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硫及其化合物测试题及答案
.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9硫及其化合物测试题及答案硫及其化合物【知识梳理】一、硫的原子结构和物理性质硫位于周期表周期族。颜色:溶解性:二、硫的化学性质1.硫的可燃性:2.硫与氢气化合生成,生成的氢化物比水(“稳定”还是“不稳定”)硫与汞在常温下反应生成硫化汞,应用:处理散落的汞三、S21.S2的物理性质:色有气味体,毒溶于水。2.S2的化学性质:(1)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2)具有还原性:(3)具有氧化性其氧化性比氧气,氯气都弱。(4)具有漂白性:漂白原理是与Hl的漂白性的区别。★几种物质漂白原理的比较3.S2的危害和治理四、硫酸浓硫酸除了具有酸的通性外,还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这三大特性。.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9强氧化性:与金属、非金属等多种物质反应(钝化)五、S42-检验【强化练习】一、选择题1.不能说明氧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事实是(A.H2的热稳定性强于H2SB.硫化氢水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变浑浊.H2是液体,H2S常温下是气体D.氧气和氢气化合比硫和氢气化合容易2.(2009•福建理综,7)能实现下列物质间直接转化的元素是()单质——→+2氧化物——→+H2酸或碱————→+NaH或Hl盐A.硅B.硫.铜D.铁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二氧化硫能漂白某些物质,说明它具有氧化性B.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无现象,再加入0.5L3%的过氧化氢后产生沉淀.将足量二氧化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D.二氧化硫漂白过的草帽过一段时间后变黄4.(2010•泰安模拟)下列溶液中能够区别S2和2.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9气体的是()①澄清石灰水②H2S溶液③kn4酸性溶液④氯水⑤品红溶液A.①②③B.②③④.除①以外D.全部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可以生成大量的S3B.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溶液鉴别S2和2.S2能使品红溶液、酸性kn4溶液褪色,但褪色原理不同D.少量S2通过浓al2的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6.2007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要大力抓好节能降耗、保护环境”,下列举措与这一主题不吻合的是()A.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完全转化为产物B.推广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2污染.推广垃圾的分类存放、回收、处理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7.在如图的实验装置中,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后,对看到的现象叙述不正确的是()A.苹果块会干瘪B.胆矾晶体表面有“白斑”.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D.pH试纸变红8.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4/9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B.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D.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钝化9.对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Br-,S2-4,H2S3,NH+4)分别进行如下实验: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②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③加入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再加入Bal2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对于下列物质不能确认其在原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A.Br-B.S2-4.H2S3D.NH+410.将S2气体通入Bal2溶液至饱和,未见有沉淀生成,继续通入另一种气体仍无沉淀产生,则通入的气体可能是A.NH3B.l2.2D.N211.化学实验中常将溶液或试剂进行酸化,下列酸化处理的措施正确的是()A.定性检验S2-3,将Bal2溶液用HN3酸化B.为提高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能力,用盐酸将高锰酸钾溶液酸化.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9.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2+时,用硝酸酸化D.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2-4时,在无其他阳离子干扰的条件下,先用盐酸酸化,所得溶液再加Bal2溶液12.硒(Se)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其单质可用于制光敏电阻、复印机的硒鼓等等。工业上提取硒的方法之一是用硫酸和硝酸钠处理含硒的工业废料,得到亚硒酸(H2Se3)和少量硒酸(H2Se4),富集后再将它们与盐酸共热,将H2Se4转化为H2Se3,主要反应为2Hl+H2Se4===H2Se3+H2+l2↑,然后向溶液中通入S2将硒元素还原为单质硒沉淀。据此正确的判断为()A.H2Se4的氧化性比l2弱B.Se2的氧化性比S2弱.H2Se4的氧化性比H2Se3强D.浓H2Se4的氧化性比HN3强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40分)13.(14分)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S2的性质及其有关实验.(1)实验室用亚硫酸钠固体和一定浓度的硫酸反应制备S2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别将S2气体通入下列溶液中,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少量S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现象是________,继续通入过量S2气体,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6/9②S2通入紫色kn4溶液,现象是________,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过量S2慢慢地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若为双氧水,则通入S2后,请大胆判断所得溶液是________(填溶质的化学式),若该同学制备的S2气体中混有2气体,产生杂质的原因可能是亚硫酸钠固体中混有__________.14.(8分)小刚同学探究二氧化硫分别与Bal2溶液、Ba(H)2溶液反应的实验。(1)少量S2通入到Ba(H)2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量的S2通入到Ba(H)2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回答有关问题。小刚同学将S2通入到Bal2溶液中,出现了异常现象,看到了明显的白色沉淀,为探究该白色沉淀的成分,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则操作①的名称为,试剂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7/9(3)实验表明,小刚加入试剂A后,白色沉淀未见溶解,则该白色沉淀的成分是(填化学式),(选作)产生该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12分)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做锌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中,甲同学认为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硫,而乙同学认为除二氧化硫气体外,还可能产生氢气。为了验证甲、乙两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丙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锌与浓硫酸共热时产生的气体为X,且该装置略去),试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同学认为还可能产生氢气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丙同学在安装好装置后,必不可少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A中加入的试剂可能是,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中加入的试剂可能是,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中加入的试剂可能是,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8/9(5)可以证明气体X中含有氢气的实验现象是:中:,D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去掉装置B,还能否根据D中的现象判断气体X中有氢气?(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BA6-10DDDB11-12D13.答案:(1)Na2S3+H2S4===Na2S4+S2↑+H2(2)①变红不褪色或不明显②颜色逐渐变淡或紫色消失5S2+2n-4+2H2===5S2-4+2n2++4H+③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④H2S4碳酸盐或碳酸氢盐14.(1)S2+Ba2++2H-===BaS3↓+H2S2+H-===HS-3(2)过滤Hl(3)BaS42S2+2Ba2++2+2H2===2BaS4↓+4H+15.(1)Zn+2H2S4(浓)=====△ZnS4+S2↑+2H2(2)当Zn与浓H2S4反应时,浓H2S4浓度逐渐变稀,Zn与稀H2S4反应可产生H2(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4)品红溶液检验S2浓H2S4.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9/9吸收水蒸气碱石灰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D中(5)黑色(u)变成红色(u)白色粉末变成蓝色不能因为混合气体中含H2,会干扰H2的检验
本文标题:硫及其化合物测试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663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