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讲老师:秘秘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01认知过程02学习概述03学习动机04学习迁移05学习策略06学习理论目录第六节学习理论主要内容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二、认知学习理论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本节知识点在历年考试中大多以单选题形式进行考查,偶尔考查辨析题。在历年考试中,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常以客观题形式出现,考生需要理解并应用强化原理;认知学说、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则常考主观题,考生需要熟记各学说的基本观点。第六节学习理论【考点聚焦】一、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一起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1.桑代克的经典实验2.基本观点3.尝试——错误学习的规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1.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2.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1.斯金纳的经典实验2.基本观点3.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强化、惩罚、消退(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班杜拉的经典实验2.基本观点3.观察学习的基本规律: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二、认知学习理论(一)苛勒的完型——顿悟学习理论1.苛勒的经典实验2.完型——顿悟说的基本内容: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型。(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1)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2)教学观1)教育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3)提倡发现学习(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1)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1.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2.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2)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3)奥苏泊尔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1.课堂教学的原则:逐渐分化原则和综合贯通原则2.促进有意义学习的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策略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一)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二)学生中心的教学观(罗杰斯)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内容1.建构主义知识观2.建构主义学生观3.建构主义学习观4.建构主义教学观“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为()。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真题演练】【答案】D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10:02【考情分析】1、本章知识在历年考试中以单选题简答和材料分析题形式进行考察。2、在历年考试中,中学生的认知情绪和心理是考察的重点。知识点2014下2014上2013下2013上2015上认知发展01100情绪发展11121人格发展02111身心发展00011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中学生的情绪发展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二节知识点汇总第一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中学生智力发展得特点皮亚杰的认知理论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与教育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一、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感觉的发展1、感受性和观察力发展进一步。2、各种感觉能力接近甚至超过成人水平。知觉的发展1、知觉的有意识性和目的性提高。2、知觉的准确性和概括性发展起来。3、少年期学生开始出现逻辑和直知觉。4、初中阶段,少年期学生的空间和时间知觉有了新发展。二、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一)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发展和深化1、无意注意不断发展和神话兴趣爱好逐渐稳定,注意发展始于无意发展2、有意注意占有优势地位。3、注意特征存在个体差异(二)注意品质的全面发展1、注意稳定性提高,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2、注意广度接近成人。3、注意分配能力还不够成熟4、注意转移能力缓慢增长。记忆的容量日益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直观材料优于抽象材料,图像优于词语主动选择记忆方法,有意识记忆逐渐占主导随着年龄增长,理解记忆逐渐成为主要记忆手段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较快,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三、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青少年的思维能力迅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优势地位。2.在整个中学阶段,形式逻辑思维逐渐发展,占据主导地位。3.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四、中学生思维发展得特点智力水平得到飞跃性提高,智力发展进入关键期智力基本达到成熟各方面智力发展不等速,并存在个体差异五、中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1、图式、2、同化和顺应、3、平衡认知发展机制1、成熟2、联习和经验3、社会经验4、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影响个体认知发展的因素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认知发展的阶段六、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赵明能够根据“AB,BC,则AC”的原理,推出A、B、C的关系,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赵明的认知发展阶段处于()阶段。A、感知运动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答案】D七、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与教育心理发展观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内化说1234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人在成人的指导下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维果斯基称之为()A、教学支架B、最近发展区C、先行组织者D、互动协作【答案】B第二节中学生的情绪发展情绪的概述情绪理论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中学生的情绪特点中学生良好的情绪培养一、情绪概述(一)情绪的概念2、情绪状态分类(1)心境(2)激情(3)应激(二)情绪的分类1、情绪的基本分类(1)快乐(2)愤怒(3)恐惧(4)悲哀二、情绪理论(一)詹姆士-兰格理论(二)坎农-巴德学说(五)拉扎斯勒的任职评价理论(六)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三)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四)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一)忧郁表现为情绪低落、心情悲观、郁郁关欢、闷闷不乐、思维迟缓。(二)恐惧在中学生常见的恐惧情绪有社交和学校恐惧(三)孤独青春期常见的情绪感受,标志着中学生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的发展(四)愤怒由于思维片面,控制冲动能力较差,容易产生愤怒情绪。三、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四、中学生的情绪特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1爆发性和冲动性2不稳定性和两极性3外漏性和内隐性4心境化和持久性中学生小博得知自己物理竞赛成绩名列年级第一,在家里高兴的手舞足蹈,但在学校却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这反映了小博情绪具有()A、矛盾性B、激动性C、掩饰性D、短暂性【答案】C1、能正确反映一定的环境的影响,善于准确表达自己感受2、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做出适当强度的反应3、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4、符合学生的年龄标准(一)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二)中学生良好的情绪培养方法(1)敏锐觉察情绪(2)和平接纳情绪(3)正确调整情绪(4)有效表达情绪(5)保持和创造快乐的情绪一、人格二、人格发展理论第三节中学生的人格发展理论(二)人格的特征1、独特性:人与人没有完全一样的性格。2、稳定性: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二是人格跨情景的一致性。3、整体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统一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4、功能性:面对困难强者和弱者有不同的表现,这就是人格功能性的表现。5、社会性:指人格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是社会的人特有的。小琼十分内向,不爱说话,无论在陌生的环境,还是在家里,都少言寡语。这表明人格具有()A.整体性B.稳定性C.独特性D.功能性【答案】B【解析】人性格的稳定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二是人格的跨情景的一致性。题干中反映的是人格具有跨情境的一致性。(三)人格的结构1.气质与性格2.认知风格3.自我调控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性格特征:态度、意志、情绪、性格方面的特征。独立型-依存性、冲动型-沉思型、同时型-继时型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可控制。肖晓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易接受新鲜事物,兴趣广泛,注意力容易转移。她的气质类型属于()A.多血质B.胆汁质C.黏液质D.抑郁质【答案】A【解析】多血质的典型特征就是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际,能说会到,适应能力强,具有明显的外向倾向,粗枝大叶。(四)中学生良好人格塑造激发中学生自我教育进行人格素质的整合教育实施以提高文化素质综合素质教育协调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形成人格培养的正合力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建立健全良好人格培养的激励与约束机制。54321强化情感陶冶与行为训练67二、人格发展理论(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二)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有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他把人格发展分为五个时期1、口腔期:从出生到12-18个月左右2、肛门期:大约从12-18个月到三岁左右3、性器期:大约3岁到5岁4、潜伏期:大约5岁到12岁5、生殖期:大约12到成年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性本能在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强调婴幼儿时期的经历和经验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作用。(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二)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1、婴儿期(0-1.5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2、儿童早期(1.5-3岁)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3、学前期(3-6、7岁)主动感对内疚感4、学龄期(6、7-12岁)勤奋感和自卑感5、青年时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感对孤独感7、成年中期(25-50岁)繁殖感对停滞感8、成年晚期(50岁至死亡)自我调整与绝望的冲突上初中以来,刘俊好像突然不认识自己了,“我是谁?”“我将做什么”这类的问题经常困扰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发展理论,他处于哪个发展阶段?A.亲密感与孤独感B.勤奋感对自卑感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信任感对不信任感【答案】C【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青年期在面临冲突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性。一、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二、中学生性心理特点三、对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的指导第四节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过渡性封闭性社会性动荡性有儿童期特点又具有成熟期的特点心里活动具有含蓄内隐的特点。活动社会性增强,对社会越来越关注思想比较敏感一、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二、中学生性心理特点(一)性意识的出现1、渴望了解性知识2、对异性充满好奇和爱慕3、在异性面前容易紧张和兴奋4、性冲动和性欲望的出现(二)性情感的发展变化1、疏远异性阶段2、接近异性阶段3、异性眷恋阶段4、择偶尝试阶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加强教育,理解性生理和性心理更新理念,认识异性交往的意义正确处理性冲动恰当与异性交往三、对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的指导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知识点2014下2014上2013下2013上2015上心理健康11111心理辅导01101【考情分析】1、主要以选择题形式考查。2、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熟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抑郁症、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网络成瘾等。理解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包括强化法、系统脱敏法、认知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理性-情绪疗法等【考情分析】中学生心理健康中学生心理辅导方法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一、中学生心理健康1、概念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2、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2)情绪适中。(3)意志品质健全。(4)人格稳定协调。(5)自我意识正确。(6)人际关系和谐。(7)社会适应良好。(8)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1、正确的健康概念应指()。A、没有疾病B、身体壮实C、不但躯体健康而且心理健康D、心理素质高【真题再现】【答案】C2、以下哪项不属于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A、智力正常B、人格稳定协调C、具
本文标题:【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542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