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惯性思维•一、什么是惯性思维•二、惯性思维案例和实例练习•三、营销中的惯性思维•四、实际案例分析•五、总结什么是惯性思维•惯性思维:指人习惯性地因循以前的思路思考问题,仿佛物体运动的惯性。惯性思维常会造成思考事情时有些盲点,且缺少创新或改变的可能性。惯性思维是生物进化的一种产物,对于我们适应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惯性思维是为了高效、自动地处理常见问题和事务而采用的一种节省心理资源的心理机制。然而,对于新问题新事物,如果还依靠过去的惯性思维,往往会造成心理资源的浪费,甚至无法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突破惯性思维的旧框框,在旧概念和新概念之间“造出一条新路”,来解决新问题,认识新事物。这个过程,也就是“创新思维”的过程。惯性思维案例和实例练习•案例一:大家都知道,广告、广告,广而告之。平面广告得有内容、广播广告得有声音、电视广告都有画面。这是所有人的惯性思维。但是纽约一银行新开业,想迅速打开知名度,在电台做广告。一般做法是宣传一下,搞个大促销,或者请个名人推广。但他们没有采用其他银行开张宣传使用的方法。要想快速获得知名度,就得出位,明显的差异化才会赢得关注。于是他们买断纽约各电台的黄金时段10秒钟,向人们提供沉默时间,他是这样宣传的“听众朋友,从现在开始播放由本市国际银行向您提供的沉默时间。”然后整个纽约所有电台都沉默,听众被这莫名其妙的10秒钟激起了兴趣,纷纷开始讨论。各大媒体也争相报道,成了热门话题。分析:这家银行彻底打破了惯性思维,告诉了世人,谁说广播广告非得在那大费口舌。这个沉默时间以自己的不说话唤起所有人说话。总之,在变化速度不断加快的年代,不仅要关注和追赶变化的步伐,更要鼓励使用创新的方法,使自己变得更快、更好、更异。孙子兵法讲以正合、以奇胜。奇招绝对不是常规的方法,肯定创新的方案,超出对手的想象和预测,打破了惯性思维进而才有了出奇制胜的效果。•案例二:有两家卖粥的小店。左边这个和右边那个每天的顾客相差不多,都是川流不息,人进人出的。然而晚上结算的时候,左边这个总是比右边那个多出了百十元来。天天如此。某天,一个客人走进了右边那个粥店。服务小姐微笑着把他迎进去,给客人盛好一碗粥。问“加不加鸡蛋?”客人说加。于是她给加了一个鸡蛋。每进来一个顾客,服务员都要问一句“加不加鸡蛋?”。客人们有说加的,也有说不加的,大概各占一半。这个客人又走进左边那个小店。服务小姐同样微笑着把他迎进去,盛好一碗粥。问:“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两个鸡蛋?”客人笑了,说:“加一个。”再进来一个顾客,服务员又问一句:“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两个鸡蛋?”爱吃鸡蛋的就要求加两个,不爱吃的就要求加一个。也有要求不加的,但是很少。一天下来,左边这个小店就要比右边那个多卖出很多个鸡蛋。就事论事,往往很容易局限在一个小的圈子里,这就是常说的“惯性思维”。跳不出来时,就找不到处理事情的正确方法;相反,当我们换个角度跳出原有惯性思维的框框时,我们就走上了一条新路,即柳暗花明又一村。小小的一个改变,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实例练习:一家酒店经营得很好,人气旺盛、财源广进。酒店的老总准备开展另外一项业务,由于没有太多的精力管理这家酒店,打算在现有的三个部门经理中物色一位总经理。于是老总出了一个问题问三位经理:“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现在大家可以把自己关于这“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答案写一下。答案:第一位部门经理说道:“先有鸡。”第二位部门经理答道:“先有蛋。”第三位部门经理回答说:“客人先点鸡,就先有鸡;客人先点蛋,就先有蛋。”老总笑了。他决定将第三位部门经理升任为这家酒店的总经理。营销中的惯性思维其实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也通常会把遇到惯性思维这个问题,有的时候甚至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就已经陷入到了惯性思维当中,但是我们要怎么样打破这个惯性思维,从而取得成功,这个就值得我们深思了。当然了在我们燃气这个垄断的行业中,有些时候是用户找上门,那么我们就要摆脱惯性思维,从而寻找到利润最大化。营销要想做得好,就要善于打破惯性思维,那么怎样才是打破惯性思维呢?首先,我们来看两个故事:故事一甲、乙两个教徒在祈祷时烟瘾来了。甲教徒问神父:“祈祷的时候可不可以抽烟?”神父回答说:“不可以!”乙教徒问神父:“抽烟的时候可不可以祈祷?”神父回答说:“当然可以!”。祈祷的时候去抽烟是对神的不敬,作为神父当然会反对。而抽烟的时候都在祈祷,更能表达教徒对圣恩的感激与褒颂,神父又怎么能拒绝呢?故事二美国新墨西哥州有个名叫保罗的果园主,一次突降冰雹,将苹果个个打得伤痕累累,就在大家都唉声叹气时,保罗突然来了灵感,他马上按合同原价将苹果输往全国各地,与往日不同的是每个苹果箱里都多放了一张小纸片,上面写了一段既幽默又亲切的文字:亲爱的买主们,这些苹果不幸受伤,但请看好,它们是冰雹留下的杰作,这正是高原地区苹果特有的标志,品尝后你们就会知道其特别的味道。买主将信将疑地品尝后,真切地感受到了高原地区苹果特有的风味。结果,保罗这年的苹果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卖得好。如果按照正常思维的惯性来思考,被冰雹打伤的苹果,只好降价处理,以减少损失。但若在危机管理中运用了创新思维,却可化腐朽为神奇,让有问题的产品不仅卖得掉,而且能卖个好价钱。孙子曰:“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实际案例分析现在我结合自身碰到过的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和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失败案例:恒逸集团老厂在原先洽谈当中对方同意做为一个调峰用户,但是同时也要求降低开口的费用,但是当时的由于天然气气量紧张,同时我们公司又是作为一个垄断行业存在,并且根据前期很多用户积累的情况,高额的初装费已经成为当时一种操作模式,也就是当时我们进入了自己经营的一个惯性思维当中,同时外部环境国际原油价格也是高达140美元/桶,所以当双方因为价格问题在谈判上难以达到共识的时候,公司当时采取的措施就是冷处理,而这一判断也是按照以前很多用户所积累一贯模式去操作的,所以可以说在处理该项目的时候,我们已经陷入自身的惯性思维模式当中,认为对方肯定能够接受高额的初装费,因为当时对方使用的重油和天然气的价格有着很大差距,使用天然气每年可以省300万左右,但是没有料到的是1个月后国际原油价格大跌,跌倒60多美元/桶,结果对方使用天然气反而贵了,从而导致该项目的搁置。在后期与对方领导接触的时候,对方说,如果一开始双方谈成的话,对方也就用上天然气了也就用上了。但是国际原油跌价后再要改用天然气就不可能了。所以在整个案例的操作过程中,我们是按照一如既往的操作方案来就谈判的,从一开始就陷入了既定的一种模式当中,从而导致后期因为外部原因的巨大变化,是整个项目失败。成功案例:刚刚讲述了一个失败的案例,现在我在来讲一个成功的案例,在讲这个案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鸟笼逻辑”。那什么是“鸟笼逻辑”呢?怎样把小鸟卖给一个从没养过鸟的人?答案不是苦口婆心地劝说养鸟的好处,而是说服他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挂一个空鸟笼。设想你就是挂空鸟笼的人,只要有人来到你家,必然好奇地问你一连串问题:“鸟呢?”“飞了?”“是不是死了?”“怎么不再买一只?”如果你回答自己从没养过鸟,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更严重了:“不养鸟挂个鸟笼干什么?”“脑子是不是出问题了?”终于,你受不了这无休无止的解释,以及解释之后的尴尬,最后只好买了一只鸟放进鸟笼。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鸟笼逻辑。鸟笼逻辑告诉我们,大多数时候人们都受制于强大的惯性思维:鸟笼必定用于养鸟,结婚必先置办新房,社会必然分三六九等。这种惯性思维的益处是,能够帮助我们迅速快捷地认知和适应周围世界。然而,过犹不及,如果把惯性思维扩展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就会成为一种刻板思维。那么我们在营销过程中怎么样才算是成功的呢,当然大家都有自己的答案:我这里呢根据自身的一些感触归纳为:摆脱自身的惯性思维,引导客户进入惯性思维。下面就讲一下德意厨具的案例。德意厨具刚开始只是食堂用气,但是它对用气量的确认没有明确的概念,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就给他塑造一个概念,也就是运用所谓的“鸟笼逻辑”。6个双眼灶和1000人用餐6×8立方米/秒=48立方米/秒按照10个人立方米天然气计算,那么计算所得为100立方米所得开口费价格35万元所得开口费价格70万元当时我采用的是第二种的用气量估算方法让对方自己计算的用气量,并让对方确认盖章,从而一开就为今后的谈判埋下良好的铺垫,也因此把对方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如何减少用气量,而不是纠结于7000元/立方米的开户价格上,而后对方因为产生上也需要用到天气,经过计算年用气量大概为20万方,而对方纠结于前期食堂的用气量计算,最终这个项目以82万的价格谈成,总结整个项目的经过,对方正是被引入到了“鸟笼逻辑”中,根本没有空暇考虑其他多余的问题,从而给后期谈的当中带来极大的好处,因为在对方进入到“鸟笼逻辑”即惯性思维当中,自然而然的为是以一个食堂的价格完成了整个厂的燃气建设,所以后期很容易就谈成了合同。总结那么,如何才能打破惯性思维呢?我们可以尝试运用“逆向思维”,从反面倒过去想,着手去解决问题的思维。解决问题,一定要学会用不同的方式,因为价值可以从反面去挖掘。当两条路摆在你面前的时候,要学会选择第三条路。遇到问题要学会分析什么是正常的思维,即大家都是这么想的或者是大家都可能真么想,而打破惯性思维就是要另辟蹊径,要敢于与众不同,要善于与众不同。真正的机会往往在大家都不注意的地方,都注意了,机会就被“吓跑”了。营销更是如此,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逆。有些看似很复杂的问题其实答案却很简单,关键在如何找准问题的突破点。在按照常规模式思维很难找到答案的时候,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或许会使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考试内容作文:结合自身工作中的实际经历谈谈对惯性思维的理解和如何克服惯性思维。2020年5月14日星期四
本文标题:惯性思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414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