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
华中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姓名:刘德平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土地资源管理指导教师:韩桐魁20060501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作者:刘德平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黄丽娅广西南北钦防城市群区域协调组织创新研究-现代商业2009,(21)在广西南北钦防城市群的建设中,运行有效的区域协调组织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从南北钦防城市群经济发展及区域协调现状分析.地方政府应成为区域协调组织中的主导力量.为此,文章认为,区域协调组织的创新思路在于形成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多层次的、虚实相结合的协调组织结构.2.期刊论文黄春萍.HUANGChun-ping基于管治理念的滇中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探究-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9,21(2)城市群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区域协调,解决的途径是管治.区域协调机制的建立,是发挥区域整体优势和提升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基于管治理念的滇中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的实施,有助于打破缺乏协调和参与的管理格局,主张各方通过协商达到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建立常设性协调机构和协调会议制度,就滇中城市群规划的编制、区域性建设项目的确定和选址、省域规划和市域规划的编制和协调、空间管治区范围的划定等区域性事项进行协商并促进项目合作,利用年度实施报告制度、动态监控信息系统、规划督察员制度等监督规划实施.并且在各个阶段均通过专家咨询、相关利益团体、行业代表单位、公共参与制度等加强实施监督.3.学位论文王海萍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状况比较研究2007自法国学者J.Gottmann(19571)首次提出城市群概念以来,城市群研究在发达国家一直得到重视。城市群己成为区域地域分工的重要空间组织形式,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我国对于城市群、都市连绵区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辽中南等沿海发达地区,而中部地区作为中国欠发达地区,大多数研究只是局限于某个省区内或省区间的城市体系建设,缺乏从区域协调发展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系统分析。本文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整体考察中部地区城市群的发展状况,运用相关的城市群理论、城市经济学理论、区域经济学理论对中部地区城市群的发展状况进行比较研究。全文共分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论文写作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第二部分为理论基础。根据研究的需要,对城市群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为中部地区和中部城市群现状介绍。第四部分为中部城市群成本收益状况研究。引入成本-收益指数对中部六城市群成本收益状况进行对比分析,根据中部六城市群的基础成本-收益指数、生活成本-收益指数、空间成本-收益指数、智力成本-收益指数的四项得分状况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第五部分为中部城市群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度探讨。应用钱纳里模型,分别考察中部地区、中部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并横向比较中部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率及其中心城市的首位度。第六部分为结论和研究展望。在对全文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值得进一步讨论和研究的问题。4.期刊论文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机制问题新探-南京社会科学2009,(11)本文对长三角城市群20多年来在区域协调机制方面所做的积极探讨进行了历史回顾,对该区域在协调发展机制缺失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构建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机制的总体设想与初步思考.5.学位论文景哲关中城市群发展模式研究2005城市群的存在是区域城市化与城市区域化的重要表现,它作为区域城市化高级阶级性现象,是集聚与扩散共同作用的产物。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群作为城市化进程中重要而又独特的区域将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通过本文的研究将促进关中城市群区域各中心城市之间的协调管理、区域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和区域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本文从区域的视角,运用区域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关中城市群的发展模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论文首先分析了关中城市群的历史演进,从规模等级结构、职能结构和空间结构三个方面对关中城市群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并采用模糊综合判定法对关中城市群发展进行综合评价。认为目前关中城市群发展水平不高,处于初级城市群发展阶段,但是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成熟典型城市群的空间结构、运作机制、组织管理和区域合作四个方面发展模式的比较,利用基于可能度/满意度的综合评判方法确定关中城市群发展的模式取向,结合关中城市群实际情况对所选模式进行了完善和改进,提出并分析了关中城市群的“跨越式”动态发展模式。通过对关中城市群发展模式的个案研究,希望可以丰富我国城市群的发展理论,为其它城市群的发展建设提供成功经验和借鉴价值。6.期刊论文毛蒋兴.何力.欧阳东.徐彬.MAOJiang-xing.HELi.OUYang-dong.XUBin基于区域经济协调的城市群行政区划调整研究——以广西北部湾城市群为例-商业研究2009,(4)在分析广西北部湾城市群行政区域的历史演变、现状特征及存在问题基础上,引入数学分析方法和断裂点理论,对广西北部湾城市群进行区域经济格局研究,寻求符合城市群发展、有利于城市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能发挥城市群最大增长极的规模效应的城市群健康发展的行政区划调整模式.7.期刊论文年福华.李新.NIANFu-hua.LIXin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研究-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3)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城镇集聚程度最高的城市化地区,近20年来,逐步成为世界六大城市群区之一.促进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区域整体协调发展,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之一.考虑到长江三角洲目前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长三角城市群整体协调发展的对策: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合理控制城市用地规模;整合区域的产业结构,实现经济要素合理化;建立城乡统筹规划的理念,重视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建立跨行政区合作的管理机构.8.学位论文陈荣生海西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研究2009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客观条件下,理论和实践均表明,城市群建设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海峡西岸经济区位于长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之间,与台湾隔海相望,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是我国沿海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以及对台合作的重要门户,具备很大的发展潜力。福建作为海西城市群的主体,提出了建设海峡西岸“两个先行区”的战略思路,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作为建设部和福建省的重点规划课题--《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引起了世人的注目,更得到了海峡两岸民众的关注。因此,研究海西城市群的协调发展,促进以福建省城市为主体的海西城市群的空间资源的优化,实现海西区域“又好又快”发展,对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和推动祖国统一的实现均有重大意义。本文运用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相关理论,采用文献收集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理论研究与数据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等方法。从城市群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入手,对海西城市群的形成和现状尤其是海西城市群的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针对海西城市群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对策和建议,特别对产业协作和产业结构优化、区域经济协作、山海合作、台海合作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见解,我们认为海西城市群的协调发展重在加强中心城市建设、建立城乡协调发展机制、强化地区产业分工、建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9.期刊论文贾若祥辽宁省双核城市群空间结构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07,(29)一、辽宁省城市发展特点及辽宁省双核城市群的范围(一)辽宁省城市发展特点.辽宁省由于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钢铁等资源,是以钢铁、机械、煤炭、电力、石油化工和建材等工业为主的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之一,长期的发展使辽宁中南部地区成为全国著名的工业化、城市化区域,是人口、经济密度高度集聚的区域,也是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的著名城市群之一.10.学位论文武婷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同构中利益冲突的实证研究2008伴随着我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在产业领域内出现了围绕利益而展开的恶性竞争、无序竞争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利益冲突问题,这些利益方面的冲突已对城市群的产业一体化进程造成影响,利益冲突的客观存在和区域合作的必然要求成为快速发展的长江三角洲区域急需解决的一对矛盾。论文依据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以产业结构整合为背景,以利益冲突为主线,选取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作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理论、方法以及实证研究结果的探讨,基于对产业同构过程中城市群内以城市为单位的各利益主体的谋利行为及利益冲突产生原因的探讨,尝试提出了化解利益冲突的几种模式。绪论部分在认真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城市群和谐发展问题以及从产业经济视角对区域利益冲突与协调进行研究的文献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论文的研究主题和分析框架。第二部分在解读和分析与论文研究相关的理论基础上,将产业经济学中的产业结构演变理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理论以及区域经济学中的区域利益冲突理论,作为分析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同构中利益冲突的的理论支撑。第三部分在对长江三角洲产业及区域概况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产业结构的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运用大量统计数据分别对两省一市和区域内16个城市的三次产业比例关系、结构相似系数以及支柱产业进行计算,发现在宏观层面上,长江三角洲内部各区域间确实在某种程度上,某一范围内存在着产业同构问题,甚至某些指标显示了严重的产业结构趋同现象。第四部分创新性地提出了长江三角洲产业同构与利益冲突的逻辑关系,通过分析产业同构中利益冲突的具体表现,对同构中利益冲突的作用机理分别从经济根源、非经济根源和博弈论三个视角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得出经济体制、行政体制以及观念等方面的弊端是引发产业同构利益冲突的重要原因。第五部分主要研究对长江三角洲产业同构中利益冲突的化解途径,通过对“囚徒困境”化解方式的选择引出长江三角洲利益冲突的化解思路——寻求机制和制度上的创新,并据此通过对国外区域协调与协作模式的借鉴提出利益补偿机制、区域协调法制化等具体化解措施。第六部分结论与展望。目前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存在的产业同构现象,是以往利益与现实利益共同作用形成的,伴随着日益激烈的区域利益冲突。这种利益冲突的复杂成因和作用过程需要后续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入研究。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b1d9f23d-eaeb-4515-be73-9e1b0127542f下载时间:2010年10月26日
本文标题: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51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