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工业副产废盐资源化处理项目认定为国家“鼓励”项目
工业副产废盐资源化处理项目认定为国家“鼓励”项目 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9年8月27日第2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第29号会令,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同时废止。 在本指导目录中,备受环保部门及化工石化医药行业瞩目的“工业副产废盐资源化处理项目”被列为鼓励类行业。针对工业副产废盐处理后的出路问题,本目录也首次单独指明“废盐综合利用的离子膜烧碱装置”为非限制类项目,为工业副产氯化钠废盐资源化的出路指明了方向。 化工石化医药行业副产废盐,产生量大、种类多、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因此一直是行业亟待解决的环保难题。化工副产废盐保守估计产生量300.0万吨/年,随着污水排放更加严格,预计到“十三五”末,化工副产盐将超过500.0万吨/年。 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副产废盐处置能力不足,大量的废盐急需找到一个适合的出路和处置技术。由于法规、技术、标准等制约无法实现资源化和市场化,只能作为危废来处理,但成本太高,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填埋场地不能无限扩大,非长久之计;从统计上看,实施危废处理的副产物总量与实际产出量之间不对称。 与此同时离子膜烧碱装置对氯化钠的杂质含量有特殊要求,离子膜对盐水的TOC含量要求低于10ppm。因此如何去除氯化钠盐中的有机物是多年来副产氯化钠废盐资源化利用的难点。 山东中天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经过多年不断研究改进,不断优化上述处理技术面临的问题。于2015年8月建成国内首套万吨级化工业副产废盐(含有机物)无害化处理装置,2019年4月建成3万吨/年工业副产废盐资源化处理项目。经过第三方机构检测,处理后的氯化钠盐达到GB/T 5462‐2003《工业盐指标》中的日晒工业盐优级品要求,完全可达到氯碱工业用盐要求。 本装置自上游化工厂接收工业废盐水开始,经杂质预处理、高温湿式氧化(ECO)、五效蒸发、废盐高温氧化装置处理后可达到烧碱进盐指标,同时配套了整套的离子膜烧碱装置,为上游化工厂提供氯化氢、氯气及烧碱产品,产品全部自用,完成了资源的循环利用,为企业节约大量废盐处理费用的同时,节约了原料的采购和运输费用。 以下为项目的简要介绍(工艺简介、消耗及运行成本等)
本文标题:工业副产废盐资源化处理项目认定为国家“鼓励”项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482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