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开发中国牛肉产业链所系的忧患意识问题
试谈开发中国牛肉产业链所系的忧患意识问题张英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全国)养牛学分会名誉理事长2012.9.10“牛肉”——活牛的终点,肉加工的起点,“链”的“支点”,也为避免国内学术界把“肉牛”概念搞得颠颠倒倒、真真假假的现象。在“养牛学”中,‘肉牛’专指肉牛品种‘活体’,并与奶牛、役牛品种相对应而存在、相比较而成立。第一部分题解第二部分忧患问题——牛的数量是产业链的基础与源头一、中国牛数:“对(打)折原则”证实问题例一、国内官方(表1)表1《中国统计年鉴2006、2011》牛数万头,%年度20052010后者比前者减少河南1447.01010.2-30.2山东970.7483.7-50.2陕西309.0165.0-46.6全国14175.510626.4-25.0例二、表2FAO公布中国2005年牛存栏数万头,%年鉴国别出版年2005年中国牛数与原(2006)公布数相差比例中国200614175.50中国201110990.8(改)-29.0FAO20119013.4-57.0FAO专家的科学精神、专业操守值得赞赏。中国牛数泡沫破裂从2007年明显开始。二、中国本地黄牛品种——以秦川牛为例1、数量减(表3、表4)表3几个本地黄牛品种存栏数变化万头,%品种1980年代中2010减少比例秦川牛60.042.5-30.0南阳牛80.046.0-42.5鲁西牛40.015.0-62.5晋南牛30.04.0-86.7复州牛2.00.031-98.1表4陕西牛存栏数(2010)与秦川牛不同报道数万头,%年度2010占黄牛%备注陕西牛数165.0国家统计年鉴2011陕西奶牛数55.0陕西黄牛数110.0其中秦川牛数①②③④105.0107.042.516~22.095.597.338.617.3陕西上报2006“统计”2011.9杂志“专论”文国家牛志,2011调查、访谈估计占省总牛10%,占黄牛20%来自“专论”(专业论文)报导的秦川牛数(原文照抄)--专业人员还要坚持扩大泡沫吗?!:“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秦川牛全国饲养量约450万头左右,陕西肉牛饲养总量约270万头左右,其中秦川牛约107万头,占全省肉牛存栏的39.6%,每年向外省区调运秦川牛良种约1万头左右。西镇牛目前存量约15万头左右”。(《中国牛业科学》,2011.9月5期:1~3页;作者:)讨论分析:全国28个省区(不计直辖市),每省平均有秦川牛16.0万头(不计陕西则平均每省12.7万头)这么多饲养吗?文中‘陕西肉牛’意思是除了奶牛而外的所有牛种,包括秦川牛、西镇牛及各种杂种牛。这在牛品种上就打成了一团浆糊。科学是讲究分析的;“陕西肉牛”就是一个经不起分析又很不专业的生造名词!应当说,虚假数据比没有数据更有害!泡沫数字大部由形象工程领导者造起,但以上也说明直到去年还有一些专家朋友搞泡沫数字!2、质量降:1)国营牛场牛体型、体况不如1980年代(等级);2)农村好的公母牛越来越难选;3)黄牛冻精难销;4)存在“掐尖行为”(指成批向省外倒卖高等级本地母牛的行为)。关注影响:1)庞大“泡沫”数字,误导投资,扰乱决策,抹煞保种必要性,是从群体数量基础上“虚化”;2)“掐尖行为”从等级顶端“劣化”群体。这是否会形成地方品种的两大灾难?——事实可能掩盖,但绝不会消灭!第三部分牛肉产业链“源头”问题1、“源头”创新促动产业链——正如陈幼春老师所言:“品种的发展是牛业行业化的起点。”牛肉业“源头”——专用肉牛品种,起高端引领作用:如:美国肉牛业——安格斯品种日本肉牛业——和牛品种中国肉牛业——雪龙、秦宝、科尔沁、大地、新快、上官军乐等公司。2、“源头”创新中的“肉牛”概念问题根据:1)国际肉牛科技知识体系的发展完善与转化实践的历史经验;2)国内外牛肉产业链的发展历程,可以分析看出:“肉牛”概念分为两个层次:①肉牛企业概念;②肉牛专业概念第1、企业肉牛概念:学术上称为“经验概念”,感性、直观,属“前科学概念”,对应于“宰后可出肉的牛”,即“不管黑牛白牛,不论纯种杂种:肥牛就是好牛。”这里,如把‘役牛’换字叫作‘肉牛’,那还不如古人叫的‘黄牛’科学,“古典又现代”!“换字游戏”绝搞不出什么科学创造!第二、专业肉牛概念:学术上称为“理论概念”(科学概念),含有理性、系统性,亦称作“具体-属性概念”;国际上统一对应于实体“专门化肉牛品种”,它具有明确的规定性,也就是对牛品种群体一系列长期坚持科技劳动的结晶,是在此作用下品种群体生物经济学性能进化的结晶!这两方面缺一不可!在这方面,日本专家绝不含糊一丝不苟,才有今天的和牛,值得借鉴!在科学范畴内,“前科学概念”就是一个错误概念(如‘陕西肉牛’、“吉林肉牛”等)。因为,它阉割了纯种与杂种的区别,搅乱了“专用肉牛”与“役(肉兼用)牛”品种在遗传育种学和养牛学科中对两者规定性的本质差别。在肉牛科技范畴中,错误概念泛滥,就势必为科技造假开了路子!这怎能谈得上对产业的科技支撑呢!?应指出的是:陈老师的专著就是很好的专业教材。我们应当铭记:老一辈科学家都很严谨,明晰科学概念,丰富并宏扬优良科学传统,科学思想与国际接轨。然而,令人忧患的是:近些年来,见到在肉牛科技方面,学术倒退,肉牛“企业概念”泛滥,混淆概念常见,“换字游戏”普遍(如把‘黄牛’字换成‘肉牛’)。表明,老一辈发扬的优良科学传统受到严重冲击,现实科学思想与国际“脱轨”了!不是吗?同胞们,中国黄牛的‘黄’字可丢不得!日本专家从不跟风换字!和牛百年不换字Wagyu!看来,有必要正本清源,恢复优良传统,重建“肉牛”科学概念!要知道:——科学概念有目标指引作用,以避免科技方案的随意性和科技行动的盲目性(“肉牛”概念就是人对肉牛品种特征特性认识、理解、交流的思想知识单位。此含义不可以篡改、偷换;因为在学术界是统一的)。——错误概念引致错误方法,导致错误的行动结果;——对科学概念的残缺理解,引致残缺的方法,必然导致科技行动的“实事虚干、虚事实干”,有如民间说法:到处“忽悠”。其所以如此,除了专业操守外,专业基本知识缺乏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导因。3、“源头”中的牛品种问题:我以为就全国说来,要在世界上立足,需要创新建构特色黄牛肉品牌:1)大、中、小型品种都需要,仅大型品种是一误区;而全国“一片黑”也值得再考究;2)“高端引领”在于利用专用肉牛品种,而大宗牛肉还在于杂种群体;需要强调的是:黄牛品种基础母牛群的发展始终是一大限制性“短板”;3)本地黄牛由役用转肉用(型)是一系统工程(新快、万荣):表5成年母牛群肉用指数(BPI)平均表活重kg/体高cm品种类型本地黄牛五大黄牛役肉牛界限日本和牛安格斯牛利木赞牛国际肉牛平均BPI2.63.0~3.3≥3.94.15.06.04.6比例%6780100.0105128154118必要:①群体肉用指数达标(表5);表6按“初级公式”估测的几个牛品种科技含量(指数K满分100)品种安格斯牛日本和牛中国西门塔尔牛新三肉牛本地黄牛K86.061.042.524.212.0②科技含量大提升(表6);③群体整齐度有突破(有待量化)。4)已育成的三个肉牛新品种也要从上述三点不断提高,并与企业联合、提高养牛效益,开发新的产品。科技拿甚么支撑产业:真知识、真技术、真数据!希望还在年轻的同行们身上;应知道,肉牛科学在国际上已经发展成比较完善的科技知识体系,这里来不得半点虚假!祝同行们成功!祝牛肉产业链健康发展!祝大会成功!谢谢大家!抛砖引玉,请加指正!
本文标题:开发中国牛肉产业链所系的忧患意识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797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