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7.1园林景观立意及意境营造•7.1.1园林景观立意•园林景观立意是指园林景观设计的总意图,即设计思想。无论中国的帝王宫苑、私人宅园,或国外的君主宫苑、地主庄园,都反映了园主的指导思想。•(1)神仪在心,意在笔先•晋代顾恺之在《论画》中说:“巧密于精思,神仪在心。”即绘画、造园首先要认真考虑立意,“意在笔先”。园林景观“立意”与“相地”是相辅相成的两方面。《园冶》云:“相地合宜,构园得体。”这是明代计成提出的理论,他把园林景观“相地”看作是园林景观设计成败的关键。古代“相地”,即造园园址的选择,其主要含义为,园主经多次选择、比较,最后“相中”认为理想的地址。园主在选择园址的过程中,已把他的造园构思与园址的自然条件、社会状况、周边环境等诸多因素作了综合的比较、筛选。因而,不难看出相地与立意是不可分割的,是园林景观设计创作过程中的前期工作。•(2)情因景生,景为情造•造园的关键在于造景,而造景的目的在于展示园林景观设计师对造园目的与任务的认识,激发人的思想情感等。所谓园林景观富有“诗情画意”,即造园不仅要做到景美如画,同时还要求达到情从景生、富有诗意,能触景生情。“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王夫之《姜斋诗话》)苏州古典园林沧浪亭,其园内土阜最高处有一座四方亭,其上对联为“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正是这“清风明月”和“近水远山”美景激发起诗人的情感。••7.1.2园林景观设计意境的概念•园林景观意境:通过园林景观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园林景观的意境是借助于实际景物与空间构成的,它不是一个孤立的景象,也不是一座单独的建筑或一片有限的水面,而是要境生象外,情景交融,有景外之景,这样才能够给游者更丰富的美的信息与感受。同时,中国园林景观意境与文学绘画有着密切联系,文学绘画艺术的合理运用往往能够起到画龙点睛之功效。•园林景观意境这个概念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当时的文艺思潮是崇尚自然,出现了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游记。园林景观创作在这个时期也发生了转折,从以建筑为主体转向以自然山水为主体;以夸富尚奇转向以推崇文化素养的自然流露为园林景观设计的主导思想,因而产生了园林景观意境这个概念。如东晋简文帝入华林园,对随行的人说:“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有猿猴间想”,可以说己领略到园林景观的意境了。•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陶渊明、王羲之、谢灵运、孔稚圭,唐宋时期的王维、白居易、柳宗元、欧阳修等都是园林景观意境创作的代表人物。陶渊明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来体现恬淡的意境。山水诗人王维营建了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铜川别墅。以后元、明、清的园林景观创作大师如倪云林、计成、石涛、张涟、李渔等人都是集诗、画、园林景观设计诸多方面艺术修养于一身,发展了园林景观意境创作的传统,力创新意,作出了很大贡献。••7.1.3园林景观意境的特征•园林景观设计是自然的一个空间境域,园林景观意境寄情于自然物及其综合关系之中,情生于境而又超出由之所激发的境域事物之外,给感受者以遐想的空间。当客观的自然境域与人的主观情意相统一、相激发时,才产生园林景观意境。其特征可作如下阐明:园林景观是一个真实的自然境域,其意境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演替变化。这种时序的变化,园林景观设计中称“季相”变化;朝暮的变化,称“时相”变化;有生命植物的变化,称“龄相”变化;阴睛风雨霜雪烟云的变化,称“气象”变化;还有物候变化等,这些都使产生意境的条件随之不断变化。在意境的变化中,要以最佳状态而又有一定出现频率的情景为意境主题。最佳状态的出现是短暂的,但又是不朽的,即《园冶》中所谓“一鉴能为,千秋不朽”。如杭州的“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扬州的“四桥烟雨”等,只有在特定的季节、时间和特定的气候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其感染力。这些主题意境的最佳状态,从时间上来说虽然短暂,但受到千秋赞赏。中国园林景观设计艺术是自然环境、建筑、诗、画、楹联、雕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园林景观意境来自于园林景观境域的综合艺术效果,给游赏者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生出物外情、景外意之感。不是所有园林景观都具备意境,更不是随时随地都具备意境,然而有意境的园林景观更耐人寻味,更能让人引起兴趣产生深刻印象。所以意境是中国千余年来园林景观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使中国园林景观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7.1.4园林景观意境的营造•意境是指中国古代艺术创作中借助形象传达的意蕴和境界,尤其在诗词、绘画创作中,有无意境和意境的高低成了评价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以古代绘画而论,艺术家在其作品中,不仅要描绘客观世界有形的“物境”,而且要通过其描绘的形象表达某种思想和情感,古代人称之为“情境”,也就是意境。在古典园林景观中,同样讲究和追求意境,尤其是文人园林景观中,清风明月、浅池碧水、莲荷翠竹都是园林景观重要的构成部分。这种能让人感受到雅趣、旷远、疏朗、清新风格的园林景观成了园林景观中的上品。园主造园时,往往将某种精神追求寄托于园林景观中的景物,使观赏者在游览时能够触景生情,产生共鸣。因此,要想充分地领略园林景观艺术之美,一定要从整体意境着眼,了解其中蕴含的哲理和人生态度。•(1)象征与比拟•孔子在《论语》中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句话是用比拟和象征的手法,将不同形态的物体拟想为美德与智慧的化身,而这两种生命素质又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志趣。•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园林景观中堆山开池不仅出于对自然之美的喜好,而且代表了对美德和智慧的向往与追求。秦始皇在咸阳引渭水作长池,在池中堆筑蓬莱神山以祈福,这种“水中筑岛造山”以象征仙岛神山的做法被后世争相效法。如汉朝长安城建章宫的太液池内也筑有三岛,唐长安城大明宫的太液池内筑有蓬莱山,元大都皇城内的太液池中也维有三岛,清朝的圆明园中最大的水面福海堆有蓬岛瑶山、颐和园的昆明湖中亦堆有三座岛屿,可见后继者对山水象征意义的虔敬之心。•古人还把对儒家思想观念的重视投射到自然界的植物中。苍松遒劲强健、修竹挺拔有节、腊梅凌寒而放,它们的姿态、习性让人联想到高尚、纯洁、坚韧等精神品质。因此,中国文人将松、竹、梅称作“岁寒三友”,用以比喻高尚的人格,松、竹、梅也就成了中国诗词、绘画乃至园林景观设计中常用的载体。艺术家吟咏和描绘这些具体物象以自比,或表达对高尚品格的推祟。•(2)追求诗情画意•园林景观的意境和风貌主要取决于园主的文化素养,这也是许多名园出自文人画家之手的原因,而著名的造园家几乎都擅于绘画,因为构园与吟诗作画有着相近的美学标准和精神追求。园林景观的建造常常出于文思,园林景观的妙趣更赖以文传,园林景观与诗文书画彼此呼应、互相渗透、相辅相成。•自元朝以后,中国园林景观设计与绘画的关系几乎是不可分割的,造园技法与绘画技法相通,并集中运用于叠山和理水两方面。比如,叠山并不在规模上强求相似,而是遵循概括、提炼的原则,借助造石的技法来表现峰峦、绝壁、山涧等山峦形态,力求表现自然山峦的神态和意蕴。有一种做法是以土为主,着重表现自然山峦中的局部景色,游人虽看不到完整的山峦,但能在想象中体会到群峰蔽日、层峦叠嶂的宏伟景象。这种叠山余韵悠悠,极大地拓完了山石的表现力。而中国园林景观的水池以合乎自然为美,池岸多为自然曲折形状,岸边砌以不规整的块石,有的还种植芦获,讲求自然情趣。一般都有一片集中的水域,以体现镜湖烟波浩渺的气象。水面不大则以乱石为岸,并配植细竹野藤、朱鱼翠藻,虽是一泓池水,却能给人汪洋无尽的印象。如果是在苏州园林景观中游赏,细心的游客一定会发现,即使是一个角落,也都能感受到图画美——开窗如果正对着白色的墙壁,就必有几竿竹子、几枝芭蕉点缀其间或叠以山石,以避免单调和直白。中国园林景观设计注重让粉墙的白色与整座园林景观丰富的色彩、光影、景观造型取得和谐纯净的效果,这也可以说是绘画技法在造园细节上的运用。简言之,画中寓诗情,园林景观参画意,诗情画意就成了构园的重要原则。济南大明湖有一副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高度概括了大明湖和济南城的景色。•园林景观设计师和建造者因地制宜,别出心裁地营建了许多园林景观,虽然各不相同,却在不同中有着一个共同点:游览者无论处于园林景观中的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中国园林景观如此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也正是为了营造诗情画意的境界。而要充分领略园林景观“入诗”、“入画”的意味,不仅要熟悉中国园林景观的常见手法和布局,还要用心体会风景背后精致、唯美的文化品位。•(3)汇集各地名胜古迹•无论是皇家园林景观还是私家园林景观,造园时引用名胜古迹是一个通用的做法,甚至同一个景点出现在不同的园林景观中,后人亦可从中挖掘出相同的文化历史底蕴。•中国的“五岳”是古时山岳的代表,山中都建有山岳庙,用以供奉和祭祀山神,亦是人类早期自然崇拜的遗存。苏州私家园林景观中常于庭前厅后立石峰五座以象征五岳,这种对山石的欣赏到清朝后期更为盛行,甚至将寸尺小石置于盆中,摆放在几案之上,使五岳胜景进入厅堂。•杭州西湖著名的十景远近闻名,圆明园内的三潭印月、平湖秋月、南屏晚钟等景点就是仿造而建。江苏镇江古刹江天寺有一座佛塔耸立于江边的金山之颠,是镇江城的标志,与其有关的白娘子为救夫君大战法海的神话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这座古刹也因此而有了浓郁的人文色彩,于是在承德避暑山庄内就出现了一处仿金山的景点。•江南一带,每逢农历三月初三人们都要去城郊游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303~361)等四十余人就曾到浙江绍兴城外兰亭,当日众人所赋诗作结集成册,王羲之为之挥笔作序,后人将诗集刻写于石碑,立于兰亭。于是,不仅绍兴兰亭成了名胜,而且在曲水上饮酒赋诗也成了世人推崇的风雅之举。取其象征意义,北京紫禁城的宁寿宫花园和承德避暑山庄就都建有“曲水流觞”亭,不过,昔日兰亭的天然流水在这里成了亭中地面上石刻的曲水渠。这些名山胜景进入园林景观,不但形成了园内的景点,而且它们所附带的文化历史内涵也被引入园林景观,给园林景观增添了人文意境(图7~3)。•(4)寺庙古刹与街市酒肆•中国园林景观设计特别是皇家园林景观中经常建有寺庙,这一方面是出于封建帝王对佛教的崇信,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寺庙建筑独特的景观效果——有时寺庙可以成为一座园林景观的主要景观和风景构图中心,清寂宁静的氛围有着超凡脱俗的意境。•北海公园中的永安寺及其喇嘛塔建立在琼华岛上,颐和园的佛香阁及智慧海佛殿分别建在万寿山南面的山腰和山脊上,这些佛教景观建筑以其突出的形象和所占据的特殊地势,成为这两座皇家园林景观的标志和全园风景构图的中心(图7~4)。•与上述营造目的完全不同,颐和园后溪河上的买卖街为与世隔绝的皇室成员模拟出世俗生活的真实场景——鳞次栉比的店铺和随风摆动的各式店铺招幌,尽管都是布景式的,却表现了园主人对繁华闹市的向往(图7~5)。•园林景观的意境正是通过上述这些手段,才有了丰富的内涵——中国园林景观不仅是融合了诗文、书法、绘画、雕刻、盆景、音乐、戏曲于一体的高度完善的古典艺术形态,而且参与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环境与氛围。其细腻、优雅、婉约、抒情的艺术风格不仅表达了一种生活格调,还浓缩了极具东方哲学意味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了解了这些内涵,才能够真正领略中国古代园林景观之美。•(5)分割空间,以意境单元的串联营造整体园林景观意境•一个古典园林景观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层出不穷、含蓄不尽的意境,首先要在宏观上加以把握,将整个园林景观空间分割为大小景区乃至个体、微缩景观,每个空间有不同的主题和风格。如承德避暑山庄的山岳区层峦叠嶂、平原区芳草嘉树、湖泊区碧波荡漾。而湖泊区又分为若干景区和景观,如西部的“长虹饮练”、“芳渚临流”;中部的“月色江声”、“金莲映日”等。仅从题名看,就丰富多彩、风貌各异。每进入一个景区,眼前就是一番风景,让人感到“方方胜景,区区殊致”。一个个独立而别致的意境单元串联成一个整体的园林景观意境。•(6)运用诗词、匾额、楹联等的题名营造园林景观意境•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常用精练而内涵丰
本文标题:园森景观立意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398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