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框架及城市品味发展研究(1)
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框架及城市品味发展研究课题负责人:叶裕民文余源成员:叶裕民文余源隆学文段娟李坚林黄小竹王颖丽第一部分洞头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的环境与条件一、现代化滨海城市与城市品味的内涵特征(一)现代化滨海城市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现代化滨海城市是指依托滨海资源条件而建设的具有时代气息的现代化城市,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形态和类型,它是海洋、港口与城市的有机结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和独特的吸引魅力。由于具有良好的港口条件、丰富的海洋资源、便捷的海陆交通、优越的地理区位、超前的发展机制等有利因素,滨海城市经济社会一般都拥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条件。世界上许多著名大城市都是滨海城市,如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香港、上海、天津等现代化大都市,无不是依靠得天独厚的滨海条件发展起来的。就国内而言,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在改革开放后能够迅速崛起,某种程度上也是得益于滨海的良好区位因素。现代化滨海城市具有丰富的内涵,涵盖的领域也非常广泛,包括优越的滨海地理区位、现代化的港口条件、现代化的基础设施、现代化的产业基础、现代化的城市管理、现代化的城市居民素质、现代化的城市环境和现代化的文化氛围等各个方面。具体而言,现代化滨海城市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内涵特征:1.区域性的经济中心优越的区位条件和海洋港口优势决定了滨海城市的发展功能定位应成为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吸引和带动作用。2.海上交通枢纽与现代物流中心滨海城市因其良好的区位、大吞吐的港口、广阔的腹地条件、对外交往便利等多方面有利因素,往往会形成海上交通枢纽和海陆物流中心。例如上海、宁波是中国东部的海上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青岛、天津、大连是中国北方的海上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香港、深圳、湛江是中国南方的海上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13.拥有结构合理的现代产业基础产业是现代化滨海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现代化滨海城市必须拥有结构合理的现代产业基础。所谓结构合理是指已形成的产业结构同区域的资源结构相适应,能够发挥区域的资源优势,主导产业与非主导产业相协调,能够承担起地域分工的重任,并具有较灵活的转换能力、应变能力和能产生较好的结构性效益。4.现代化高效的城市管理体系现代化滨海城市除了拥有高效合理的现代产业基础以外,还要求具有现代化的城市管理系统。现代化的城市管理主要体现在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法制化和社会化上,构建了高效的城市管理体系。5.城市环境现代化城市环境现代化不仅满足城市居民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而且具有良好的舆论导向和健康的文化氛围,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健康有益的休息娱乐场所和积极上进的社会风气,为人们提供方便优质的社会化服务。6.城市居民素质现代化现代化的滨海城市应拥有高素质的城市居民作为其活动主体支撑。只有城市居民素质现代化才能托起滨海城市的现代化,才能使现代化滨海城市汇集各方人才并维持其不断创新的源泉和长久的竞争力。7.拥有环境优美的滨海旅游休憩基地环境优美的旅游休憩基地是体现现代化滨海城市品味和城市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休憩基地不仅能为当地居民提供休闲、旅游场所,而且通过旅游业带动地区资本、技术、信息的输入,提高滨海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8.海洋经济占主导地位由于不同的滨海城市拥有的资源状况和所处的发展环境与基础不一样,海洋经济的内涵和比例会有差别,但海洋资源和港口交通的有效利用,临港工业和滨海旅游的充分发展,使得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应占居主体地位。9.具有海洋文化内涵城市是靠个性生存和发展的,城市的个性最根本的是来自于城市文化。滨海城市应具有独特的海洋文化内涵,从经济到社会,从基础设施到建筑风格、从行为到习俗等诸方面都应该体现海洋文化的内涵特征。10.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目前最理想的发展模式和观念已经广为人们所接受。具有可2持续发展能力理应成为现代化滨海城市发展的基本要义。(二)城市框架包含的内容及其设计城市不是人口、物质、空间等要素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以人为主体、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以人们的经济社会活动为载体的有机系统。一个城市要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框架设计很重要。城市框架主要包括城市产业体系的规划和设计,城市发展空间范围的时空界定,以及城市文化体系的形成等各个方面。城市框架的设计,对于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1.城市产业系统城市产业是现代城市持续发展的动力系统。从某种层面上看,一个地区的经济发达与否,主要看这一地区的城市化也即是城市经济中的工业化水平如何,而城市中的主导产业一旦确定并走向强盛,自然会辐射到周边甚至更远的农村及其它相邻城镇,带动更大范围的区域经济整体发展。“城市的动力在于经济,经济的动力在于产业”,因此,城市框架设计的重要任务便是根据区域自身优势及其发展阶段特征选择和设计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并通过不断优化升级推动区域经济的现代化进程。2.城市空间结构系统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它本身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结构,其中,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功能组织在地域空间系列上的投影,是城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自然条件和工程技术以及建筑空间组合的综合反映。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组织好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保证城市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实现效益最大化。3.城市文化系统城市魅力来自其与众不同的独具个性的文化氛围。城市的文化资源、文化设施、文化氛围、以及文化发展水平,是体现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城市文化资源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财富,也是城市框架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其发展既要表现为对城市文化资源的保护,同时也要求对城市文化空间的营造,体现为现代文化与历史文化的协调统一。(三)城市品味的含义所谓城市品味,是指人们对城市的大量相关信息进行加工和提炼后而产生的综合评价和总体印象。它包括城市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科技、生态、环境以及市容市貌、居民素质、社会风尚、公仆为政、服务效能、社会秩序、生3活质量等诸多方面内容。可见,城市品味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不仅涉及经济领域,而且涉及人口、环境、资源等多个方面,它体现的是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表达的是从生存型城市向生活型城市转变的思想。不仅包括了一个城市的硬件设施,更加突出的是城市的精神风貌。一个城市,单拥有高耸入云的高楼大厦、恢宏宽广的城市空间、四通八达的交通通信等富足的物质条件,还不能认为它就具有了较高的城市品味,事实上,有品味的城市,除了较丰富的物质支撑外,更重要的是被称之为城市之魂的精神文化内涵,包括城市的文化氛围、精神风貌、文明程度、城市个性和内在凝聚力等地方特色内质的综合,这是城市品味的深层含义。对洞头来说,提高城市品味,就是要按照先进现代化城市品质内在要求来加强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创造先进的现代化城市功能和城市形象。从城市建设的角度看,必须加强城市物质要素(包括土地、房屋、市政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等)及城市环境要素(包括三废治理、生态保护、公共空间、城市小品及标志性建筑等)的建设和系统管理,保证城市发展要素(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等)能持续、高效地发展并站在时代的前列,从而使城市具有满意的运行效率和人居环境。(四)洞头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及提升城市品味的时空范围界定洞头作为温州市的一个县(未来将撤县建区),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同时随着洞头区内深水港口、连陆半岛工程的建设以及未来温州机场的布局,洞头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建造现代化的滨海城区将是洞头发展的内在要求。由于洞头与温州市存在行政隶属关系,洞头对温州经济发展具有强依赖性,以及半岛工程完成后洞头与温州都市区陆域空间上将联为一体等因素,本报告将洞头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及提升城市品味的研究空间范围主要界定在温州市域范围内。同时为了能够进行更广泛的横向比较,在局部研究内容中还将全国海岛县也纳入了研究范围。在时间跨度上,考虑到本研究属于洞头县“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因此研究中以“十一五”时期(2006-2010)为主,但部分内容也涉及到更长的时间跨度。二、洞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判断(一)洞头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态势分析洞头县是全国14个海岛县之一,陆域面积100.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792平方公里。自“九五”以来,特别是近几年以来,洞头围绕建设温州“海上花园”目标,积极对接温州“一港三城”战略,依托海洋、海岛优势和“三港经济”,“构筑大4交通、实施大渔业、启动大旅游、发展大经济”,抓住机遇,积极进取,各个领域的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九五”以来,洞头的经济总量不断跃上新台阶,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如表1.1所示,1995年全县GDP仅为4.79亿元,2001年突破10亿元,2003年GDP达到13.33亿元,年均增长12.04%。人均GDP达到10735元,按现行汇率计算约合1298.07美元;地方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财政总收入由1995年的3666万元,增加到2003年的15132万元,年均增长17.06%。表1.11995-2003年洞头经济发展状况资料来源:洞头统计年鉴,洞头发展计划委员会网站。2.产业结构变动趋向合理化“九五”以来洞头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三次产业比例,如表1.2所示,1995年为30.47:40.51:29.02,2003年为22.19:28.55:49.26。这种产业结构特征表明洞头开始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在三次产业比例发生显著变化的同时,其内部结构也在发生重要变化。如农业中传统农业、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而渔业的比重持续上升。经过近几年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利用海洋港口优势,大力发展临海型工业和实体型企业,加大行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力度,初步形成了以医药化工、鱼粉饲料、水产品加工、电子电器、机械汽配和建筑材料等行业为主的工业结构。第三产业中,商贸、邮政、批发零售和餐饮业、文教卫生等传统行业不断提高,邮电通信、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旅游、金融、房地产、社区服务业等新兴行业迅速崛起,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逐步提高。表1.21995-2003年洞头三次产业比例关系变动情况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第一产业/%30.4733.9733.4335.9433.9933.2429.2424.1722.19第二产业/%40.5138.7338.0332.6431.6229.7824.3524.6728.55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GDP/万元4.796.047.127.608.449.3810.2211.6013.33GDP增长率/%12.5520.520.610.810.814.210.712.915.0人均GDP/元3835483156926077674374618130928310735人均GDP增长率/%27.1625.9717.826.7610.9610.658.9714.1815.64财政收入/万元366646585677625162798639109681258215132财政收入增长率/%19.5727.0621.8810.110.4537.5926.9614.7220.27财政支出/万元5384614675358500907811867153551227714306财政支出增长率/%-5.8914.1522.6012.816.8030.7229.39-20.0516.535第三产业/%29.0227.3028.5431.4234.3936.9846.4151.1649.26资料来源:洞头统计年鉴,洞头发展计划委员会网站。3.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自改革开放以来,利用温州模式的体制优势大环境,洞头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市场化进程。众多国有企业进行了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小企业已全部完成改制。至2003年,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仅2家,占总数的6.06%,其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利税总额和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3.12%、
本文标题: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框架及城市品味发展研究(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72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