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八章卫生服务研究(healthservicesresearch)教学内容与要求1、卫生服务研究的概念、意义与目的、分类、内容、方法;我国卫生服务研究的进展2、卫生服务需要、需求与利用3、卫生服务资源4、卫生服务综合评价第一节卫生服务研究概述一、卫生服务研究定义:(healthservicesresearch)从卫生服务的供方(provider)、需方(consumer)和第三方(thirdpart)及其相互关系出发,分析与评价卫生部门为增进人群健康而使用卫生资源向居民提供所需的医疗、预防、保健及康复等服务的整个过程。研究范畴:计划、组织、实施、控制、激励、评价、效益效果分析基本程序:计划实施评价二、卫生服务研究的意义和目的:(1)改善和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各项卫生服务的公平性、普及程度和群众接受的能力。(2)改善和提高经营水平,降低医疗保健服务成本,充分发挥现有卫生资源潜力,提高卫生事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改善和提高工作质量,消灭或减少疾病,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卫生服务研究永恒主题提高效益Effectivenessorbenefit保证公平Socialequity改善质量quality进行卫生服务研究的根本目的:为了合理组织卫生事业、以有限的卫生人力、物力、财力、技术和信息等资源尽可能满足广大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保护和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改善社会卫生状况。三、卫生服务研究的分类(了解)1、卫生系统研究2、卫生工作研究3、医疗预防效果评价4、行为医学研究四、卫生服务研究的内容1、社会因素对卫生系统的影响2、评价人群医疗卫生服务需要3、合理分配和使用卫生资源4、卫生系统的组织结构与功能5、卫生系统的经济分析6、卫生服务效果评价社会因素对卫生系统有重要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合理组织卫生服务、充分发挥卫生资源的作用是组织卫生服务体系的基本原则。1、社会因素对卫生系统的影响了解人群认识到的和潜在的卫生服务需要量及其影响因素是卫生服务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人群卫生服务需要量不能满足的程度和影响因素,可以为改善卫生服务指明方向和重点。2、评价人群医疗卫生服务需要卫生计划的基本任务是结合人群的卫生服务需要和需求,合理分配与有效使用卫生资源。3、合理分配和使用卫生资源卫生资源包括:(1).卫生人力(2).卫生机构(3).装备供应(4).知识和技术(5).卫生费用如何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地建立健全卫生服务体系和工作网络,提出协调的方法和手段,以及在提供卫生服务的内容、性质、范围及层次方面,有大量值得研究的课题。4、卫生系统的组织结构与功能分析卫生系统的经济活动是制定卫生计划的基本活动。卫生经费的研究:其来源、数量、分配、使用及其组成,是卫生计划制订者、决策者不可缺少的基础信息和数据。5、卫生系统的经济分析人群健康状况是评价卫生服务效果的最终指标。6、卫生服务效果评价五、卫生服务研究的方法(一)描述性研究用以阐明健康、疾病和卫生服务现象在人群中的客观分布,发展及变化趋势和规律性。1、考察卫生服务发展的变化规律,预测卫生事业发展的趋势2、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卫生服务状况及水平3、按卫生部门不同专业系统分门别类地研究卫生事业的特点,评价卫生服务的效益及效果内容:常规登记报告资料进行垂直性研究(Verticalapproach),抽样调查的横断面研究(Horizontalapproach):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回顾性研究范畴(二)分析性研究研究影响卫生服务的因素单因素或多因素相关分析方法队列研究(Cohortstudy)和病例对照研究(Casscontrolstudy)(三)实验性研究以社区人群作为试验观察对象,考察卫生服务和疾病防治对策的效果。干预试验,即在人群中增加某些措施或限制某些因素后,观察其效果。(四)理论研究应用数字模型从理论上阐述卫生服务与有关因素的联系及规律,主要描述各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如人口预测模型,病床、卫生人员需要模型及疾病分布频率模型等。(五)系统分析法运用系统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系统分析技术,综合分析卫生服务系统各个因素之间的联系,提供若干种备选方案,进行可行性评价和优化选择。(六)综合评价法将卫生服务中有关人群健康状况、医疗需要量、卫生资源和卫生服务利用指标体系及其相互联系进行综合分析,并与相应的参照水平进行比较,以评价卫生服务资源分配和机构布局的合理性。(七)投入产出比较评价研究卫生服务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费用—效益、费用—效果分析方法(八)家庭健康询问抽样调查从需方的角度研究卫生服务的需要、需求、服务利用及费用等。一次性横断面调查重复横断面调查连续性长期调查1、健康询问和健康调查(1)对患病的理解患病:A.自觉身体不适,去医疗卫生单位就诊、治疗;B.自觉身体不适,未去就诊治疗,但采取了自服药物或一些辅助疗法;C.自觉身体不适,未去就诊治疗,也未采取任何自服药物或辅助疗法,但因身体不适休工、休学或卧床一天及以上者。疾病登记、个人自报、医务人员判断、疾病询问、健康检查(2)研究患病率的方法:2、抽样设计(1)总体患病率:代表性好,样本量不大(2)分层研究:大样本量3、调查内容基本调查内容和补充调查内容4、选择调查员:专业和非专业5、自己回答和代替回答6、疾病回顾期限7、疾病的流行性及季节变动8、疾病调查需明确的问题疾病起始日期疾病的期限疾病严重程度9、卫生服务利用10、资料的准确性资料核对重复调查医学检查与医学记录交叉核对重复研究观察研究六、我国卫生服务研究的进展(一)我国卫生服务发展的6个阶段(1)试点(1981年上海)(2)推广(接近200个县市)(3)全国卫生服务调查(86年农村.87年城市;93.98.2003年三次)(4)扩大研究范围和对象(防疫、妇幼、特殊人群)(5)研究方法(家庭询问调查与卫生机构调查相结合;一次横断面调查到重复健康询问)(6)在科学管理和决策中应用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一是居民健康询问调查,通过入户询问的方式,了解居民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要和需求量、居民卫生服务实际利用量及其影响因素、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反应性等,调查涉及到全国31个省的95个县(市、区)、475个乡镇(街道)、950个行政村(居委会)的57000户,21万多居民;此外,在前两次样本点的基础上将扩大对西部地区的调查范围,从而得到对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代表性的调查结果。二是小规模的定性调查,通过个人访谈、专题小组讨论的方式,了解有关各方及居民对卫生改革的看法、贫困人口及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利用的状况及影响因素等(二)我国卫生服务研究进展的主要表现1、卫生服务研究在全国得到开展2、卫生服务研究内容由单一的医疗服务向预防保健、综合研究方向发展3、卫生服务调查研究方法向多样化发展(三)21世纪我国卫生服务发展研究展望(1)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应该制度化、规范化(2)总结以往经验基础上将基本调查内容稳定,列为常规监测的内容(3)调查方法应有所创新(4)发展计算机电话联机技术第二节卫生服务需要、需求与利用一、几个基本概念1、卫生服务要求2、卫生服务需要卫生服务要求反映居民要求预防保健、增进健康、摆脱疾病、减少致残的主观愿望,不完全是由自身的实际健康状况所决定。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水平之间存在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保健、康复等服务的客观需要。卫生服务需要个人认识到的需要专业人员判定的需要未认识的需要(潜在需要)个体与专业人员对卫生服务需要确定专业人员个体有需要无需要有需要AB无需要CD3、卫生服务需求由需要转化而来的需求卫生服务需求:没有需要的需求从经济和价值观念出发,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而且有能力购买的卫生服务量。需要和需求之间的关系I消费者愿意且能够购买,有必要提供的卫生服务II没有愿望或无购买能力,但有必要提供的卫生服务III没有需要的需求III需要III需求(1)规范性需求政府部门为保障居民健康提出的需求卫生法规制度为依据提出的要求居民可能意识到,也可能没有意识到很多妇幼卫生和预防保健需求都属于此类需求需要/需求的分类(2)表达性需求居民实际的卫生服务需求居民意识到的需求,且表现出消费了卫生服务卫生服务机构实际提供的卫生服务种类和量是卫生服务中最为普遍而重要的需求多指医疗需求,即患病求医方面的需求很多预防保健需求也将逐渐转化为表达性需求(3)比较性需求是指在不同的地区或不同的人群进行比较后所提出的需求不同地区的主要社会卫生问题、经济状况和人口状况、卫生条件基本相同,需求不同一些特殊人群:老年人、妇女和儿童人群、残疾人,卫生服务需求方面有各自的特殊性(4)感受性需求居民主动提出的一些健康要求需通过调查询问才能发现二、卫生服务需要量的常用指标卫生服务需要量医疗服务需要量预防服务需要量妇幼卫生服务需要量指标1.反映人群健康状况的指标2.疾病指标和死亡指标1.医疗服务需要量指标(1)疾病频度指标A.两周患病率=前两周内患病人(次)数/调查人数×100%或‰(一)卫生服务需要量指标•患病:I.自觉身体不适,去医疗卫生单位就诊、治疗;II.自觉身体不适,未去就诊治疗,但采取了自服药物或一些辅助疗法;III.自觉身体不适,未去就诊治疗,也未采取任何自服药物或辅助疗法,但因身体不适休工、休学或卧床一天及以上者。B.慢性病患病率=前半年内患慢性病人(次)数/调查人数×100%或‰慢性病:I.被调查者在调查的前半年内,经过医务人员明确诊断有慢性病;I.半年以前经医生诊断有慢性病,在调查的前半年内时有发作,并采取了治疗措施如服药、理疗等。C.健康者占总人口中的百分比即每百调查人口中健康者所占的百分比。健康者是指在调查期间无急慢性疾病、外伤和心理障碍,无因病卧床及正常活动受限制者,无眼病和牙病等。(2)疾病严重程度指标两周卧床率=前两周内卧床人(次)数/调查人数×100%或‰两周活动受限率=前两周内因病休工(学)人次数/调查人数×100%或‰两周休工(学)率=前两周内因病休工(学)人(次)数/调查人数×100%或‰两周患病天数=前两周内患病总天数/调查人数失能率、残障率以及两周卧床天数、休工天数、休学日数等。2.卫生防疫需要量指标急性传染病防治服务、计划免疫服务、结核病防治服务、寄生虫病防治服务、消杀灭服务、食品卫生服务、劳动卫生服务、国境卫生服务、放射卫生服务、学校卫生服务3.妇幼卫生服务需要量指标妇幼保健方面的需要量指标包括婚前教育及检查、产前检查、产后访视、住院分娩、新法接生、产后42天检查、新生儿访视、生长发育监测、儿童计划免疫(二)我国卫生服务需要量的变化及现状表我国医疗服务需要量变化情况指标1985农村1986城市1993农村1993城市1998农村1998城市两周每千人患病人次数69105128.2175.2137.1187.2两周每千人患病日数478953989.31496.311251646两周每千人卧床人次数93.215.726.221.3每人每年卧床日数2.43.03.23.223.12.5每人每年休工日数5.45.06.84.59.04.0每人每年休学日数两周患病率1.366.91.3610.52.012.82.117.52.513.71.818.7慢性病患病率86236105.9192.7103.6200.9表我国医疗服务需要量变化情况指标2003农村2003.城市两周每千人患病人次数139.5153.2两周每千人患病日数两周每千人卧床人次数每人每年卧床日数每人每年休工日数每人每年休学日数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120.5239.6(三)影响医疗卫生服务需要量的因素1、人口数量及其年龄性别构成2、社会经济因素3、文化教育4、卫生服务质量及设施5、医疗保健制度6、气候及地理自然条件7、行为心理因素8、婚姻及家庭1998年年龄别性别患病率0501001502002503003500-5-15-25-35-45-55-65manfemale居民两周患病率(‰
本文标题:卫生服务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552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