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姜国刚,丁玲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E-mail:jggemail@163.com摘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全面分析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提出应通过政府的有效制度规制,将资源作为生产要素纳入到生产函数中,依托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解决经济增长中的资源与环境瓶颈,从长期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关键词:经济增长;循环经济;增长模型;政府规制中图分类号:F224.11.引言2005年3月30日公布的“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指出,由于过度使用,地球上将近三分之二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已经消耗殆尽,人类的生存即将受到影响。我国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表现尤为明显。经济增长的最终目标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果经济增长导致环境破坏而带来的负面效应超过了经济增长本身所带来的福利,经济增长就失去了意义;只有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才有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实现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首要问题。2.经济增长理论回顾斯密(Smith,1776)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最早涉及到了经济增长问题,他认为增长的动力在于劳动分工、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Marx,1885)也阐述了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理论;李嘉图(Ricardo,1817)在《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中提出了认识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概念即报酬递减规律;此外,马尔萨斯(Malthus,1789)、拉姆赛(Ramsey,1928)、杨(Young,1928)、熊彼特(Schumpter,1934)等许多经济学家也提出了经济增长的诸多观点,[1]包括竞争行为和动态均衡的基本方法、报酬递减的作用及其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的关系、人均收入和人口增长率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哈罗德(Harrod,1939)和多马(Domar,1946)的研究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开端,他们认为充分就业是长期稳定增长所应满足的条件;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形成的标志是由索洛(Solow,1956)和斯旺(Swan,1956)提出的增长理论,他们指出哈罗德模型关键的问题在于“生产是在不变的要素比例的前提下发生的”,在对哈罗德—多马理论的缺陷修正的基础上,他们奠定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提出产出的增长来源于资本和劳动投入的增长。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将技术进步归结于外生因素,这意味着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范围之外;而其后的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进行的研究,由于偏重于技术性,数学模型占据重要地位,导致该理论对经济现象的解释力降低。新增长理论源于罗默(Romer,1986)的观点,许多经济学家也进行了延伸性的研究。[基金项目]本论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06JC790019)、黑龙江省青年学术骨干项目(1151G052)、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11522133)部分研究成果。主持人:姜国刚。-1-新增长理论不象以前的理论那样有一个为众多经济学家所共同接受的基本模型,而是由一些观点相似的经济学家所提出的增长模型构成的。[2]新增长理论的主流思路是:经济增长不是外生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由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决定的;经济不需要外在力量的推动就能实现增长;肯定技术进步在增长中的作用,认为内生的技术进步是经济实现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宏观的经济政策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总结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与演进,可以发现,到目前为止的经济学文献在研究经济增长和构造生产函数时,基本上只考虑了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科技进步等要素,[3]普遍忽视了对资源与环境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探讨。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多种经济用途之间进行合理配置的行为。在经济增长的研究初期,由于小农经济与庄园经济是当时的代表,导致工厂工人极度稀缺,劳动力因此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4]随着经济发展,资本、政策、技术逐一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当经济进一步发展到我们这个时代,人类的生产活动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量持续扩大,对生态环境自身平衡的扰动越来越明显,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日益受到破坏,增长的不可持续性日渐凸现,资源与良好的环境越来越稀缺,这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5]而现有的经济增长理论并未将资源与环境纳入到生产函数中去,导致资源与环境成为未获完全报酬的生产要素。3.对循环经济理念的再认识循环经济(CircularEconomy)一词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ClosingMaterialsCycle)经济的简称。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地球和谐共存的经济发展模式,它的要旨是将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过程,所有的物质和能量要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续的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是:“减量化、再循环、再使用”(又称为3R原则),每一个原则对循环经济的成功实施都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减量化原则(Reducing)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再利用原则(Reusing)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资源化原则(Recycling)属输出端方法,通过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本文认为,对循环经济的理解应从更为广义的角度来阐述。循环经济是应环境与资源危机而提出、并进而扩展到国民经济与社会整体的协调发展层面,其发展不仅仅是重视通过技术加强资源再利用,也不是割裂地将循环经济应用于工业、农业、服务业及城市建设中,而是遵循“微观→中观→宏观”的模式由浅及深、由点及面地通过政府的引导使其遵循市场规律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具体地说,即在循环经济建设初期,在企业内部强化清洁生产;进而注重使循环型工业、循环型农业、循环型服务业相互融合,打破产业与行业界限,实行全方位的资源综合利用;同时通过法律法规的强制力和规制力,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机制,使循环经济的理念与制度深入人心,最终形成循环型经济社会。循环经济改变了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以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相容为目标,将资源利用的线性模式转变为“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创建了一种新的经济发展体系与形态,降低了人类社会输入输出对生态环境系统的压力。这种对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与以往的内涵不同,它要求将自然资源纳入经济体系内并作为它的基本要素,采取依靠提高资源环境生产率,通过不断减少生产与消费生命周期全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以及废物产生排放,以实现经济系统的产出增加与效益的提高。这种转变,是一种资源因素导向的-2-转变,即循环经济的实质是将资源与环境要素纳入到经济系统内部,通过资源层级利用的价值创造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与废弃物排放的降低。4.基于循环经济模式的增长模型以往的经济增长理论在构造生产函数时,通常考虑的是资本、劳动、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制度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被认为是决定产出水平的重要因素,通过不同要素的组合,厂商可以进行生产;而自然资源被排除在经济学分析框架之外,没有被纳入到生产函数中,在生产中的作用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6]本部分将在以往经济增长模型中对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引入生产中自然资源投入与资源循环利用率,并将其作为经济增长中的变量,力求从宏观角度全面反映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从而揭示资源循环利用率与长期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模型的基本假设如下:(1)假设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收益不变的特征,即生产函数具有一次齐次性:F(mK,mL)=mF(K,L),对任意的m>0均成立。(2)将自然资源投入作为生产要素纳入到生产函数中。(3)资源循环利用是依托一定的技术条件进行的,且资源循环利用率随技术进步逐步提高。(4)本模型中所讨论的自然资源的投入,实际上已经包含了环境问题。依据是:资源循环利用提高意味着在生产中对自然资源消耗减少的同时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减少,生态环境效益与资源循环率呈正相关变化,因此在生产函数构建中可以将其忽略而不影响模型本身所要反映的现象。基于以上假设,含自然资源投入的生产函数为:),,,(ttttRKLAFY=式中Yt表示第t时期的总产出,A表示技术进步的规模参数,Lt表示第t时期的劳动投入,Kt表示第t时期的资本存量,Rt表示生产中的自然资源投入量。Rt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量,并且从t2期就包含了自然资源和再生资源(本研究分析忽略t1期),其总量满足生产需求的变动;函数关系式为:ttttckrR+=−1式中c表示本期生产中新投入的自然资源量,r表示资源循环率,值在[0,1]之间,在长期趋近于1,k表示上期经济活动中排出物。已知r为资源循环率,则rk为资源循环利用量。假设生产函数是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型的,具有规模收益不变的特征:γβαttttRKALY=式中α表示经济增长中的劳动力增长份额,β表示经济增长中的资本投入增长份额,γ表示经济增长中的自然资源投入增长份额,α+β+γ=1且α·β·γ≠0.省略时间下标,函数可以写为:γβαRKALY=crkR+=经推导可求得“基于循环经济模式的增长模型”为:rKLYGGGGγβα++=-3-在这个模型中,经济增长是由劳动力增长、资本增长、资源循环率提高等因素所引起的。这意味着,当把自然资源投入、资源循环率纳入到生产函数中后,资源循环率将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要想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必须注重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率。从模型中可以看出,我国目前以粗放型增长为主流的增长模式是不可取的,从长期看,资源的循环利用也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因此循环经济模式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实现途径。5.循环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规制经济理论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探讨如何能更有效地配置稀缺品。现代资源配置理论告诉我们,如果产权是明晰的和可交易的,就能产生有效的市场结果;如果某种产品的产权不明晰,其市场交换能力差,价格也就相应的低。[7]环境产品就具有这些特征,环境产品的私人产权(如空气)难于界定,因此环境产品的特殊性会导致无效率;另外,资源与环境还涉及到代际传承的问题,资源耗竭与环境污染不仅损害当代人的福利,也会损害后代人的利益;依据博弈论原理,成功地解决环境问题是非常困难的,尽管个人能意识到保护环境对大家都有益,但他没有任何个人激励来这样做,因此不能期望存在以合作解的形式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8]在这种情况下,单纯的市场机制是无效率的,因此,必须由政府充当后代人的利益主体代表这一角色,通过政府的制度规制来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矛盾的问题;政府规制与介入的目的在于治理市场失灵、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运行效率,所以政府的作用应限于提供良好的制度平台,而不是过多的干涉,否则就会扼杀市场的效率。如果政府强行通过行政指令、计划发展循环经济,则必然造成交易的协调失灵。因为分工是一个互相依赖的投入产出网络,一旦其中某个环节出了问题,整个分工网络就会瘫痪。[9]因此,客观地说,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过多的干预同样是不可取的,政府应该保持一个准则,就是通过充分利用经济、法律等调控手段提供良好的制度平台,使外部问题内部化,而绝不能用行政的方式简单地加以干涉,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针对发展循环经济,我国政府应从以下几方面发挥作用:5.1完善我国自然资源的价格机制目前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个负面现象就是再生资源价格远高于自然资源价值。发达的生产技术使得很多原材料开采、加工制造的直接经济成本日益降低,而各种废旧产品和废弃物的处理技术发展滞后,回收利用的资源相对成本较高,企业出于逐利目的和利益要求而很少使用再生资源,导致了资源循环利用的价值链中断。这源于自然资源等公共资源的“私人”使用与社会付出成本的不对称性,是市场对经济增长社会成本的低估;这种低估靠市场自身的力量是无法修正的,必须通过政府的制度规制来完善。从本质上来说,循环经济在我国得到
本文标题: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74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