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国家质检总局“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
国家质检总局“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以下简称《中央决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专项)》,为全面规划和部署“十一五”时期质检系统科技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国家质检总局“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一、“十五”质检科技发展回顾“十五”期间,通过推进“科技兴检”战略,质检科技工作为提高质检工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有效性发挥了巨大作用,质检科技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一)确立了科技兴检的指导思想,科技对提高质检工作的有效性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五”期间,为适应新的形势和质检工作发展需要,国家质检总局在成立之初就提出“科技兴检”和“人才强检”两大战略,把科技工作作为全面提高质检工作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质检系统综合实力、支撑质检事业发展的根本基础来抓,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技术机构和实验室能力建设,加强科研开发,使质检工作的有效性得到进一步提高。1.为国家重大领域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基础作用。在推进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上,计量科技提供了时间频率基准、大力值测量、电离辐射计量、X射线探伤等一系列基础科技支撑,为神州五号、六号成功发射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国家“西气东输”工程采用先进的相控阵全自动超声成像检测技术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撑。研制了专门用于返修焊缝超声成像检测设备,为消除秦山第二核电厂一回路安全屏障的重大隐患发挥了关键性技术保障作用。“新型消毒剂带鸡消毒防止禽类疫病的研究”开发研究的新型消毒剂,为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新研制的一批标准物质对冶金、建材、化工、环保、核材料、生物、食品等产业领域在生产质量和安全控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实施的卫生注册制度,在促进我国食品出口的同时,有力地带动了我国整个食品生产行业质量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农产品、食品认证成为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计量、认证认可及特种设备检测技术服务促进了能源和资源的节约利用。2.推动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承担完成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要技术标准研究》,在确保我国重点领域重要技术标准方面有所突破,对提升国家产业竞争力起到重要指导作用。“激光冷却铯原子喷泉时间频率基准”、“直流量子化霍尔电阻装置”等10多项量子基准课题的前沿研究和纳米测量技术研究等重大课题,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32nm(纳米)碘稳定固体激光频率标准提高了基准量传精度,为产品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保障,也被广泛应用于空间科学研究。同步辐射计量标准、光通信计量等一大批计量科技在航空航天技术、国防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开发应用、精密仪器制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转基因产品检测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3.在应对突发事件、处置口岸公共卫生安全、食品安全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建立了可用于“非典”检测的P3实验室和我国第一个出入境负压隔离室,研制成功了食品、动植物及其产品中“非典”病毒检测方法。针对苏丹红、“甲醛”啤酒、猪链球菌、孔雀石绿、PVC保鲜膜以及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部分食品中对位红、牙膏中三氯生、雀巢奶粉碘超标、光明回锅奶等一系列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质检科研人员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及时完成了相应检测方法研究和相关国家、行业标准制订。4.有效地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为应对国外技术壁垒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中国蜂产品质量评价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所建立的25项国家标准基本囊括了世界各发达国家目前对蜂产品安全卫生指标新的检测要求,满足了我国蜂产品生产、加工过程质量控制的迫切需求。“禽流感、新城疫病毒检测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检测时间由传统方法的21天缩短至4小时左右,对促进我国禽产品的出口创汇、降低成本和疫情早期诊断具有重大意义。积极应对有关电子电气产品环境技术贸易措施,基本建立起RoHS检测标准体系并向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提出3项RoHS标准提案。“星天牛种间及光肩星天牛种群间分子生物学研究”为破除个别国家设立的木制包装技术壁垒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其基因测序的多项成果被国际基因库收录。“中国化学品安全体系研究”就化学品管理法规、安全信息平台、技术标准体系、实验室技术能力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为履行2008年在全球实施的联合国GHS和应对2007年欧盟将立法实施的REACH化学品法规,进行了充分技术储备,对破除欧盟REACH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建立我国统一的化学品管理法规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食品生产行业对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的研究和推行,显著提高了我国出口食品企业卫生质量管理水平,在帮助我国企业跨越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实现出口的较快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质检科技取得一批重大成果。“十五”时期,全系统在科研水平、项目数量、成果应用等都取得了突破。全系统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总局“科技兴检奖”一等奖37项,二等奖110项,三等奖290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00余项。全系统共承担科研项目3500多项,项目经费超过11亿元,其中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00多项,经费3亿元;总局科研项目近800项,经费1.5亿元;系统各单位自研项目2000多项,经费近3亿元;地方政府项目350多项,经费超过1.3亿元。完成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要技术标准研究”、“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制定了技术标准发展战略,提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标准体系,构建了涵盖整个食品链的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框架及体系表,完成了食品企业和餐饮业HACCP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方案,建立了进出口食品监测与预警网和农、兽药多残留检测方法。禽流感检测技术及食品安全移动实验室研究成果被科技部食品安全专项总体专家组评为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食品安全专项中的标志性成果。在参与国家863和973重大项目、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技基金、社会公益、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科技奥运、仪器设备更新改造等项目研究中取得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成果,其中压力容器极限与安定性分析及体积型缺陷安全评估工程方法研究、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的研究与开发、光电比较仪(或高温计)系统非线性测量装置的建立、建立光纤损耗/光纤长度和光纤时域反射计检定标准装置的研究、10伏约瑟夫森结阵电压基准、激光功率能量计量标准装置与新型激光测量仪器系列研究、中国蜂产品质量评价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国家术语、图形符号体系建设、压力管道安全检测与评价技术研究等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质检科技基础得到显著增强。技术机构和实验室基本建设得到加强。建设一批国家质检中心,对检验检疫实验室进行了规划布局,以国家质检中心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为核心,各地新建扩建了一批检测检验基地,技术机构和实验室总建筑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投入成倍增长。目前质检系统仪器设备共有28.7万台(套),价值81亿元;其中单件价值在50万元以上的设备有1876台(套),价值16.7亿元。总投资5.5亿元的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昌平实验基地正式建设。质检工作信息化手段显著增强。开发建设了以业务管理、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发布为主干的三大信息网络体系。“金质工程”(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的批复,确定了主要建设内容,完成了初步设计方案的编制。全面启动了大通关建设,实施了电子申报、电子监管和电子放行新三电工程。质量技术监督综合业务管理信息系统(CQS)建设稳步推进,特种设备和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取得初步成效。科技文献信息建设进一步加强,实现科技文献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地方政府加大了对质检科技工作支持力度。地方质检科研项目列入地方科技计划的数量逐年增加,科技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的比例不断增大。在地方科技体制改革中给予质检技术机构改革较多优惠政策。重要技术标准研究试点城市和试点企业工作进展顺利。特别是各地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产品质量竞争力的高度出发,对在当地建设国家质检中心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全力支持。(四)实施“人才强检”战略,质检系统科技人才队伍得到壮大。通过大力实施“人才强检”战略,鼓励科研机构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和分配制度等,引进和培养了一批国家级学术人才、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目前全系统拥有工程院院士1名,中央直接掌握联系的专家17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和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职专家136人。质检系统优秀中青年专家123名,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1名,共有10名留学回国专业技术人员的科研项目获得人事部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建立9个博士后工作站,吸引进站人员50名。(五)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初步形成配套体系。质检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是完成了总局直属科研院所机构改革。中国商检研究所和动植检所合并成立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在中国标准研究中心基础上,成立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与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合并为新的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成立国家认监委认证认可技术研究所。二是明确了改革方向。科技部、财政部、中编办批复同意质检总局科研机构改革方案,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纳入了非营利性科研机构,中国特种设备检测中心确定为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为地方技术机构纳入社会公益类科研院所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条件。三是在东、中、西部选择了6个省进行了质监技术机构改革试点。按照政事分开、法人治理、扩大市场化运作的基本思路,进行了“一所两制”、劳动人事分配3项制度、多元化融资、多元化和专业化发展并举等改革。其他各地也都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自身特点,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改革尝试,取得了一批改革经验。四是质检技术机构资源整合取得明显成效。省会城市同类机构合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市及市以下技术机构合并成综合性检测检验机构得到大力推进。五是检验检疫实验室规划布局基本完成。逐步形成了以189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18个区域性中心实验室和190个常规实验室为主体,各具特色、拥有专业优势的检验检疫实验室体系。积极推进检验检疫实验室实现政事分开,向着职能明确、层次清晰,各负其责的目标迈出了一大步。技术中心和卫生保健中心改革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六是完善了科技管理体系。充实了科技管理机构,制定了一批科技管理和奖励办法,改进了科研项目计划和组织实施模式。二、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构建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阶段,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是质检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下大力气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质检科技的需求与质检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矛盾。从科技发展看,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手段。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信息科技、能源科技、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纳米技术等迅速发展,学科交叉和融合不断加深,要求作为科技基础的标准、计量科技水平必须与之相适应。从构建创新型国家看,质检系统必须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供科技支持。要加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的研究,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技术机构和实验室能力建设、科技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加强重要技术标准制定、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认证制度、研发自主创新核心技术、有效保障食品安全、检验检疫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的科技攻关以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有一个跨越式发展。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看,实施以质取胜战略,促进外贸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加快,国家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时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这就要求必须有一套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来进行量化管理,加强产品节能和环保检测的研究,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科技支持。从建立技术贸易措施体系来看,要求质检系统加快建立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技术性贸
本文标题:国家质检总局“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42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