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绩效管理 > 国家科技计划及成果奖励简介
国家科技计划及成果奖励简介北京协和医学院科研处邢若齐二零零九年四月主要内容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科技计划体系其它部委及地方科技计划体系国家现行科学技术奖励一、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1、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跨越,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支撑发展,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2、到2020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3、未来15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部署:一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和需求,确定若干重点领域,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全面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共安排11个重点领域,68项优先主题。二是瞄准国家目标,实施若干重大专项,实现跨越式发展,填补空白。本纲要共安排16个重大专项。三是应对未来挑战,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提高持续创新能力,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本纲要重点安排8个技术领域的27项前沿技术,18个基础科学问题,并提出实施4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四是深化体制改革,完善政策措施,增加科技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供可靠保障。4、与医药卫生领域相关内容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人口与健康领域有5个优先主题)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防治)前沿技术(生物技术)基础研究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若干重要政策和措施科技投入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人才队伍建设《纲要》明确提出,我国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要逐年提高,2010年达到2%,到2020年达到2.5%以上。一个国家科技投入的大幅度增加与其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求、经济发展阶段特征和国家采取的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大幅度增加科技经费投入将成为我国经济稳定增长期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同时,为进一步规范财政性科技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6]56号文件,以下简称56号文件)。根据科研活动规律、科技工作特点和财务预算管理要求,调整优化中央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将原国家财政预算安排的科学事业费、科技三项费、科研基建费和其他部门事业费用于科技的经费共四部分构成,调整优化为国家科技计划(基金等)经费、科研机构运行经费、基本科研业务费、公益性行业科研经费和科研条件建设经费等五大类。主要内容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科技计划体系其它部委及地方科技计划体系国家现行科学技术奖励二、国家科技计划体系1、根据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战略安排的,以中央财政支持或以宏观政策调控、引导,由政府行政部门组织和实施的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及相关的其它科学技术活动。国家科技计划是国家解决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涉及的重大科技问题、实现科技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2、国家科技计划是政府有目标、有步骤、有组织、有措施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之一;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现国家意志、弥补市场不足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科技管理工作。科技计划由目标、期限、范围、组织机构和实施方案等要素组成。3、“十一五”期间,科技计划主要有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政策引导类科技计划及其他。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专项是为了实现国家目标,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资源集成,在一定时限内完成的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工程,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围绕国家目标,进一步突出重点,筛选出若干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或重大工程作为重大专项,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力争取得突破,努力实现以科技发展的局部跃升带动生产力的跨越发展,并填补国家战略空白。围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解决国民经济发展瓶颈问题、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规划纲要》确定了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技术,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新药创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大型飞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16个重大专项,涉及信息、生物等战略产业领域,能源资源环境和人民健康等重大紧迫问题,以及军民两用技术和国防技术。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老科学家给中共中央写信,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高技术的建议。这封信得到了小平同志的高度重视并亲自批示。经过广泛、全面和极为严格的科学和技术论证后,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863计划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方针,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7个领域15个主题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重点。1996年增加了海洋技术领域。与国际上其它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相比,我国的863计划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高技术计划,确定了相当有限的领域和目标,而且主要围绕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进行部署;2、在高技术基础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虚心学习国际上的一切有效的经验和先进技术,积极倡导国际高技术研究与发展的交流和合作;3、863计划施行政府主导,同时鼓励企业的参与。十一五期间863计划主要支持《纲要》提出的前沿技术和部分重点领域中的重大任务。863计划按照研究开发任务的性质,选择若干高技术领域作为发展重点,领域内设置专题和项目,采取分类管理的方式。专题以前沿技术研究为导向,以提高原始性创新能力和获取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项目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提高集成创新能力和形成战略产品原型或技术系统为目标。863各领域的项目包括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两类。重大项目以形成原型样机或重大技术系统为目标,重点项目以突破核心技术、开发单项战略产品原型或解决中试中的重要工艺问题为目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原科技攻关计划)攻关计划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综合性的科技计划从无到有,成为我国科技计划体系发展的里程碑。自1983年开始实施以来,在科技促进农业发展、传统工业的技术更新、重大装备的研制、新兴领域的开拓以及生态环境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等方面都取得重大进展,解决了一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难度较大的技术问题,对我国主要产业的技术发展和结构调整起到了重要的先导作用,同时造就了大批科技人才,增强了科研能力和技术基础,使我国科技工作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在原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基础上,设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支撑计划是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重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的国家科技计划。支撑计划主要落实《纲要》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的任务,以重大公益技术及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为重点,结合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装备开发,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解决涉及全局性、跨行业、跨地区的重大技术问题,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技术,突破瓶颈制约,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支撑。1、心脑肺血管疾病防治研2、常见恶性肿瘤预防、早诊及综合治疗研究3、重大出生缺陷和遗传病的防治研究4、重大数字化医疗设备关键技术及产品开发5、食品安全关键技术6、老年相关疾病的干预控制研究7、环境对健康影响评估与控制技术研究8、眼耳鼻咽喉口腔科常见重大疾病的防治研究9、职业病、地方病的防治研究10、毒瘾戒断新技术和新模式研究11、消化、妇儿等常见病防治研究12、现代医学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和临床检验新技术新方法研究13、重大精神疾病和行为障碍的识别技术与干预措施研究14、社区疾病预防与控制研究18、营养膳食对健康影响的研究、19、器官移植关键技术研究、20、恶性血液病诊治技术研究、21、常见风湿免疫病和变态反应疾病早期诊断与规范化治疗的研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1997年6月4日,原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决定要制定和实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随后由科技部组织实施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亦称973计划)。战略目标:加强原始性创新,在更深的层面和更广泛的领域解决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以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为国家未来发展提供科学支撑。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于全社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的基础支撑体系,主要由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和研究实验基地、自然科技资源保存和利用体系、科学数据和文献资源共享服务网络、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科技环境等物质与信息保障系统,以及以共享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和专业化技术人才队伍三方面组成。平台建设就是要充分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进行的战略重组和系统优化,以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政策引导类科技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区域可持续发展促进行动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一、国家科技计划体系(9)其他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子肿瘤学/实验血液学)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新药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主要内容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科技计划体系其它部委及地方科技计划体系国家现行科学技术奖励三、其它部委及地方科技计划体系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其战略定位是“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发挥导向作用”;自然科学基金面向全国,采取竞争机制,以资助“项目”和“人才”的方式,择优并重点支持我国具有良好研究条件和研究实力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中的科技工作者从事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基础研究科学问题有两个来源,一是从科学自身发展提出的问题,二是从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问题。自然科学基金会在管理上突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引进了竞争和激励机制,建立与坚持“尊重科学、发扬民主、提倡竞争、促进合作、激励创新、引导未来”的工作方针,有效地促进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合理的基础研究布局,发现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推进基础学科建设,推动我国基础研究的发展。“宏观引导、自主申请、平等竞争、同行评审、择优支持”是科学基金制的基本特点;按照“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项目评审原则,运用同行评议方法遴选优秀项目予以支持。一般项目申请都要经过同行通讯评议和专家评审组会议评审。其资助格局目前基本可分为“项目”和“人才”两大资助体系,项目资助体系以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和重大研究计划为主,同时根据需要设有若干专项类项目和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人才资助体系包含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海外和香港/澳门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和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为了规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使用与管理,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使用效益,
本文标题:国家科技计划及成果奖励简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511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