魅力,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这篇散文,应注意引导学生体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引导学生注意理解“朴素”、“最美”的深刻内涵。教学目标:1、领会作者结对墓地“朴素美”的描绘表达对托尔斯泰人格美的赞美。2、学习文中的对比手法的运用。教学重点:1、感悟托尔斯泰的人格之美,感受它的追求朴素自然的高贵品格。2、学习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教学难点:感受托尔斯泰的人格之美。教学方法: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书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1、讲授相结合这是一篇散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真诚纪念,旨意深刻,要使学生理解掌握这课的思想感情,就要重视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唤起他们的切身感受,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2、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理解托尔斯泰坟墓朴素美。3、探究讨论法在本节课上,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够正确地理解托尔斯泰坟墓为什么是世间最美的。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名著么,读过《安娜•卡列尼娜么》,知道它的作者是谁么?答:列夫•托尔斯泰。对!他是俄国的伟大作家,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是其经典代表作。列宁称他的作品是“俄国革命的镜子”,鲁迅评价他是“19世纪俄国的巨人”。那么,这样一位享誉世界、受人敬仰和爱戴的伟大作家,生在贵族,却葬于何处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文字,到俄国去拜谒托尔斯泰墓——《世间最美的坟墓》。二、讲解副标题“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早在1928年,俄国举办了一次盛大的纪念托尔斯泰诞辰一百周年的活动,茨威格也接受了邀请,并于9月跟随作家团队来到俄国,开始了他为期半个月的俄国之旅。后来他回忆说,这段旅行使他受益匪浅,因为他认识了一个全新的俄国,并且更胜深的了解了一位让他一生都敬仰和热爱的伟大作家——托尔斯泰。也因此写下了这篇优美的散文。三、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尘嚣墓冢禁锢栅栏飒飒空地树荫当即挖空荫庇既然四、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2、找出描绘托尔斯泰坟墓(包括周围景物)的语句,并概括托尔斯泰墓的特点。(1)这将被后代怀着敬仰之情来朝拜的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坟墓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2)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的名字也没有。(3)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4)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或冬天经过这儿,你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人物当中的一个。特点: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两句无人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四处没有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三种景物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上面开满鲜花3、那么朴素是一种美吗?庄子说过:“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托尔斯泰:“朴素是美的必要条件.”“朴素,这是我梦寐以求的品质.”正所谓正所谓,豪华落尽见真淳,大味至淡,真水无香,真爱无言.就是说富丽堂皇是一种美,朴素、自然是致美。4、托尔斯泰为什么要选择用这种朴素的方式安葬自己呢?这是他生前的最大的愿望。5、托尔斯泰坟墓的朴素源于他死前的愿望,而这个愿望又源于何处?(1)源于一个古老传说: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2)托尔斯泰晚年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他曾经说过:“朴素是美的必要条件。”“朴素,这是我梦寐以求的品质。”(3)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古老传说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中获得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埋骨于那些亲手种的树之下。6、在作者眼中墓是朴素的,墓中的人托尔斯泰又是怎样一个人呢?(1)他是一个“饱经忧患的老人”托尔斯泰生在贵族,却痛恨贵族的生活,终其一生,执着追求贵族平民化的人生理想,极力寻找一条道路,什么样的道路呢?改善地主和农民的关系,使农民摆脱悲惨处境,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却未能如愿。直到晚年,当他离家出走,死于一个乡间火车站里的时候,他都没有向他的名声、他的地位、他的家庭屈服。(2)托尔斯泰是一个“为声名所累的老人”他的一举一动,都要受人瞩目,很不自由,所以他是一直渴望平凡,追求自然。(3)“当代最伟大的人中的一个”伟大体现在:他品格的高尚,他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五、探究讨论1、你认为他的安息之地真的”变成幸福的所在“,兑现了”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了吗?托尔斯泰的墓是他自己选择和设计的,饱含了他对功名利禄的彻底否定,以及他对平民化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回归平凡、回归大众、回归自然。因为托尔斯泰前生饱经忧患,希望死后在这样朴素的坟墓中灵魂获得幸福,而这个小小的长方形的土丘坐落在亲手栽种的高大繁茂的树木之下,正是托尔斯泰的愿望,所以这位伟人不提自己的名字葬在这里,灵魂得到升华,这就是幸福的所在。2、文中作者是如何评价托尔斯泰墓的?你怎样理解这些评价?宏伟:宏伟的本意是指雄壮伟大。那么这里不是指托尔斯泰墓的外貌,而是指他的内在——一个长方形的小小的土堆中埋葬了当代最伟大的作家,所以他宏伟。感人:这个墓之所以感人,是因为这完全是托尔斯泰的意愿。托尔斯泰童年听到一个传说,并且他在晚年想起,还有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于是从中获得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重新界定了幸福的含义,即回归自然与平凡。因而,一个对人类有突出贡献的伟人,在死后仅有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这种绝对的反差强烈的震撼人心,足以让人为之感动。美:对美的认识不尽相同,作者在这里界定的美就是指外在的朴素、自然和内在的伟大人格的和谐统一。作者认为这种美是超越一切的美。3、作者主要借助了什么写法来表现托尔斯泰墓的“美”?茨威格运用了对比的写法:(1)托尔斯泰墓与另外三个伟人的墓作比较。相同之处――拿破仑用他的宝剑征服了欧洲,而歌德和莎士比亚用他们的笔征服了世界,他们都很伟大不同之处――他们的坟墓都很豪华豪华通过对比,更衬托出,托尔斯泰朴实无华的墓地折射出他永不退色的人性魅力和光辉,称为世上给人印象最深最美的墓地。托尔斯泰墓朴素中包含着一种崇高,简单中包含着一种厚重,墓地的宁静中包含着一种庄严。一种人格的美。(2)托尔斯泰的伟大与其坟墓的朴素作比较。墓地的风格与死者的名声形成巨大的反差,在对比中,我们看到托尔斯泰抛开名利的勇气,看到了朴素背后,伟大宽阔的胸怀。就像培根说的“美德好比宝石,他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让人更加的震撼。4、为什么说如此朴素的坟墓却在做着的心中是最美的?(1)托尔斯泰墓的朴素风格与主人的高尚人格、伟大英名形成鲜明对比——返朴归真,方显最美。(2)茨威格与托尔斯泰的思想、观念惊人地一致——心灵相通,更能体会托尔斯泰墓的最美。(3)从不关闭的木栅栏,开放的圣地与游人的呵护默契——世人认可,是一种让人崇敬的最美。六、总结尽管这是一个极普通、极朴素的坟墓,但他和高尚的心灵连接在一起,正是坟墓外在的朴素与墓主人的伟大形成鲜明的对比,更感动了作者。作者又将自己被强烈震撼的情感用嘴朴实无华的语言传达出来,多少情思,多少感慨,都包含在这《世间最美的坟墓》平淡朴素的文字当中,这正是文章的形式与内容、情感的表达与理性的思考都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具有震撼人心的高贵品格。在对托尔斯泰的歌颂中,也体现了作者的价值判断,最朴素,最动人。只有外在的朴素与内在的人格美相结合才是最美的。七、拓展迁移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最伟大,而且有着高尚品格,崇高的精神的托尔斯泰,除了本文的表述,你对托尔斯泰还有哪些了解?八、作业以“我了解的托尔斯泰”为题写一篇500字的短文。九、板书设计世间最美的坟墓茨威格朴素人格\/最美十、教学反思一直觉得语文不能离开人文涵养,需要理解与感悟。如课文第一节“他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小的时候……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他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这些文字本身的朴实,托尔斯泰的单纯愿望,直接体现他的人生观幸福观的语句,要读,在这儿不能省,要让去学生体会。这些语句也应该读,让学生好好品味。书中的重要语句以归纳概括托尔斯泰坟墓特点和学习其中写作手法以及他们的作用学生反复读了,但正因时间有限才容易滑过,没有了学生感悟的过程,就缺少味道,这个时间过程是不能省的。
本文标题: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397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