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国有大型煤炭集团产业发展战略和管理模式研究
国有大型煤炭集团产业发展战略和管理模式研究作者:谢添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参考文献(43条)1.《中国煤炭志》编纂委员会中国煤炭高层论坛论文集20022.赵西萍高级管理学20003.周光召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20004.和金生企业战略管理19945.项保华企业战略管理19946.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原理19887.陶树人煤矿技术经济分析19888.陈静河南省大型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学位论文]硕士20039.河南煤炭行业协会编辑委员会河南煤炭行业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200310.吕志良经济决策分析199011.刘衍杰.李铁.杨立军实施煤炭深加工战略的思考[期刊论文]-煤炭经济研究2001(9)12.胡予红煤炭工业多种经营发展趋势与战略选择[期刊论文]-煤炭经济研究2001(9)13.王四清河南煤炭多种经营持续发展的对策[期刊论文]-中州煤炭2003(3)14.王家诚煤炭清洁利用和结构调整——中国煤炭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期刊论文]-煤炭经济研究2003(4)15.刘光溪.张汉林WTO与中国经济200016.高国安技术创新是河南煤炭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1999(01)17.中国河南省委政研室.省煤炭工业厅煤炭工业的历史性转变1997(02)18.刘顺山努力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浅谈入世后河南煤炭企业的应对策略[期刊论文]-学习论坛2002(1)19.张荣立.张天森煤炭工业协调稳定发展与开发布局研究2003(04)20.郑勇2003年煤炭供需形势预测[期刊论文]-中国煤炭2003(1)21.徐丽萍煤炭企业战略价值链分析[期刊论文]-中州煤炭2001(1)22.河南省煤炭工业管理局加入WTO对河南煤炭工业的影响及对策200123.王金启.张明剑.闫同砦裴沟煤矿过断层实现两井田合并开采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州煤炭2001(5)24.白建新.牛冲槐对“十五”期间我国煤炭出口形势的分析及建议2001(08)25.李飓我国需要一个稳定的煤炭工业发展战略[期刊论文]-宏观经济研究2002(2)26.李克荣.魏振宽.郦净煤炭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势在必行[期刊论文]-煤炭经济研究1999(7)27.程乐团搞好资源综合利用,促进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期刊论文]-煤炭工程2002(7)28.郭振宗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期刊论文]-理论学刊2002(4)29.李文良中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报告200330.卞正富测度煤炭工业发展持续性的标准问题[期刊论文]-中国煤炭1995(8)31.魏同中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1997(02)32.籍成静如何实现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期刊论文]-西山科技2002(3)33.薜忠论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2000(08)34.张青.陶树人对煤炭企业战略管理的理性思考[期刊论文]-煤炭经济研究1998(10)35.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236.吴钟瑚能源工业“九五”回眸[期刊论文]-煤炭经济研究2001(5)37.我国煤炭工业十五”规划[期刊论文]-煤炭经济研究2001(7)38.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从萍乡煤矿的实践看资源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期刊论文]-煤炭经济研究2001(8)39.范应仁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多元化经营管理[期刊论文]-煤炭经济研究2003(4)40.朱晓善增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集团成功的保障2003(04)41.M·E·PoterTheCompetitiveAdvantageofNations199042.我国煤炭行业研究43.入世后中国煤炭企业发展战略研究相似文献(10条)1.会议论文安蒙龙对黑龙江垦区工业发展的几点认识2006本文包括以下方面内容:一、黑龙江垦区工业发展现状;二、垦区发展工业的目的;三、当前垦区工业发展的几点对策。2.学位论文常绍锋哈尔滨华电第三发电有限公司经营环境分析与战略制定2004中国电力产业市场化改革是打破电力产业链,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实行不同的竞争方式的改革,在售电和配电环节仍旧实行垄断,在发电环节引入竞争,达到打破垄断,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目的,是电力产业从垄断走向竞争的全面改革,作为发电端环节的企业成为电力市场的独立竞争主体.作为发电企业哈尔滨华电第三发电有限公司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何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结合企业自身的优势,避开企业的劣势,把握改革的趋势,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战略,指导企业向长远目标坚实迈进,成为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该文采用专题研究的方法,以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哈尔滨华电第三发电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在对国外电力产业市场化改革历史和现状研究的基础上,追溯了中国电力产业改革的历史和实践,对电力产业改革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做了总结,全面分析了哈尔滨华电第三发电有限公司面临的外部环境,指出了公司面临的机遇和威胁,结合公司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通过比较分析,给出了企业在市场化改革的环境下应采取的战略,以及在战略实施中应采取的措施和注意问题.3.会议论文王信培育煤炭转化核心技术和优势产业探索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之路2005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煤炭生产和出口企业,是全国100家现代企业制度和120家企业集团试点企业之一.2004年末企业总资产372.84亿元。20世纪90年代初,兖矿在煤炭行业率先提出“以煤为本。煤与非煤并重”的发展战略,非煤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但普遍存在着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难以形成煤炭深加工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不利于发挥煤炭产业比较优势。2001年,吴邦国委员长视察兖矿集团时,要求兖矿集团发挥投资主体作用,建设煤炭生产、商品煤出口、煤炭深加工3个基地。几年来,充矿集团紧紧围绕“一个主体,三个基地”建设,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借鉴世界500强企业的先进经验,发挥煤炭产业的比较优势,以核心技术研发创新为突破口,以煤炭深加工为主要途径,以大项目建设为载体,拉长产业链,培育优势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初步探索出一条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就具体的工作进行了介绍:1、建立开放式技术研发体系,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2、以煤炭深加工为主攻方向,培育企业核心技术;3、积极推进技术产业化,拉长煤炭产业链。4.学位论文谭乐宁桂林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2008从全球旅游发展趋势看,近年旅游业呈现出典型的空间聚集特征,旅游业的竞争正从“小企业、单项产品”向“大集群、综合能力”转变。旅游业发展的实践表明,没有集群就没有规模和创新,就没有资源的整合和持续竞争力。资源类型的多样化以及空间分布的地域邻近性特征,使桂林发展旅游集群具备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面对世界旅游发展新趋势、全国各地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格局,桂林旅游业只有走集群化发展的道路,整合旅游资源,推动地区旅游产业链的发展,才能实现旅游资源优势更好地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促进资源共享和区域内旅游企业的合作,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本文运用旅游产业集群的理论作指导,对旅游产业集群的基本概念、特征、内在结构、形成条件及竞争优势进行了归纳和梳理,试图进一步发掘旅游产业集群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对旅游产业集群进行理论研究,不仅丰富旅游产业集群基本理论,更为重要的是用它来指导桂林旅游产业未来的发展。论文的主要研究路径和观点如下:首先,剖析了桂林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必要性。在详细分析桂林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后指出,虽然近年来桂林旅游业主要经济指标实现连续较大提升,旅游产业具有了一定的规模,旅游产品类型日臻完善,具备了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内在条件,但仍然存在很多制约因素,阻碍了桂林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从总体上看,桂林面临着入境旅游市场增长缓慢,旅游从业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低,各县旅游服务设施落后,景区景点配套设施不完善,旅游企业整体素质差,旅游发展政策和旅游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等问题。要应对今后旅游产业发展的严峻挑战,必须对桂林旅游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现代旅游业的竞争是发展理念、创新意识、旅游产品、旅游环境、旅游形象、旅游特色等全方位的竞争,在空间上表现为一种城市之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竞争。面对目前桂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世界旅游需求,以往呆板和单一的旅游产品和线路构设已经不适应旅游者的需求。桂林要在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向观光休闲度假型为主导的旅游目的地转型,就必须在旅游产品的结构调整和创新上狠下功夫,全面整合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集群,提升旅游综合竞争力。然后,从5个因素入手,对桂林旅游产业集群的培植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丰富的旅游资源禀赋,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旅游业在经济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及旅游业本身的强关联性特征,是桂林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可行因素。再次,探讨了桂林旅游产业集群发展路径和模式。根据桂林市和各县旅游经济区位,以及旅游资源特色和旅游业发展定位,在整合漓江旅游资源、推进漓江景区集约化经营,实现品牌效益最大化构想的基础上,围绕主品牌、突出主线路发展桂林旅游集群,运用点一轴系统模式,“核心一边缘”理论模式,将大桂林旅游圈分为三大旅游板块和两条黄金旅游带。三大旅游板块是指:南部板块,以阳朔为中心,包括平乐、恭城、荔浦,打造度假休闲度假旅游区。中部板块,以桂林市区为中心,包括临桂、灵川,发展以城市会展和商务旅游为主题。北部板块,以兴安为中心,包括全州、灌阳、龙胜,发展以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业。两条黄金旅游带是指以漓江为主线的黄金旅游带和沿桂黄公路、桂阳公路的百里小康生态文明长廊。通过旅游资源的整合形成一个以市区为中心,辐射到各县的,融观光、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桂林旅游圈新格局。最后,提出桂林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对策措施。指出,桂林旅游产业的集群化发展,需要在空间上整合桂林市以及周边区域各类旅游产业资源,以旅游产业内部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为核心,以造就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家和有竞争实力的企业(集团)为关键,以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突破口,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关联带动效应,推动旅游相关配套产业的协调发展,在区域内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链和产业带,发挥知识溢出效应和规模报酬递增优势,加强旅行社资源整合、旅游饭店资源整合、旅游购物业的资源整合和旅游餐饮业的资源整合。5.学位论文童建新武汉城市旅游圈建设研究2003本论文是在省旅游局开展武汉城市旅游圈调研课题的基础上完成的.加快武汉城市圈的建设和发展,是省政府今年的工作的重点之一.此项课题的研究,由罗清泉省长、周坚卫常务副省长直接领导,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和武汉、黄石、鄂州、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市和省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参加.省旅游局是课题成员单位之一,具体负责武汉城市旅游圈的建设和发展的研究子课题.本文综合运用了已有的理论成果和实地调查资料,提出了城市圈和城市旅游圈建设的内容.城市圈(UrbanTourismCircle)是区域经济发展导致的人口、产业、城市群等的大规模集聚而形成的,是以核心大城市为中心,以围绕中心城市的众多城市群为支撑和辐射区,以区域快速便捷、覆盖面广的交通、流通和通讯网络为基础,以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商品(含货物、服务)为载体,由众多的联系紧密的产业链为纽带形成的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体系.武汉城市旅游圈既是城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城市圈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强,城市圈内旅游业的发展刺激了区域的消费需求,推动了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区域协调合作机制的逐步完善,促进了区域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武汉城市旅游圈的建设是城市圈建设的重要途径.武汉市是武汉城市旅游圈的中心城市,不仅要成为区域内游客的集散中心和最大的客源输出地,还应该成为华中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要按照建立开放型、多功能、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构想,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建立交通便捷、商贸发达、文化载体鲜明、自然风景优美的现代都市旅游形象,确立其湖北旅游业的龙头、中部商贸会展之都、华中地区最大的旅游中心城市的
本文标题:国有大型煤炭集团产业发展战略和管理模式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42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