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妇联儿童工作发展与思考-PowerPointPrese
妇联儿童工作发展与思考2009年4月14日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部长邓丽妇联儿童工作的历史沿革及特点妇联儿童工作发展现状下一步工作思考内容提纲一、妇联儿童工作的历史沿革第一个阶段,中国妇女一大至三大(1949-1978),发展儿童保育福利事业阶段。第二个阶段,中国妇女四大至五大(1978-1988),儿童工作蓬勃发展阶段。第三个阶段,中国妇女六大至八大(1988-2003),推进儿童工作国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阶段。第四个阶段,中国妇女九大以来(2003-至今),妇联儿童工作被赋予新的使命和任务。第一个阶段,发展儿童保育福利事业阶段1949年,中国妇女第一次代表大会,康克清作《关于儿童保育工作的发言》,朱德总司令在闭幕式上要求“在动员与组织妇女生产中,不应忽视妇女本身所具有的特殊困难和要求,如贯彻婚姻自由,开展儿童保育事业等”。1949年,中国妇女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章程》,在宗旨中提出“保护妇女权益及儿童福利”。1949年4月4日,全国民主妇联举行第一届第一次执委会,设立了妇女儿童福利部,康克清任第一任部长。中国妇女第三次代表大会章程(1957年)规定:关心和保护妇女儿童的权利和利益,积极发展群众性的妇女儿童福利事业。1951年、1955年和1956年,全国妇联先后召开了三次妇女儿童福利工作会议,推动托幼组织在全国普遍发展起来。第二个阶段,儿童工作蓬勃发展阶段保教福利方面:1981年2月,中共中央书记处指示:“全国妇联应把抚育、培育、教育3亿以上的儿童少年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维权工作方面:1983年至1988年,全国妇联设立妇女儿童权益部。1983年,全国妇联联合公安部向中央呈递了《关于坚决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的报告》。1986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公安部和全国妇联联发了《关于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通知》。公益事业方面:1981年4月,经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批准,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以筹集基金的形式,为儿童少年服务的社会福利组织“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工作协调方面:1981年5月,全国妇联牵头成立了全国儿童少年工作协调委员会,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任主任,办公室设在全国妇联。中国妇女第五次代表大会章程(1983年至1988年)规定: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协调有关部门并推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兴办儿童保教事业和福利事业,兴办生产、生活服务事业,为妇女儿童服务。第三个阶段,推进儿童工作国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阶段1988年,陈慕华提出妇联要从优生、优育、优教3个方面来开展儿童工作,并把它作为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向。在全国确定了16个省(区、市)的22个市(县)为试点,进行为期5年的科学实验性质的示范性试点工作,探索以社区为依托,把生育、养育、教育儿童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发动依靠社会力量,整体推进儿童事业发展的模式,为全面实施儿童纲要奠定实践基础,并把它称为“三优工程”。1991年到1995年,“三优工程”在调查研究、宣传发动、骨干培训和典型推广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实施“三优工程”的基础上,全国妇联牵头起草了《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1992年2月,国务院颁布这一纲要。第四个阶段,妇联儿童工作赋予新的使命和任务1、党中央对妇联儿童工作提出了新要求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文件)》明确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重要特殊的作用,要求各级妇联组织和教育行政部门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妇联对所属校外活动阵地进行调查摸底,推进深化改革、加强规范管理、提高服务水平。200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若干意见》,对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确保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做出重大决策部署,要求妇联从家庭教育角度配合做好相关工作。2、国务院对妇联儿童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妇联负责纲要的督导、评估、监测等组织实施工作;承担着落实儿童与教育、儿童与环境领域等相关重点指标的职责。2006年,国务院农民工联席会议责成全国妇联联合12个部门成立农村留守儿童专题工作组,承担协调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责任。3、新时期妇联章程对儿童工作任务的规定中国妇女第九次代表大会章程(2003年至2008年):参与有关妇女儿童法律、法规、条例的制定,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推动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为妇女儿童服务。加强与社会各界联系,协调推动社会各界为妇女儿童办实事。中国妇女第十次代表大会章程(2008年至今):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参与有关妇女儿童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制定,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推动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实施。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要求并协助有关部门或单位查处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行为,为受侵害的妇女儿童提供帮助。关心妇女工作生活,建设服务阵地,发展公益事业,建立志愿者队伍,为妇女儿童和家庭服务。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协调和推动社会各界为妇女儿童办实事。回顾妇联儿童工作60年发展历程形成了以下三大显著特点:1、工作定位具有全局性始终坚持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儿童工作全局,契合妇女儿童需求开展工作,明确职能任务,始终坚持工作的战线和领域与时俱进,体现着参与全局、协调各方。2、承担角色具有多重性既是从属于党的儿童工作,也承担政府的儿童工作,还是群团组织的儿童工作。这是由我国特有的政治体制和妇联组织的角色定位所决定的。3、工作内涵具有交融性。把妇女工作和儿童工作有机结合,把关爱妇女儿童、服务妇女儿童,作为妇联工作的重要内容,注重以儿童工作的成果促进妇女工作的发展以及妇女素质的提高,以妇女工作的成效惠及儿童的教育和培养,实现了妇女工作与儿童工作的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二、妇联儿童工作发展现状(一)妇联儿童工作的基本职能和主要任务1、妇联儿童工作的基本职能: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维护儿童合法权益。2、妇联儿童工作的五项任务:指导推进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参与社会教育、早期教育,关注女童平等发展;参与有关儿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参与有关儿童的社会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推动儿童发展纲要的实施;宣传儿童优先、尊重儿童、支持儿童的理念,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营造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反映妇女儿童诉求,向有关方面提出维护儿童权益的意见和建议,推动查处侵害儿童权益的行为,维护儿童合法权益;建设儿童宣传和活动阵地,发展儿童公益事业,为儿童、家长、社会提供切实有效服务;协调动员社会力量,救助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等各类困境儿童。(二)全国妇联开展儿童工作的五大平台通过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渠道,协调推动《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实施通过儿童工作部渠道,牵头指导推进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协调推动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通过活动、宣传阵地渠道,开展未成年人宣传实践、教育培训等公益活动,配合推进社会教育通过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等渠道,开展困境儿童救助服务通过权益部渠道,依法维护儿童合法权益(三)近年来妇联儿童工作的发展现状1、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创新发展家庭教育制度规范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家庭教育科学研究取得实质突破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蓬勃发展家庭教育活动载体不断推陈出新家庭教育理念和家长素质获得提升2、协调推动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成效显著政策支持方面中央明确决策部署部门、地方政策措施跟进重点工程实施关爱活动方面不断深化关爱帮扶活动探索建立教育关护网络大力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维权保护方面加强执法检查扩大普法宣传畅通维权渠道社会宣传方面加大社会文化环境治理扩大媒体舆论宣传树立先进典型3、配合推进中国儿童发展纲要顺利实施围绕落实“儿童与教育”相关指标早期教育方面社会教育方面女童保护和教育方面围绕落实“儿童与环境”相关指标校外活动场所建设方面围绕落实“儿童与法律保护”相关指标,推动完善保护未成年人法律体系和工作机制4、大力发展儿童公益事业积极开展救助弱势未成年人的公益活动,实施“春蕾计划”和“安康计划”公益项目。“春蕾计划”累计帮助170万人次失辍学女童重返校园。开展“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活动,争取到2010年让全国57.3万孤残儿童穿上一件爱心毛衣。大力推进“12·1”关注孤儿万户爱心家庭公益行动,配合政府做好艾滋病致孤儿童的保护关爱工作。三、下一步工作思考总体思路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家长儿童、服务基层的工作宗旨,努力做使广大家长儿童得实惠、普受惠、长受惠的好事实事,切实履行牵头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参与社会教育和早期教育的职责。下一步重点推进“三个着力”(一)着力完善妇联儿童工作体制机制纳入国家和地方发展规划(近期重点推动家庭教育纳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建立完善党政领导、妇联协调、多部门合作的领导体制构建妇联儿童工作社会化、项目化运作机制(二)着力巩固发展妇联儿童工作服务支持体系推动妇联承担的服务儿童及其家庭的社会事务转化为政府公共服务产品,纳入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巩固发展各类宣传、活动、服务阵地,拓展新的工作领域和服务平台建设高素质的专兼职儿童工作者队伍(三)着力促进妇联儿童工作全面协调发展探索建立城乡区域儿童工作合作平台,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儿童工作协调发展注重兼顾不同儿童群体利益,促进所有儿童平等发展、共享社会发展成果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妇联儿童工作发展与思考-PowerPointPrese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55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