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七--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一、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简介二、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和评价标准三、评价等级、评价范围和评价期限的确定四、工程分析、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五、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六、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七、生态影响防护、恢复与管理八、生态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九、生态监测与生态制图第四节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一、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简介环境与生态环境环境:人类以外的整个外部世界,包括大气、水、土壤和生物圈。生态环境:人类的地球生物圈环境。人生物圈水、气、土生态环境物化环境生态环境学传统环境学生态学生态学研究的层次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种群:某一地域中同种个体的集合体。群落:生活在某一地域中的所有种群的集合体。生态系统:生命系统与非生命系统(环境)在特定空间组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与功能的系统。植物生物动物微生物生态系统组成光、温水分非生物氧、CO2土壤及营养物环境功能: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特点:结构的整体性系统的开放性区域分异性动态变化性涵养水源、调节水文、保持土壤防止侵蚀、防风固沙、防止沙化改善气候、防灾减灾平衡O2与CO2、净化大气和水保护生物多样性自然景观社会文化运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调节反馈典型生态系统典型生态系统自然森林草原荒漠淡水海洋湿地人工城市农业(半自然)陆地水域生态环评的第一步:明确评价对象类型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公益价值(指标体系)序号公益类型生态系统环境功能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调节大气调节气候干扰调节调节水分供应水资源控制侵蚀与淤积土壤形成养分循环废物处理授粉生物控制避难所食物生产原材料基因资源娱乐文化平衡大气化学成分(CO2/O2等)调节气温,降水等(全球,局地)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容量,抗干扰性)水循环存储和保持水分土壤保持土壤形成过程养分贮藏、循环、获取(固氮、氮磷循环)流动养分的补充,去除或破坏花配子运动生物量营养—动态调节永久居住或暂时栖息地总第一生产力中可食部分(农、牧、副业)总第一生产力中可用部分(如木林、水产)特有生物和产品资源(药、作物、园艺)提供娱乐基础(生态旅游等)提供非商业用途机会(美学、文学、艺术)陆地生态系统的公益价值($/hm2/a)生态系统公益价值及计量指标陆地804森林969(营养循环,原材料,气候调节等)热带林2007(营养循环,原材料,气候调节、侵蚀控制、娱乐等13项)温带林302(气候调节,废物处理,食物生产、娱乐等9项)草地草原232(废物处理,食物生产,侵蚀控制等11项)湿地14785(干扰调节,废物处理,供水、娱乐、文化等11项)森林草甸/红树林9990(废物处理,干扰调节,食物生产、娱乐等7项)草甸/河漫滩19850(干扰调节,供水,废物处理,避难所、娱乐、文化等10项)河流湖泊8498(水分调节,供水,废物处理,娱乐等6项)庄稼地92(食物生产等3项)海洋生态系统环境功能价值($/hm2/a)海洋577开放水域252海滨4052河口湾22832海带/海藻19004珊瑚礁6075大陆架16101.保护系统整体性:地域连续结构完整物种多样组成协调生产力高环境功能强2.特别重点:保护敏感目标3.以生物多样性为核心:遗传、物种、生态系统4.缓解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自然灾害5.保护重要资源:水、土、景观、生物……6.重建退化的生态系统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原理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导则定义:通过定量揭示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影响及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确定一个地区的生态负荷或环境容量。WalterE.Westman定义:通过许多生物和生态影响和方法,预测和估计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所造成的影响,这些概念和方法也适用于人工改造的系统,如农田和城市。1.非污染生态影响规模大、影响因子复杂,主要影响到宏观生态体系的生态完整体性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特征2.非污染生态建设项目影响了“自然”的持续性,从而也影响了“人类生存”的持续性导则:《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评价技术导则及主要工程类型主要工程类型:水利项目、水电项目矿业项目:石油、天然气开采,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开发农业项目:农业改良、农业开发等项目林业项目:森林采伐和营造项目牧业项目:草场建设、牧业项目铁路公路等交通工程:线路类(路线、航线、管线)和站场旅游项目: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景资源开发建设海洋及海岸带开发项目区域开发项目生态环境的界定:已淘汰的观点:生态环境保护为经济建设服务超高境界观点:人与生物平等,生态中心主义较现实的观点:“以人为本”或“以人为中心”,以生态功能论为立论依据,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追求实用价值与理论的结合——毛文永语√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基础生态影响的两种类型:污染生态学领域:涉及污染物在生物体中的迁移、转化、累积非污染生态影响:生态系统完整性、生物多样性、景观等√生态环评指导思想与原则要求1.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与战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功能的可持续性2.贯彻执行政策和法规的要求环境政策与法规资源政策与法规社会经济政策与法规3.遵循生态科学原理4.强调针对性针对具体建设项目针对具体生态系统(生态环境)针对具体影响和特点二、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和评价标准评价工作程序生态环境评价标准含义1.反映生态系统不同层次的特点如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2.反映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功能的状态如结构:空间结构、物种多样性过程: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功能:水源涵养力、生产力……3.反映不同区域生态系统的“理想状态”如区域背景、原始的自然生态系统4.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会有不同的表征方式常用的生态环境评价标准1.环境标准(国标)2.规划目标与指标、功能区划如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风景区3.科学研究确定的承载力、容量、阈值4.法规定值(资源法、环境法、环境标准)5.行业规范与产业政策6.背景值(现状)或本底(理想状态)如生物量、生产力、生物多样性、森林覆盖率7.资源量与生产力……土地沙漠化程度景观判别(标准)形态特征面积年增长率(%)流沙面积率(%)程度判别1、大部分土地未见沙地,偶见流动沙点0.25以下5以下潜在沙漠化土地2、有片状流沙,灌丛沙堆,有风蚀吹扬0.26-1.06-25正在发展中的沙漠化土地3、流沙大面积分布,灌从堆集,吹扬强烈1.1-2.026-50强烈发展中的沙漠化土地4、密集流沙丘占优势2.1以上50以上严重沙漠化土地土地沙漠化发展的生态学特征(标准)植被盖度(%)农田系统能量产投比(%)生物生产量(t/hm2·a)沙漠化程度60803-4.5潜在59-3079-602.9-1.5正在发展29-1059-301.4-1.0强烈发展9-029-00.9-0严重三、评价等级、评价范围和评价期限的确定1.评价等级含义:对评价工作深度和广度的要求等级:根据生态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大小分为三级一级:全面深入评价有很重要环境影响或敏感环境问题二级:有重点问题评价(或专题)三级:一般问题,可分析确定注意:一个项目只定一个级别有多个影响点时,按级别最高的一个定级遵循评审意见工程影响范围评价工作级别主要生态影响及其变化程度50km220~50km220km2生物群落生物量减少(50%)生产量锐减(≥50%)异质性程度降低相对同质物种的多样性减少(50%)物种的多样性锐减(≥50%)珍稀濒危物种消失21212113232321/3/3/31区域环境绿地数量减少,分布不均,连通程度变差绿地减少1/2,分布不均,连通程度变极差2132/3水和土地荒漠化理化性质改变理化性质恶化1212323/3敏感地区111生态完整性区域绿地水和土地生态敏感目标的保护评价等级的划分生物量和生产力水和土地——荒漠化水和土地——荒漠化水和土地|荒漠化水的理化性质变化:表现在水体污染和水体利用方向改变两个方面,依据地表水(GB3838-2002)和地下水(GB/T14848-93)国家标准进行判定。水理化性质改变:指水体质量类型在Ⅰ~Ⅲ类范围内的变化水理化性质恶化:指水体质量类型由Ⅰ~Ⅲ变为Ⅳ~V。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物理组成改变而使土地利用方向发生变化外,多是由于生物蓄集能力改变而使土壤生产能力发生变化,要对照本类型土壤的背景值进行度量。土壤理化性质改变:指生产能力在该类型土地生产能力范围内。土壤理化性质恶化:指由上一级别退化为较低的土地生产能力级别。水和土地——水和土壤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土壤类型生态环评中的敏感保护目标(一)自然保护区保护物种、珍稀濒危物种、特有种及其生境重要生态系统和特殊生境:原始森林、原始荒野湿地(河口、滩地,红树林…)、鱼类产卵场、回游通道、珊瑚礁、渔场…重要生态功能区:江河源头及区域生态安全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城市园林和绿地、特殊景观、海滨沙滩浴场……)生态环评中的敏感保护目标(二)重要自然与人文遗迹(自然、历史、民俗、文化等)生物(态)保护地(动植物园、生态保护地、示范区……)生态脆弱区(过渡带、交界带,脆弱生态系统)自然灾害易发区(洪、涝、崩滑流、台风……)重要资源:基本农田保护区,农业特产地,世行的环评等级甲(A)类:可能对环境产生多种和重要冲击的项目或项目组成部分。需要(完全)的环评。如:水产养殖和海洋养殖(大规模的)水坝和水库输电(大规模)林业灌溉和排水(大规模的)清理和平整土地开发矿产资源(包括石油和天然气)港口和海湾开发土壤改良和新土地开发重新定居江河流域开发旅游(大规模的)交通运输和乡村道路……2.评价范围确定1.必须包括所有作用因子(建设项目全过程、全部活动空间)2.必须包括全部受影响受体(受影响生态系统,可以阐明类型、组成、结构、过程、特点)3.必须包括所有影响(直接的、间接的、显在的、潜在的)评价范围确定原则:评价范围确定考虑因素1.建设项目:时空分布2.生态系统:整体性要求、相关关系3.敏感目标:保护范围与目标物要求4.地理或水文等环境界域5.技术可达性6.行政管辖界域7.工作需求:调查范围由大到小影响距离由近及远(含所有影响可及范围)建设项目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的区域:直接作用区、间接作用区、对照区道路、管线工程:沿线两侧200~400m自然资源开发项目:一级:8~30km二级:2~8km三级:1~2km评价范围近期评价:施工期、运行期(投入运行几年后)。如一般建设项目。远期:投入运行较长时间后,如水库和水坝建设、土地利用开发项目、旅游资源开发项目事后评价:自然资源开发项目一级评价,分析项目对所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如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农林牧业开发项目。3.评价期限四、工程分析、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生态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的筛选1.目的:鉴别拟建工程与潜在的生态受体之间的关键联系,确保评价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方法:将拟建工程和受影响生态系统分解为各自的组成部分,鉴别可能的交互作用,并寻求合适的表征因子和参数。3.注意:识别与筛选建立在一定的调研基础上(文献查阅、实地考察与咨询、访问)生态环境影响识别要点作用主体:全面性(主、辅、配、公、环)(建设项目)全过程(勘、选、设、施、运、闭、退)作用特点(集中?长期?物理?…)影响受体:类型与组成(主导因子)(生态系统)特点与状态(整体性、脆弱性)敏感问题(限制因子、敏感目标…)资源问题(经济意义、特色资源…)影响效应:性质(正负?可逆?累积?)程度(强度、长短…)范围(直接、间接)可能性敏感目标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环评分析工程分析施工期营运期主:库、坝、占地淹没土地电站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损失生物影响资源损失地形地貌破坏配:输水洞涵废弃土石堆弃景观变换与不良景观引水渠水土流失断流(供水)辅:进站道路景观资源破坏土地盐渍化遗迹破坏蒸发损失与区域小气候施工噪声水温分层(生态影响)水生态阻断施工道路道路扬尘库岸地质灾害沙、石、土料场偷伐盗猎作业场“三废”污染水生生态变换、破坏水体富营养化公:生活区传染病扩散泥沙淤
本文标题:七--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615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