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宏观经济学第九章金融体制与货币政策第九章金融体制与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学第九章金融体制与货币政策2货币政策是指一个国家的货币当局(中央银行)通过对整个经济中的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的控制以及对整个金融体制的管理,来影响实际经济运行的一系列措施。本章在了解金融体制的基础上讲述货币政策的运用手段和传导机制。宏观经济学第九章金融体制与货币政策3第一节金融体制概述金融体制是一个经济体中资金流动的基本框架,它是资金流动的工具(金融资产)、市场参与者(中介机构)和交易方式(市场)的综合体。同时,由于金融活动具有很强的外部性,政府的管制框架也是金融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金融体制的相关内容金融体制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融资模式;金融监管体制。金融体制是这些部分的相互适应与协调。宏观经济学第九章金融体制与货币政策4⒈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中央银行制度是战后普遍实行的一种金融体制,该体制将金融机构分为两级: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以中央银行为中心、商业银行为主体,各类银行和非银行的金融中介机构并存,构成现代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金融市场是指进行金融资产交易的场所,交易对象概括起来是货币资金和以各种金融工具所体现的金融资产。按交易的信用工具的期限长短,金融市场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两大部分,但习惯上经常将整个金融市场称作货币市场。宏观经济学第九章金融体制与货币政策5⒉融资模式金融活动就是以有偿方式或信用方式融通货币资金的活动,目前企业融资主要有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模式。直接融资(主要指股票和债券):企业直接在证券市场上发行股票或企业债券获得资金,典型的代表国家是资本市场非常发达、企业行为高度市场化的英国和美国。间接融资(主要指银行贷款):企业通过从银行贷款取得资金,典型的代表国家是作为主银行制国家的日本和德国。宏观经济学第九章金融体制与货币政策6⒊金融监管体制金融风险:在金融活动中,由于各种随机因素的存在,使金融机构、投资者等各个经济主体的实际利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的不确定性或资产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金融监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当局依据国家法律的授权对金融业实施监督和管理,本质上是一种政府规制行为。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市场准入与机构合并、银行业务范围、风险控制、资产流动性管理、资本充足率管理、存款保护以及危机处理等方面。宏观经济学第九章金融体制与货币政策7二、中央银行及其职能中央银行即货币当局,是一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的金融机构,控制着商业银行贷款活动和控制整个经济中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渠道,是国家实施货币政策的最高金融机构。我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⒈中央银行的类型世界各国中央银行制度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单一中央银行制、复合中央银行制、准中央银行制和跨国中央银行制。宏观经济学第九章金融体制与货币政策8单一中央银行制:一个国家单独建立中央银行机构,全面、纯粹形式中央银行的制度,有一元中央银行制和二元中央银行制两种形式。复合中央银行制:一个国家没有单独设立的中央银行机构,把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业务和职能集于一家银行来执行。准中央银行制:一个国家或地区只设置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或由政府授权某个或几个商业银行行使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体制.跨国中央银行制:与一定的货币联盟相联系,是参加货币联盟的所有国家共同的中央银行。宏观经济学第九章金融体制与货币政策9⒉中央银行的职能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可表述为: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国家的银行。发行的银行:中央银行垄断银行券的发行权,是全国唯一的现钞发行机构。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不对公众和企业,它只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从事准备金存贷款业务。国家的银行: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代理国库收支,为政府代办各种金融事务等。中央银行发挥其职能时的活动原则:⑴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具有相对独立性;⑵以金融调控为己任,不以盈利为目的;⑶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⑷定期公布业务状况,使社会及时了解货币政策及其实施后所产生经济后果。宏观经济学第九章金融体制与货币政策10⒊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为国务院组成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的宏观调控部门。从既办理存贷和汇兑业务、又担负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到商业银行的分离;再到证监会、保监会成立、银监会成立和国家外管局的划归进来,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在职能及其相互关系上的界定逐步完成。目前其职能集中表现为强化与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有关的职能;转换实施对金融业宏观调控和防范与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方式;增加反洗钱与管理信贷征信业。宏观经济学第九章金融体制与货币政策11三、金融中介及其业务根据金融中介机构的负债与资产将其分为四类:存款性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储蓄银行、信用社等;契约性储蓄机构,主要包括保险公司以及养老基金;投资性金融机构,主要包括金融公司和共同基金等;政策性金融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宏观经济学第九章金融体制与货币政策12⒈存款性金融机构存款性金融机构:金融中介的主要类型,是指通过吸收各种存款而获得可利用资金,并将之贷给需要资金的各经济主体及投资于证券等以获取收益的金融机构,寻求在其投资的资产和资金成本之间赚取正的差额。商业银行:资金的供应者和需求者,几乎参与了金融市场的全部活动,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机构。储蓄机构:专门以吸收储蓄存款作为资金来源的金融机构。信用合作社:由某些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组织起来的、互助性质的会员组织。宏观经济学第九章金融体制与货币政策13⒉投资性金融机构投资性金融机构:不从事商业银行业务,而是作为直接融资中介人,以证券投资活动为核心将资金供需双方联系起来,引导资金的有效配置。金融公司:通过出售商业票据,发行股票或债券,以及向商业银行借款等方式来筹集资金,并用于向购买汽车、家具等大型耐用消费品的消费者或小型企业发放贷款。共同基金:又称投资基金,通过发行基金股票或基金受益凭证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直接或委托他人投资于各类有价证券或其他金融商品,并将投资收益按原始投资者的基金股份或基金受益凭证的份额进行分配。宏观经济学第九章金融体制与货币政策14⒊契约性金融机构契约性金融机构:包括各种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它们以合约方式定期定量地从持约人手中收取资金(保险费或养老金预付款),然后按合约规定向持约人提供保险服务或养老金。资金运用以追求高收益为目标,主要投资于高收益高风险的证券如股票等,也有一部分用作贷款。保险公司:主要资金来源于按一定标准收取的保险费。养老基金:一种类似于人寿保险公司的专门金融组织,资金来源是公众为退休后生活所准备的储蓄金。宏观经济学第九章金融体制与货币政策15⒋政策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由政府投资设立的、根据政府的决策和意向专门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的银行,资本金多由政府财政拨付,资金来源主要靠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及财政拨款,其经营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宏观经济学第九章金融体制与货币政策16四、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中国人民银行存款性银行投资性银行契约性银行政策性银行金融监管机构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等华夏证券、南方证券等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等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四大国有银行全国性商业银行全国性商业银行农行、建行、中行、工行交行、中信、华夏、光大广发、招商、深发展、浦发、兴业宏观经济学第九章金融体制与货币政策17第二节货币政策工具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从货币供应量变动传导到产出、就业、价格以及通货膨胀的过程中,货币政策工具通过怎样的途径和作用机理发挥效用。宏观经济学第九章金融体制与货币政策18一、货币政策工具⒈法定准备率法定准备率的高低决定着商业银行的存款中有多大比例可以作为贷款使用,因此,改变法定准备率可以调整商业银行的过度储备数量,进而调节商业银行的贷款数量。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效果十分明显,人们通常认为这一政策工具效果过于猛烈,法定准备率的频繁变动也会给银行带来许多的不确定性,不利于中央银行对银行体系的管理。因此,改变法定准备率是一个强有力但不常使用的政策工具。宏观经济学第九章金融体制与货币政策19⒉再贴现率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办理贴现贷款中所应支付的利息率。再贴现政策:中央银行通过制定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措施。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贷款只用来帮助那些有可能因准备金不足而面临倒闭的银行度过难关,并不经常使用。因此,再贴现率政策这一工具的作用很有限。再贴现率政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反映中央银行宏观经济政策倾向的“告示性效应”;二是企业资金成本将要提高或是降低的一个信号。宏观经济学第九章金融体制与货币政策20⒊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二级证券市场上公开买卖各种政府证券的活动。公开市场业务政策主要是通过影响商业银行体系的准备金数量,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增减。需要收缩银根时,卖出证券,货币供应量减少;需要增加货币投放时,买入证券,货币供应量增加。公开市场业务与改变法定准备率比,对货币供应量变动的影响要小一些,且易于操作;同再贴现率政策比,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又大得多。公开市场业务政策是中央银行最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宏观经济学第九章金融体制与货币政策21⒋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随着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作用的重要性加强,货币政策工具也趋向多元化,出现了一些供选择使用的新措施,如消费者信用控制、直接信用控制和间接信用指导等。消费者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间接信用指导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来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行为的做法。宏观经济学第九章金融体制与货币政策22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⒈凯恩斯主义理论中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凯恩斯在分析货币政策由货币领域均衡到商品领域均衡的传导过程中,建立以利率为主要环节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强调利率对投资进而对总需求的影响。中央银行在二级市场上购进债券MS>MDBD↑,BP↑实际利率r↓资本边际效率>rI↑,AD↑AD>Q,Q↑MDT↑MD↑最终MS=MDMDA↑图9-1凯恩斯主义理论的传导机制MS↑→r↓→MDA↑I↑→AD↑→MDA↑MD↑→MS=MD表述如下:宏观经济学第九章金融体制与货币政策23对总产出的影响过程是:MS↑→r↓→I↑→AD↑→Q↑图9-2IS-LM模型所反映的货币政策的作用rOQISLM1LM0r1r0Q1Q0按照这一传导机制,当经济出现衰退时,政府应增加货币供给以降低利率水平,促进投资支出的增加,以扩大总需求;反之,当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时,政府应减少货币供给以提高利率,进而抑制投资支出,降低总需求。宏观经济学第九章金融体制与货币政策24⒉货币主义理论中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主义认为,在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货币供应量,而不是利率,货币供应量能够不通过利率而直接影响收入的变动。对总产出的影响过程是:MS↑→AD↑→Q↑中央银行在二级市场上购进债券MS>MD对所有资产的需求↑AD↑AD>Q,Q↑MDT↑MD↑最终MS=MD图9-3货币主义理论的传导机制宏观经济学第九章金融体制与货币政策25三、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⒈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主要以可控性、可测性和相关性等为标准。可控性:能对该金融变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能较准确地控制金融变量的变动状况及其变动趋势。可测性:能迅速而准确地收集到该金融控制变量得有关数据资料,且便于进行定量分析。相关性:该金融控制变量必须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密切的相关。宏观经济学第九章金融体制与货币政策26⒉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根据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
本文标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665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