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少先队员心理发展辅导
少先队员心理发展辅导韦义平一、引言:关注少先队员心理发展辅导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基础阶段,也是个体心理发展最重要的时期,心理发展的许多关键时期都在青少年时期。青少年时期不仅是个体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个性社会化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青少年的认知发展与个性社会化发展得不到充分的关注与指导,就会引发各种问题。北京的一项调查表明,从80年代到90年代不到10年的时间中,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由8.3%上升到10.9%。其中,男孩的行为问题发生率由13.5%上升到16.2%,差异不显著;女孩的行为问题发生率由2.8%上升到5.9%,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深圳地区2001年一项对中小学学业不良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行为问题发生率达16.95%,显著高于学业优良学生(11.09%)和一般学生(14.72%)。小学生的行为问题相对集中,以多动、,违纪等少数外向性行为为主;初中生的行为问题更为广泛,既有外向性行为问题,也有内向性的强迫、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四川和重庆地区一项针对女中学生心理问题调查表明:人际关系问题占女中学生心理问题的39.3%;早恋问题占28.5%,学习问题占21.2%,社会适应问题占4.7%,性别及爱美问题占3.7%,人生观问题占3.6%。2004年11月至2005年3月,攀枝花市一项对1500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性格内向性人数所占比例为25.50%,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外向性学生人数占总体学生总数比例为5.3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有神经质倾向的学生比例为12.25%,有神经质倾向的小学生占其中比例的15.10%。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张向葵教授曾指出,在全国一些大中城市中,10%以上的小学生存在学习焦虑,这些焦虑主要是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重分数,给小学生心理造成沉重压力引起的。这些数据表明,青少年学生的认知发展与个性社会化发展及其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已不再是个别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并要积极应对。党和国家已充分认识到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发展辅导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颁发了一系重要的指导意见和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年)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1999)提出,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教育部在2002年还正式颁布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目标与任务、主要内容、途径和方法、组织实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这些意见与纲要的颁布促进了各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蓬勃开展。少年队组织与少先队工作以面向6-14周岁少年服务为宗旨,努力提高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因此,它本身也是促进少年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有的学校,少先队辅导员同时也是队员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实施者,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的辅导员,都应该积极关注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并在相关的活动中对有意识地开展教育与训练,促进队员认知能力的发展,塑造队员良好的个性品质。二、少先队员心理发展辅导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少年队辅导员在对少先队队员实施心理发展辅导活动过程中应当遵循《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即:1、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坚持育人为本,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2、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为此,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助人与自助相结合。但是,少先队组织及其活动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通过少先队组织及其活动对队员实施心理发展辅导不能简单地加课程、搬内容、套活动,少先队辅导员应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队员心理发展及其年龄特征,设计出有特色的活动,不苛求系统性,但要具备有效性和创造性。为此,辅导员实施心理发展辅导时,应注意以下要求:1.结合性对少先队员的心理发展辅导可以设计专门的活动,但更要注意与少先队各种活动有机结合,将对少先队员的心理发展辅导融入少先队的各项活动之中,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之所以要遵循这个要求,一是避免出现简单地加课程、搬内容、套活动的现象,增加少先队活动的压力,避免使活动流于形式,二是避免少先队活动与学校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相重叠,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少先队员心理发展辅导工作的结合性要求做到两个结合:一是将少先队员心理发展辅导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使之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成有机统一;二是将少先队员心理发展辅导与少先队工作结合起来,使二者成为有机整体。结合性的要求不意味着降低对少先队员心理发展辅导的重要性,而是要求辅导员更细致地研究各阶段队员心理发展的特点及问题,并在少先队的各项活动中进行辅导和训练,对于队员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问题,辅导员应当在与队员的交往过程中,及时进行咨询、矫正。心理的发展与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两个特色活动就能解决的,而是要通过长期的有针对性的辅导来达到持续发展的目的。为此,少先队辅导员还要学习心理辅导与行为训练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在辅导过程中要注意改变过去那种局限于从认知层面讲道理的教育模式。2.体验性体验教育是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在总结50多年来少先队活动的优良传统和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少先队适合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见《纲要》附录部分,P22)。对少先队员进行心理发展辅导同样也要遵循这个要求,心理发展辅导与心理咨询的许多方法与技术(如空椅技术)都以强调体验性为基本特征。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偏重于外烁式的说服教育,结果是队员知了而不能行,知行分离。我们的一项实验研究(《影响人数、影响途径对大学生道德信念改变的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3)表明,大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途径主要是论理性说教,生活体验基础苍白,因此,当受到来自多渠道的相反观念冲击时,多数大学生只表示不理解,而不对这种观念的真实性表示怀疑,因此,当相反观念的持有者人数达到一定数量(多于6人)的时候,大学生道德信念的改变出现了从众效应。大学生的道德信念转变的特点反映他们在中小学时期的形成主要是以道德说教方式形成、不重体验教育特点。体验的关键在于情感交互。因此,要在各种活动中,辅导员要关注少先队员的各种情绪体验与反映,关注各种情绪体验对少先队员心理的影响,使少先队员认识各种情绪产生的原因,训练少先队员排除不良情绪,形成积极的情感。为了加强体验性,在少先队活动过程中要注意使队员有较充分的表达、讨论与交流的机会。心理发展辅导是一项细致的心理交互活动过程,强调体验与能动,不主张先入为主或单纯的外烁式说教。重视通过体验实现知、情、行的统一发展,反对以知替代一切的简单说服式教育。3.发展性《纲要》前言明确指出,它贯穿两条主线,一是发挥少先队的优势,开展少先队教育活动,提高少先队员综合素质;二是从少先队作为少年儿童自己组织的角度,关注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少先队员健全人格。这也是辅导员进行少先队员心理发展辅导要遵循的要求,即发展性要求。少先队员的心理发展辅导是基于正常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前提之下进行,关注的是少先队员心理发展的机制及年龄特征,关注队员所处阶段的学习、生活事件、少年儿童认知能力和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等内外因素对队员心理活动及心理品质养成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少先队员心理发展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是有区别的,它更重视发展性,即关注少先队员认知能力和队员个性社会化的发展,这些认知能力包括感知觉、观察、思维(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想象、情绪分析与调控能力。个性社会化包括队员的自我意识、需要、兴趣、动机、价值观、性格等,培养少先队员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这些能力与个性品质的培养既有利于少先队员的学习,也有利于他们参与社会活动。如果我们能注意每个阶段队员心理发展的特点和易于产生的发展性问题,及时采取引导性教育措施,那么就会使队员问题产生累积效应的可能性下降,减少高阶段心理发展辅导工作的压力。那种认为心理发展辅导就是根据少先队员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展针对性教育的认识是片面的,少先队员心理发展辅导重在发展、引导而非拯救。当然,这与少先队辅导员从事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不矛盾,也不排除少先队辅导员工作开展这类工作,关键是要分清主次,体现少先队活动的特色,发挥自己的长处,使少先队员心理发展辅导成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但又不能(实际上也不可能)喧宾夺主,包办一切。三、少先队员心理发展辅导的主要内容少先队员心理发展辅导的内容可以参考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来确定,二者对象一致,互为补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各阶段教育内容如下: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帮助队员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小学中、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队员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初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队员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不同年级的少先队员心理发展辅导可参照以上内容,并根据时间、地点、队员的实际情况灵活设计各年级心理发展辅导的内容和活动形式。四、各年级少先队员心理发展辅导的实施建议对少先队员进行心理发展辅导可以采取团体辅导的方式,设计有特色的活动来进行,也可以采取个别辅导的形式,因材施行。但不论使用哪一种方式,都应注意心理发展辅导的方法与技能,不能在团体辅导时照搬心理发展辅导的活动方式,而在进行个别辅导时又回到道德伦理说教的错误方式。本讲义为各年级设计的活动举例可供团体辅导活动参考,没有必要一一举行,而且,我们还希望辅导员可以设计更有特色的活动取而代之。实际上,大量的心理发展辅导工作,尤其是针对个别队员的心理发展辅导活动,可以结合在其它的工作之中进行。本讲义所列举的各种队员心理发展辅导工作,也不可能在几个主题活动中就能解决的,必须在长期的、与队员朝夕相处的共同生活中进行。中队辅导员往往也承担班主任工作,要注
本文标题:少先队员心理发展辅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63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