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海尔触网转型 案例正文
案例正文海尔触“网”转型: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建设1摘要:本案例讲述了海尔在互联网转型期间,以战略创新为蓝图,开创人单合一双赢的管理模式,将大公司做成小公司,充分发挥小微公司的“在线”机制,让人人都能成为创客;以用户为创新原动力,基于内部强大的研发中心,开创了“世界就是我的研发部”的开放式创新平台,用以汇集全球一流技术资源,加之与合作方的创意合作,建立了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同时,以“人人参与创新”和“人人都是CEO”的两创文化以及“人永远是第一位的”的核心价值观等非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共同构建海尔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关键词:海尔集团;互联网转型;创新生态系统;开放式创新我对互联网的关注最早是在2000年,尽管不知道未来趋势到底怎么样,但感觉企业要么触网,要么死亡。——2013年12月,张瑞敏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0.引言2014年3月,美国著名财经杂志《财富》公布了“全球50位最伟大领袖”排行榜,海尔集团CEO张瑞敏排名第22位。该杂志对张瑞敏有着这样的评价:“他的突破性管理模式创新,把海尔从一个资不抵债的小冰箱厂打造成了世界最大的家电品牌。这种管理模式在西方国家非常罕见,在中国更是从未有过的颠覆。”1(1)由本案例由清华大学陈劲老师、河北工业大学蒋石梅老师、清华大学李纪珍老师,河北工业大学吕平和王自媛撰写,作者拥有著作权中的署名权、修改权、改编权。未经允许,本案例的所有部分都不能以任何方式与手段擅自复制或传播。(2)本案授权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使用,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享有复制权、修改权、发表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改编权、汇编权和翻译权。(3)由于企业保密的要求,在本案例中对有关名称、数据等做了必要的掩饰性处理。(4)本案例只供课堂讨论之用,并无意暗示或说明某种管理行为是否有效。2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海尔集团2014年全球的营业额实现2007亿元3,一举跃为家电产业的“龙头大哥”。那么,张瑞敏领导海尔经历了怎样长达10年的互联网转型呢?是怎样的支撑让海尔立于不败之地呢?海尔触网前后又有着怎样的变化经历呢?1.公司简介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其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是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在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的带领下,海尔从专心致志做冰箱开始,一步步发展壮大。1991年,在全国首次驰名商标评比中,问世仅仅6年的海尔被评为“全国十大驰名商标”。1993年,海尔冰箱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1997年,海尔参加了在德国科隆举行的世界家电博览会,标志着海尔品牌已经在国际市场开始崭露头角。1999年,海尔在美国的南卡州建立了生产厂,五星红旗飘扬在美国的土地上。欧洲海尔、中东海尔、美国海尔……先后揭牌,有更多海外经销商加入到海尔的营销网络中。2005年,中国最有价值品牌评估结果揭晓,海尔以702亿元的品牌价值连续四年位居榜首。2008年,海尔作为北京奥运会全球唯一白色家电赞助商,为奥运村以及国家体育场、水立方、青岛奥帆基地等37个奥运竞赛场馆提供了共6万件绿色节能的创新产品。2009年到2014年,世界著名消费市场研究机构欧睿国际发布的数据显示,海尔白色家电品牌的全球市场份额连续六年蝉联第一。4如今的海尔集团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商之一,其业务范围包括家电、通讯、数码产品、家居、物流、金融、房地产等多个领域。目前,海尔已在全球建立了21个工业园,5大研发中心,19家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2海尔集团官网海尔集团官网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2009-2014年报超过7万人。2014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2007亿元,增幅11%;利润预计实现150亿元,增幅39%,利润增幅是收入增幅的3倍;线上交易额实现548亿元,增幅2391%,体现了海尔互联网转型的成果。52.掌舵人——张瑞敏临危受命,敢于扛起当时亏损147万元濒临倒闭的青岛电冰箱总厂,他是有勇气的;在物资紧缺的年代,带头把76台质量有缺陷的冰箱全部砸烂,他是有魄力的;始终以创新管理和超前战略决策为出发点,不断引航海尔持续发展,他是有智慧的;带领海尔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他更是有远见的。他就是张瑞敏,海尔集团创始人。当然,他也曾不被看好。无论种种赞誉和表彰,或是种种质疑和非议,他都一如既往,不断超越,最终创建了国际白色家电第一品牌——海尔。3.海尔触网,开启管理变革3.1迎接挑战迈向网络化战略自1984年创业至今,海尔以7年为一个战略发展阶段6,具体如图1所示。创业伊始,海尔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严抓质量,专注做冰箱,获得了中国电冰箱史上的第一枚“金牌”,名牌战略阶段由此起步。这一阶段,海尔的管理手段是全面质量管理,从“砸冰箱”事件开始,逐步将“产品质量零缺陷”的理念渗透到每一位员工的心中,构造了“零缺陷”的管理机制。上世纪90年代,国家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海尔开始了多元化发展战略,以“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思路先后兼并了国内十八家家电企业,使海尔在多元化经营与规模扩张方面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一阶段,海尔开始实行OEC(OverallEveryControlandClear)管理法,即每人每天对每件事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和清理,目的是“日事日毕,日清日高”。这一管理法也成为海尔创新的基石。5海尔官网海尔官网图1海尔集团战略演变(TheEvolutionofStrategyinHaierGroup)(图片来源:海尔集团官网)在国际化发展战略阶段,海尔积极响应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号召,坚持走出国门、出口创牌,并提出“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三步走”战略,逐渐在海外建立起设计、制造、营销的“三位一体”国际化模式。这一阶段,海尔推行“市场链”管理,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基础,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行,实现业务流程再造。这一管理创新加速了企业内部的信息流通,激励员工使其价值取向与用户需求相一致。在张瑞敏看来,虽然过去海尔在管理方面不断创新,但仍有很多弊端阻碍企业继续发展。例如,企业在组织结构上实行科层制,用户和市场的信息要层层上报汇总,然后最高长官决策再层层下达指令,延误了信息的时效性;企业将员工招聘进来之后进行培训,让员工认同企业的文化,这样的员工是一个好的执行者,但却不是一个好的创造者,没有了创新的精神;供应链的不完善让众多的企业“为库存生产,为库存销售”,占用了大量资源;传统的企业损益表,只能看出企业经营的结果和表象的盈亏原因,但其深层次的原因并没有得到反映。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得到了极大地改变,互联网时代带来营销的碎片化,传统企业的“生产—库存—销售”模式再也不能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企业必须从“以企业为中心卖产品”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卖服务”,即用户驱动的“即需即供”模式。互联网也带来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企业可以将全球的资源汇集。这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海尔选择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解决弊端。海尔在2005年12月进入了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整合全球的研发、制造、营销资源,开始探索互联网时代创造顾客的新商业模式:“人单合一双赢”模式。2012年,海尔进一步推进变革以应对互联网对传统经济的颠覆,步入第五个发展阶段——“网络化战略”,并提出了“企业无边界,管理无领导,供应链无尺度”的管理目标。3.2人单合一,开创管理新范式张瑞敏不断根据时代的变化来调整战略,在2005年9月提出了“人单合一双赢”的管理模式。人单合一,即把员工和其应该为用户创造的价值、面对的用户资源“合”在一起,而“双赢”则体现为员工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体现出自身的价值。人单合一双赢模式的基础,就是将企业负责的大单解构为每个员工负责的小单,把企业总的用户资源转化为每个员工负责的用户资源单元。从资产方面来说,海尔探索的人单合一,是把企业的资产变成每位员工的负债,员工从无偿占有资产变成有偿负债驱动增值。例如,过去员工出差,企业都有报销标准,出差回来之后直接报销。现在员工出差的所有费用都要进入自己的报表中,如果最后的收入小于费用,这个亏损就由自己负责。这样一来,不该出差的人就不出差了,能够通过视频来解决的问题就通过视频解决,减少不必要的出差费用。从用户方面来说,过去,所有用户由企业来负责,企业负责创造用户这一目标。现在变成全员契约,每个用户都要具体到每个员工身上。海尔叫做“我的用户我创造,我的增值我分享”。员工所负责的社区和用户,包括在网上的用户需求,都由员工自己来创造。满足用户需求之后产生的价值,超利的部分由创造价值的员工来分享。海尔内部有这样的机制,如果达到企业平均利润之后,高出的那一块利润,员工可以和企业分利。3.3用户为本,首推“自主经营体”企业战略决定组织结构,组织结构从属于战略。张瑞敏在提出“人单合一双赢”模式之后,随即开始企业组织框架的探索。过去,多数企业都是金字塔型的。最高领导在上面,一层层下来,最下面的是员工。海尔将其变成一个倒金字塔,员工在最上面,面向市场和用户,负责了解并满足客户的需求,领导在最下面,为员工提供平台、机制和资源。而为了使三角更加稳定,海尔又去掉中间层,将组织扁平化,形成了网状组织。图2海尔组织构架变革对比(TheComparisonofOrganizationalStructureinHaier)(图片来源:海尔集团官网)海尔还在不断的探索,并于2010年在全球首推“自主经营体”尝试。只要员工可以回答清楚四个问题:用户要什么,你能给企业带来什么,你想要哪些支持,你得到什么,就可以申请成为自主经营体。而利润方面,公司采用“超利分享”机制,让员工知道挣得越多,留给自己的也越多。自主经营体的前提是必须以最大的能力去发现用户,有了用户才有自主经营的资源。一位自主经营体的“体主”赵峰自信地说道7:“当我们发现用户的新需求后,海尔的资源都会迅速响应,为我所用,那些昔日的‘大干部’就成了资源的提供者。现在我定制一款新的产品,从开始的设计、研发到投产,最多一个月就可以面市。”在这个全新的组织中,赵峰和所有的成员都是有机的细胞体,这些充满活力的细胞,不断裂变组合成一个又一个具有顽强适应能力的生命体,构成了海尔“人单合一”模式下强大的商业阵营。每一个自主经营体,都是由“体主”带领一群目标一致、相互信赖、具备能力、充满热情的经营体成员,这种协同创新、自主创新,就是自主经营体的本质。赵峰说:“原来工作任务都是由领导确定,遇到困难,就会有借口,反正都是领导安排的。可现在不行了,市场决策权就在我这里,目标都是我自己定的,投入什么样的产品和用户服务方案,这都是我自己的事,它时刻都在考验我对市场的敏感度,现在真是不敢有丝毫的懈怠。”7青岛新闻网海尔从青岛胶州开始实验自主经营体的实际效果,随后全面推广这种组织模式,遵循着“做透样板,复制样板”的准则,近八万的员工被分成了2000多个自主经营体,实现了真正的组织扁平化。3.4人人创客,在线也是海尔人自主经营体可以自组织销售并挖掘用户的需求,这是它的成功之处,但2000多个自主经营体的监督管理和资源供应也是一个大问题。张瑞敏希望员工能够通过自启动、自组织,从产品研发到销售全过程实现与用户
本文标题:海尔触网转型 案例正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798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