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2013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前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2013年人才培养方案是按照国家高职骨干院校建设的要求,根据我院“三通三融三证书”专业建设的整体思路,在系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对浪潮集团、中国移动、中兴通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山东设计院、邮电工程总公司等企业调研及岗位能力分析,在就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专业岗位需求、学生就业去向、职业技能要求、职业素质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专业发展建议等问题开展调研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和探索课程改革新的思路,校企合作共同制定的。本方案遵循“四段进阶、项目导向、素养全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两平台两模块的课程体系,探索实施分段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专业代码:590201二、招生对象及学制本专业招收普通高中或中等职业学校相同、相近专业毕业生。全日制三年。三、人才培养目标(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服务区域电子信息与通信行业,设有通信技术与现代电子制造技术两个专业方向,通信技术方向主要面向铁路通信与公共通信行业,培养掌握移动通信、光传输、程控交换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三网融合通信等现代通信技术,具备通信网络规划设计、通信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等技能,毕业后可从事铁路专用通信与公共通信网络的规划设计、通信工程督导、通信工程监理、通信设备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现代电子制造技术方向面向现代电子产品制造领域,培养掌握电子产品生产管理、电子生产设备运行与维护、工艺设计与品质管理、产品设计生产与测试等技能,毕业后能够从事电子设备工程师、电子产品质量工程师、工艺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等岗位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热爱祖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知识、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和通信信息系统基本知识、计算机相关的软硬件知识、必要的通信网络知识等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常用电子仪器使用、电路分析、电子产品生产管理、通信线路施工与维护、通信电子设备安装与调试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毕业后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电子产品设计、生产与管理、通信线路施工与维护、通信设备的现场安装与调试、通信设备市场营销和技术支持;具有较快适应第一线岗位需要的能力。(二)培养规格1.知识结构(1)具备本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文化素质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2(2)具备本专业必需的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3)具备计算机相关的软硬件知识,必要的网络知识;(4)具备单片机、智能电子技术等方面的知识;(5)具备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维护与工程施工知识;(6)具备电子产品的生产、检验、产品营销的知识。2.能力结构专业能力:(1)具有使用计算机进行计算、辅助设计、绘图等方面的计算机应用能力;(2)具有常用电子仪器使用和电子产品的辅助设计、检验、调试、维护、技术管理能力;(3)具有通信设备的现场安装、调试与维护能力;(4)具有通信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维护能力;(5)具有组织电子产品生产工艺实施和技术管理能力。方法能力:(1)具有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本专业工程实际问题的技术应用能力;(2)具有掌握通信工程新知识、新技术的自学和继续学习的能力;(3)具有独立制定生产作业工作计划的能力;(4)具有利用规范标准、文献资料、信息网络等手段查找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5)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翻译本专业英文资料的能力;(6)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科学的思维方法能力。社会能力:(1)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标准,遵章守纪;(2)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具有敬业奉献精神;(3)具有较强的吃苦耐劳能力,适应艰苦岗位的工作;(4)具有较确切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基础的英语运用能力,善于沟通;(5)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保持良好的人际交往。3.素质结构(1)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修养;(2)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能勇于克服困难;(3)具有较强的身体素质,能适应各种工作条件需要;(4)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能不断进行自我提高和可持续性发展。(三)职业面向本专业学生就业范围主要涉及现代电子制造与现代通信技术。具体从事的首要就业岗位为:电子产品生产、电子产品质量管理、电子产品工艺管理、生产设备维护、通信工程施工、通信设备维护、通信工程督导等,可持续发展就业岗位为:电子产品设计、通信工程设计等。四、毕业条件完成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规定的课程的学习,最低取得学分143学分,其中选修课最低14学分(含专业限选课程),通识选修课最低8学分。五、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3(一)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通,教学活动与生产过程相通,实习岗位与就业岗位相通;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融,专业教师与技术专家相融,学校考核与企业评价相融,毕业证+职业资格证+工作经历证书”为内涵的“三通三融三证书”为指导思想,实施“四段进阶、项目导向、素养全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系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对浪潮集团、中国移动、中兴通讯有限公司等企业调研及岗位能力分析,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电子制造和通信类企业不同岗位人才需求,按照职业岗位技能由低到高的顺序,以能力为本位,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实施“四段进阶、项目导向、素养全程”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专业基本能力培养阶段。第一学期,在校内完成数学、政治等公共基础课程学习和电气安装规划与实施等基本技能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专业基本技能;安排学生到浪潮集团、中国移动山东分公司等紧密合作企业进行企业认知实习一周,使学生对本专业职业活动获得感性认识。专业核心能力培养阶段。第二、三学期,在电子技术实验实训室、电子技术项目教室、嵌入式技术实训室等专项实训室,设计教学项目,由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实施教学,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完成电子产品装配、电子产品调试、通信工程勘察设计等学习性工作任务,掌握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掌握电路分析、通用仪器设备操作、电子产品设计调试、装配、工程绘图等专业核心技能。岗位技能培养阶段。第四、五学期,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核心技能后,根据学生的个人发展,选择不同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分方向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在“校中厂”、“厂中校”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工学交替完成专业方向模块课程教学,围绕电子产品生产制造、通信工程施工、通信设备维护等岗位,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程案例为载体,其中电子产品制造岗位以通孔插装、表面贴装、混装等典型产品生产为载体,融入行业标准与技术规范,进行生产设备操作、生产工艺编制、品质控制等岗位技能训练;通信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岗位以通信设备硬件安装、3G接入网设备的开通调测与维护、光传输设备开局维护等典型项目为载体,进行通信工程施工、通信设备调试、通信设备维护等岗位技能训练,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通。就业岗位适应能力培养阶段。第六学期,根据学生就业趋向,有针对性地到浪潮集团、山东省图1“四段进阶、项目导向、素养全程”人才培养模式企业认知实习校内外实训基地专项实训校内外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校内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校外实习基地就业意向企业基本素质课程专业技术平台课程专业方向模块课程第一学期第二、三学期第四、五学期第六学期职业素养培养:军训、社会实践、人文课程、个性化培养模块课程4邮电工程公司等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半年的顶岗实习,参与企业电子产品制造岗位、通信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关键岗位生产实践,企业兼职教师指导,校企共同协作完成工程项目实施与考核评价,实现学校考核与企业评价相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工作岗位适应能力,获取工作经历证书和表面贴装(SMT)技师、通信设备调试工等职业资格证书,为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重视个性化及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德育教育,实现职业能力、创新教育、美德教育三线贯穿。1.职业能力培养(1)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设置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一套具有前瞻性、完整性、系统性、注重职业能力培养、操作性强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引导学生更好的发挥其潜在能力,同时对其职业能力的培养起到更明确、更具体的作用。首先必须要经过市场调研,根据通信行业的岗位能力、职业素质要求,经专业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详细的人才培养方案,整合教学内容,打破学科体系限制,合理设置教学项目,融入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的电子产品生产与工艺管理、通信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等实践技能。(2)建立完善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在校内实训基地,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通过老师现场教学指导,将学生所学的理论、技能及时转化为实际的实践技能。学生通过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实习,通过企业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可把学校所学专业知识技能与企业的岗位需要对接,同时了解到企业的运作方式、管理模式、人际互动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3)开展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等大胆吸引行业企业参与专业教学和课程改革,吸收行业企业一线的工人、技术专家、能工巧匠参与到专业教学与专业建设。加强专任教师实践能力培养,通过企业顶岗锻炼、参与企业技术研发与技术服务,培养更多的双师型素质教师,满足高职教育对师资的要求(4)通过各种形式的职场活动,开展个性化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参与,可以尝试让学生参加或主持各种活动,如职业规划、人才模拟招聘等跟职业有关的项目。开展学生模拟职场活动,扮演各种角色,通过实践不同的职业角色,让学生能感性地认识职业、职场。开展电子设计制作、通信线路与机房勘察设计、3G基站建设与维护、数据网络组建及配置等技能大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寒暑假,鼓励学生到大中型企业实习,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总之通过各种形式的职场活动,让学生对职业能力有更高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2.美德教育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必须找准切入点,形成以点带面,以面成体的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动态链。以学校的“中华美德进万家”活动为突破口,从学生实际出发,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出发,制定培养目标,开展一系列列活动。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环境适应能力、沟通能力,使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提高职业素养和履行职业岗位职责的能力。具体措施如下:(1)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心理健康教育”、“毕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等通识课教学、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人文素质课程学习,促进学生思想道德、职业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创新精神和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5(2)将美德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和教学实施过程中,将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做到紧扣教材、自然进行、点滴渗透、细雨润物、潜移默化;将行为规范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渗入到实践教学和学生顶岗实践过程中,学会融入团队、增强集体荣誉感。(3)采取多种形式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主题,利用班会时间集体讨论学习。各班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开展富有特色的美德教育活动,如“美德日记”、“诚信调查”等。(4)开展“五个一”活动。要求学生每天自查一次不雅行为;每两周上一节德育课;每月举行一次日常礼仪规范大检查;每学期评选一次美德之星;每学期举行一次美德征文比赛。(5)通过经典诵读活动,感受中华传统美德,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6)号召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爱心捐助活动、安全教育日到街道发放交通常规宣传单等,培养学生奉献精神和礼仪常识。3.创新教育依托学院技能大赛培训基地和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成立电子协会、智能控制协会等社团组织,设立电子创新活动中心,借助学院数字化学习平台,制定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训练计划,根据师资力量,开办“创新能力试点班”,开设创造学方面系列
本文标题:2013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495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