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研究及发展初探
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研究及发展初探姓名:徐会敏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技术经济及管理指导教师:周启海20060401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研究及发展初探作者:徐会敏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徐平平.张希.钱媛.杨学成.XUPing-ping.ZHANGXi.QIANYuan.YANGXue-cheng移动支付影响因素分析——国内外移动通信运营商策略对比与研究-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通过国内外移动支付发展现状的对比,分析了移动支付发展的制约因素;同时对国内外移动支付产业的运营模式及发展策略进行分析,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加强产业链的构建和整合,增加用户的可接受程度,提高自身技术优势等建议,供移动通信运营商借鉴.2.学位论文王榕燕中国移动支付商务模式创新2008移动支付是一项富有潜力的移动通信增值业务。它将作为现金支付和信用卡支付的有益补充,丰富现代人的消费支付工具。虽然,中国早在2000年就开始了移动支付业务的尝试推广和试运营,但由于诸多客观以及主观的原因,移动支付这项业务一直未获得与移动通信其他增值服务一样强劲的发展势头。一方面是如火如茶的手机用户增长,另一方面是悄无声息的手机支付市场的尴尬。在中国诺大的移动通信市场中,如何将移动支付这块诱人蛋糕尽可能做大?本文先是介绍了移动支付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通过分析归纳韩国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成功经验,为我国的移动支付发展提供一个可借鉴的模式。通过分析影响移动支付发展的各因素,归纳出阻碍移动支付发展的各类问题。接着通过对移动支付的产业价值链分析、SWOT分析、营销策略分析、移动支付成本收益分析,勾勒出了其中的商业机会;最后从这些商业机会出发,根据商务模式创新理论,定位设计出符合中国国情发展的移动支付商务模式创新主张。本文结论是:移动支付在营销策略相应环节的细化,以及泛行业资源的整合和产业价值链的整体提升,将有很大的作为空间。为移动通信的深入运用提供可借鉴的模式。3.期刊论文移动支付新一代移动通信时代下的支付形式-中国新通信2009,(10)4.学位论文郭玉亭非接触式移动支付的应用研究2006环视目前世界上非接触技术与移动通信相结合的应用,最典型的就是索尼的Felica技术和飞利浦的NFC技术。日本运营商NTTDoCoMo率先走出了一条成功应用非接触式技术的路,它使用的是Sony的Felica技术。与此同时,飞利浦公司结合自有的Mifare技术和索尼的Felica技术,新开发出了NFC技术,目前已经成为得到越来越多主要厂商支持的正式标准。对比我国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业务多是由用户端采用短消息、语音、WAP、USSD等方式提起业务请求,由于需要在线访问银行后台系统,在交易时间上有着较大延迟性,难以满足移动支付尤其是小额支付实时性、便捷性、快速性的要求,而非接触式技术的出现使得0.1秒快速便捷的移动支付成为可能。论文研究的目的就是从应用的角度深入分析通讯运营商应该如何考虑非接触式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从分析技术应用原理、基于该技术特点可行的应用模式、技术方案设计,到如何与市场结合,提出了一套安全、便捷、可行的应用方案。该方案由通讯运营商、中国银联、CFCA、第三方机构深入合作,在WIM卡上利用STK技术,实现WPKI安全体系与非接触式IC卡手机钱包的结合。通讯运营商提供基本的移动通讯网络支持,并为用户提供支持WPKI规范的手机卡及技术支持;中国银联负责移动支付平台和手机钱包管理平台的建设和维护;CFCA提供安全支持,完成各种证书的签发和管理;第三方负责手机钱包商户资源的拓展和接入。由于我国市场有其特殊性,在新技术应用上必须综合考虑宏微观环境。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明确了非接触式技术在我国移动支付领域的应用方法。5.期刊论文张玲.殷建平.李梦君.ZHANGLing.YINJian-ping.LIMeng-jun移动通信环境下基于智能卡的脱线式匿名数字现金协议-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7,29(9)本文基于Schnorr不可抵赖签名算法提出了一个可追踪匿名的脱线式数字现金协议.它使用智能卡作为分布匿名代理,实现了数字现金的动态匿名和兑零的功能;证明数字现金是安全的且满足可追究匿名性;协议的效率比基于盲签名和匿名代理服务器的协议高,可以应用于移动环境下的匿名支付.6.学位论文张培晶移动支付-基于第三方安全支付模式的研究及其实现2005移动支付(MobilePayment)是指利用移动通信终端,通过手机短信息、IVR、WAP等多种渠道所进行的付款、缴费和银行转账等商业交易活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关于移动安全支付模式的深入调查和研究,明确了现阶段移动支付的实际需求和所面临的困难:例如移动终端处理器计算能力有限,无线广域网络带宽有限,移动渠道接入复杂,缺乏具有统一性和普适性的安全支付模式,商家开展移动支付业务成本高等。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整个移动支付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安全认证”和“渠道接入”环节入手,首先,研究提出了基于第三方的2LAYER银行卡移动安全支付模式,该支付模式支持完全意义上的移动电子支付,支持用户密码认证,支持异构银行转账,具有支付灵活、安全的特点;其次,设计和制定了基于该模式的移动支付平台详细技术方案,该方案适应不同等级和类型的渠道和终端的方便接入,保证商家安全而低成本地开展移动支付业务。该文具体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包括:分析与比较有关移动支付模式的研究成果,提出了适合目前我国发展情况的基于第三方的2LAYER银行卡移动支付模式;制定了方便升级扩展和具有较高稳定性的分层化、分布式网状结构的支付平台体系结构;根据解决通讯中速度、安全性要求和对业务的适应性原则,制定了建立长连接封闭系统、后台异步通讯、渠道接入同步处理、链路可备份路由的通讯方案;制定了最大化满足支付平台业务通讯和安全需求的MCPP(mobilecommercepaymentprotocol)协议,该协议整合了易扩展的XML技术和点对点路由技术,具有链路绑定、链路维护、信息路由、支持交易会话、支付安全的功能,可实现多渠道,多银行,多商家的统一接入,保证移动支付的安全高效;结合目前接入渠道和终端的特点,制定了支付平台的具体安全方案,提出了密码分离,银行代理签名,应用层端到端加密,PAM服务器认证等安全解决策略,该安全方案对渠道和终端具有很好的普适性,可扩展性。利用本文提出的基于第三方的2LAYER银行卡模式移动支付平台解决方案,目前已经构建了相应的支付平台,并在此平台上实现了业务应用;即:万博通移动电子支付平台,该平台以万博公司为第三方,连接华夏银行、交通银行,太原火车站,实现了移动电子购票业务。该业务的商业运行,证明了支付平台方案的正确性和实用性。平台USSD接入拨号#*129*95577#,平台WAP接入http://wap.webimation.com.cn/mobile.isp。7.期刊论文武银枝.王荣军移动支付业务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移动通信2007,31(12)文章报告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移动支付平台系统架构和采取的安全措施,研究了现有的商业模式,最后介绍了3G时代接入技术的发展趋势.8.学位论文唐军影响移动支付接受与使用之因素研究2007移动支付是移动通信技术与银行转帐业务相结合的新业务,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的消费需求,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便捷的支付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蕴藏着非比寻常的革命性力量,有将颠覆传统支付方式的趋势,最终深刻改变人们的支付行为乃至消费行为。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有着良好的基础,手机用户和银行卡用户数量都非常巨大,但移动支付使用者数量却相对较少,是什么因素阻碍人群接受与使用移动支付呢?本研究就是基于整合型信息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UTAUT),探讨了影响人群“接受与使用移动支付”的因素。通过文献探讨和现实调研,提出了我们的研究模型。本模型是对UTAUT模型的扩展,新增的两个影响移动支付接受意愿之因素是风险认知和成本。我们通过对移动支付使用者的问卷调查,然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社会影响对移动支付使用意愿有最显著的积极影响,其次是期望效用。而成本和努力期望对移动支付使用意愿没有显著影响,便利条件对使用行为也没有显著影响。另外,风险认知对移动支付使用意愿也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移动支付使用意愿对使用行为有显著积极影响。最后,我们对这些结果进行了讨论分析。全文共五章,第一章介绍了移动支付的定义、优势、国内外的发展现状,然后找出研究目的和问题,以及后续的研究流程。第二章主要做文献与相关理论的探讨,主要包括TRA、TPB、TAM、TAM2和UTAUT等。第三章形成自己的研究模型,并提出相关假设。第四章主要是做问卷的设计及数据收集,然后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第五章得出研究的结论,提出自己研究的贡献和限制,并对后续相关研究提出自己的建议。9.会议论文赵磊.李辉.朱剑.邓凯旭.贺凤香基于RFID技术的移动支付的方法研究2007本文通过对目前移动现场支付体系的研究,针对移动支付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现场支付的几种方法。着重研究了RFID技术以及其衍生的NFC技术,并调研了这些技术方法的应用对移动支付产生的深远影响。10.学位论文汪杨琴移动支付协议安全性研究2007随着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完善,移动终端智能卡技术的成熟和推广应用,电子商务逐渐进入移动电子商务时代。在未来的几年里,移动电子商务将在全球加速发展。移动电子商务要发展,移动支付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移动支付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手段,具有随时随地,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等优势。但安全问题是移动支付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移动微支付是移动支付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微支付安全性的增强,移动微支付将被应用到各行各业,大额支付、移动金融服务也将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本论文的主要目的,就是研究和解决移动支付的安全性,主要研究和设计安全的移动微支付协议。本文所取得的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本文首先分析和比较了各种移动支付技术的安全性,分析了以GSM,3G为代表的移动通信网络的安全特点和安全隐患。并探讨了公钥加密算法椭圆曲线ECC和无线公钥基础设施WPKI在移动支付中的应用前景。2.分析了Payword协议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了MPTP+协议,对MPTP协议进行了增强和完善,使协议的安全性,实用性,扩展性,效率,公平性等各方面都有所增强。提出的MPTP+协议在安全性需求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不同的版本,且MPTP+可以应用到实物商品的大额支付和P2P转账等端到端业务中。3.在MPTP+协议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移动微支付系统,并且从网络布局、管理手段和支付协议等方面讨论了增强系统安全的方法。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d2d691f4-16e7-4c73-969e-9dfb014541a7下载时间:2010年9月24日
本文标题: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研究及发展初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84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