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浅析税收与经济的关系
浅析税收与经济的关系学员姓名学号入学时间指导老师讲师试点学校目录摘要关键词绪论一、宏观经济与税收关系的理论基础1、宏观税负理论2、税收弹性理论3、平衡预算原理二、税收与宏观经济关系的实证研究1、税收收入与GDP总量回归2、税收收入与GDP双对数回归三、税收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1.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2.税制变动的影响。3.税收政策的影响。四、税收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的若干结论五、促进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建议结论致谢参考文献【摘要】税收收入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指标,也是经济运行状况的综合反映.从税收对经济的影响来看,既可以妨碍经济的发展,也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政策和征管三大要素决定了税收的宏观特征,但在三大要素的关系中,税收与经济的关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近年来,我国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速度,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针对经济增长与税收增长展开了激烈讨论。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对税收与经济增长(主要指GDP的增长)关系进行研究,试图找出一定的规律,建立适当的模型,以供参考。【关键词】税收GDP税收收入协调发展经济是税收的源泉,经济决定税收,而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这是税收与经济关系的一般原理。对税收与经济增长进行相关分析,首先要选择能代表“经济”的具体指标。虽然在影响宏观经济指标中有很多对税收具有明显的甚至决定性的意义,但要找到一个最能代表经济的规范指标当属国内生产总值(GDP)。本文通过借鉴宏观税负理论和税收弹性理论,通过计量经济学模型试图对经济增长与税收的关系做一些探讨。一、宏观经济与税收关系的理论基础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今社会,谋求本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共同目标。在西方经济学中,对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颇为丰富,而且不同的学派还建立了各自的经济增长模型。在这些模型中,很多学者都考虑到了政府的作用,其中政府政策运行对经济增长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这些政策就包括税收政策。所以在衡量经济增长的时候,必须考虑到税收对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影响。1、宏观税负理论宏观税负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的税收收入总额(用T表示)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关系,即T/GDP,也称宏观税率。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美国著名学者阿瑟・拉弗通过拉弗曲线解释了税负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税率为0时,税收收入为0;税率为100%时,将无人选择工作,生产停止,也没有税收收入。如果税率由100%开始下降,则生产开始恢复,政府有少量税收;当税率继续下降时,生产扩大,政府税收增加。同样道理,如果税率从0开始上升,政府收入也会增加,但不会影响生产。C点右方区域被视为“禁区”,因为在取得等量税收收入的情况下,该区域的税率要比左方区域税率高得多。可产生最大生产量和税收收入的点是A点,超过A点,生产和税收都会下降。拉弗曲线表明,宏观税负与税收收入及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从理论上讲,税率设计有一个最佳点C,在这个最佳点上,使得宏观税负水平处于最优状态,即能兼顾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如果技术水平出现了进步,C点会发生向左或向右的移动。从长期来看,C点最终的运动方向只能是向左,即越来越接近于0。不过在短期内,C点的运动态势应当结合技术进步对社会公众收入的具体影响来谈,如果技术进步在一定时期内,使得低收入人群显著增多,社会公众自然会希望采用政府提供的方式来获取自己所需的产品与服务,C点必然会向右移动,此时得到一个新的拉弗曲线,C'取代C点成为新的税率最佳点,A'取代A点成为新的最大税收收入点。如果技术进步在一定时期内使得高收入人群显著增多,社会公众则会希望采用市场交换方式来获取自己所需的产品与服务,C点必然向左移动,此时也会得到一个新的拉弗曲线,C取代C点成为新的最佳税率点,A取代A点成为新的最大税收收入点。2、税收弹性理论研究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离不开对税收弹性的分析。税收弹性反映的是税收收入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反应程度,其基本表达式为:E=(ΔT/T)/(ΔGDP/GDP)。E为税收弹性,T为税收收入总量,ΔT为税收收入增量,GDP为国内生产总值,Δ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一般而言,当E1时为缺乏弹性,税收增长速度小于经济增长速度;当E=1时,表示税收与经济同步增长;当E1时为富有弹性,税收增长速度大于经济增长速度。3、平衡预算原理根据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假设社会的经济活动是由家庭(消费者)、企业和政府三个部门组成。如用Y表示国民收入,C表示消费,S表示储蓄,I表示投资,T为政府税收总额,G为政府支出总额。以收入法核算国民收入,有:Y=C+S+T(1),以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则有:Y=C+I+G(2),以上两式结合起来则得到新的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C+S+T=Y=C+I+G,即S+T=I+G(3),如果把消费C看成是收入的函数,并假定在没有收入时消费量为C0,可支配收入为Yd,边际消费倾向为d,则有:C=C0+dYd(4),假定税收收入总额为T,于是,可支配收入Yd=Y-T,将此式代入(2),有:Y=C0+d(Y-T)+I+G,即(l-d)Y=C0-dT+I+G(8)。分别求Y对T的导数和Y对G的导数,得:dY/dT=-d/(1-d)(5),dY/dG=1/(1-d)(6)。(5)式表明了税收的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程度,通常称之为税收乘数。税收乘数是负值,说明国民收入变动与税收变动的方向相反。(6)式表明了政府支出的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程度,称之为政府支出乘数。政府支出乘数为正值,这表明国民收入的变动与政府支出变动的方向相同。当政府增税时,国民收入减少,减少的数额为税收增量的d/(1-d)倍,反之亦然。当政府支出增加时,国民收入增加,增加额相当于政府支出数量的1/(1-d)倍,反之亦然。如果同时考虑这两个因素,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在税收增加的同时,增加相等数额的政府支出,则有:-d/(1-d)+1/(1-d)=1。这说明数额较大的税收和政府支出,即使保持相等,也会产生扩张效应,而且GDP的增加额正好等于二者的增加额,这就是平衡预算原理。在预算平衡条件下,预算规模具有扩张效应是由于税收乘数小于支出乘数,即增加税收的收缩效应小于增加等量政府支出(购买支出)的扩张效应。因此,研究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必须看到政府支出的作用。二、税收与宏观经济关系的实证研究1、税收收入与GDP总量回归定量分析税收收入与GDP的关系,使用税收与经济的绝对额直接回归。模型得到的解释变量系数能够表明GDP每增加一个单位,税收将增加的绝对额。假定GDP与税收总量之间具有线性关系,可设定总量分析模型如下:T=F(GDP,c)式中,t为税收收入,c为随机变量。其与GDP的关系,适于建立回归模型的标准格式如下:Y=a+bX+e设税收收入为Y,GDP为解释变量X,用1985-2007年的两变量时间序列数据做一元线性回归。通过散点图可知,Y与X近似直线关系,故可以认为它们有如下线性关系模型:Y=a+bX+e,符合之前的假设。然后,用OLS进行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估计,得到结果如下:Y=-1938.004+0.168276XT统计量(-2.624014)(24.09542)R2=0.965092SE=2267.032F=580.5892模型显示:税收与GDP之间高度相关,模型的判定系数R2高达0.965092,说明在总变量差中,有97%都可由模型本身解释,即模型对数据的拟合程度较高。F值也远高于F0.05(1,23)=4.28,故GDP与税收收入的线性相关性显著,也说明预先的线性模型假设是对的。从长期来看,这模型也比较优越,抓住1978年以来税收与GDP的基本关系,即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系数0.168276为正数,符合经济意义,并表示从1985-2007年,GDP每增长百亿元,税收增长16.83亿元。2、税收收入与GDP双对数回归假定税收收入与GDP之间具有双对数线性关系,可建立对数回归模型:LOG(T)=F(LOG(GDP),C)式中,LOG(GDP)为GDP的对数值,LOG(T)为税收收入的对数值,C为随机变量。适合建立回归模型的格式如下:LOG(Y)=a+bLOG(X)+E模型中的b,正是税收与GDP的弹性系数。使用1985年到2007年的两变量对数值时间序列数据做一元线性回归,用OLS进行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估计,得到结果如下:LOG(Y)=-1.229434+0.932458X+E(-2.476564)(20.50665)R2=0.952437SE=0.221493F=420.5225模型显示:税收与GDP之间高度相关,模型的判定系数R2高达0.952437,说明在总变量差中,有95%都可由模型本身解释,即模型对数据的拟合程度较高。F值也远高于F0.05(1,23)=4.28,故GDP与税收收入的线性相关性显著,也说明预先的线性模型假设是对的。从长期来看,这模型也比较优越,它说明,税收与GDP的长期增长弹性接近1。说明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税收将增长0.9325个百分点。3、模型的适用性与局限性可以看到,两个模型从较长时期看,都能有95%以上的把握能力表现出税收与GDP的关系。用这样简单的模型做长期趋势分析,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税收与GDP的远期关系。从近期的表现来看,模型又有一定的局限性,短期趋势预测误差将在5%左右,这5%的误差是模型本身不能解释的GDP之外的其他经济或非经济因素对税收的影响。三、税收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税收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同步增长研究经济增长的速度、规模和质量决定税收的收入,税收的收入总量构成、极其税负水平又影响着经济的增长。从历年实现的税收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数据中不难发现,税收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不密切,有时甚至是弱相关非确定性的关系.影响税收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同步增长的可能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税收收入的结构变化和总量的增减,影响税收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这两个增长的比率。这是因为:从总体来看,三大产业的增值额相加,就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在三大产业中,三者所创造的增值额各自的税金数额是不同的。当国内生产总值产业构成变动时,如第一产业发展速度快于或慢于第二、三产业,即引起三大产业比例变动时,就会直接导致税收收入的结构和数量的变动,并且税收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将因此而产生差距。由此推出,不同经济性质或不同的产品的税负不同,当经济性质结构或产品结构变动时,会导致税收收入的结构变化并引起税收增长数量的变化,最终影响两个增长的比率。2.税制变动的影响。一定时期内的同一税制下,经济发展比较稳定,税收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之间是相关的。如果税制变动,比如增减税种、调整税率等,则会改变税收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分配比例,从而破坏税收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因此,如果在选取的分析时间跨度里包含有税制变动的时间点,就必定对分析二者的相关关系产生影响。3.税收政策的影响。出于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等目标的需要,政府往往会出台一些税收政策性扶持措施,以支持、鼓励或限制某些行业、产品的发展。1985年到1995年11年中,税收政策性减免措施主要有:一是对列入国家级、省级科委、经委或主管部门试产试制计划的新产品,给予一至三年的减免税照顾;二是对用外汇贷款进行的技术改造项目,其新增利润、折旧还贷不足部分,允许用新增产品税,增值税归还;三是对支援农业生产的农机产品及配件等给予的减免税照顾;四是对以劳养武、待业青年办企业、福利企业等在一定时期内的减免税优惠;五是国家用于调节产业政策的减免税;六是其他减免税。减免优惠措施的实施,在减缓税收收入及其增长幅度的同时,也培养和壮大了潜在税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从而弱化了二者应有的相关程度。四、税收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的若干结论得知在2000到2005年间,税收收入从12581.51亿元增长到30866亿元,而GDP仅从2000年的89
本文标题:浅析税收与经济的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518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