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策略研究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策略研究姓名:赵昆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工商管理指导教师:王瑞金20040411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策略研究作者:赵昆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参考文献(24条)1.参考文献2.张福德电子商务与网络银行20013.王月霞网络化金融19994.谢康.肖静华网络银行20005.舒志军全球网络金融超市的崛起2002(06)6.舒志军中国网络银行的现状、问题及前景[期刊论文]-中国金融电脑2002(9)7.黄正新中外网络银行比较与中方竞争策略[期刊论文]-投资研究2001(11)8.李君网络银行的中外比较、发展趋势及策略选择[期刊论文]-金融论坛2002(6)9.常科构筑协作竞争的平台——加入WTO后外资网上银行的竞争与对策[期刊论文]-商业研究2002(19)10.康书生.潘素昆我国商业银行加快网络化发展的思考[期刊论文]-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1.陈日方我国网上银行业务发展环境及对策2002(05)12.许传龙.袁刚发展网络银行业务的若干思考[期刊论文]-信息技术2002(10)13.姜明.李达我国网络银行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中国金融电脑2002(6)14.李浩中国网络银行发展现状、困境与出路[期刊论文]-中国金融电脑2002(6)15.邵丽君网络银行:现代银行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期刊论文]-甘肃金融2002(11)16.姚文.李才锐论网上银行的发展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期刊论文]-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2)17.说说网络银行的'是非'200318.刘峰论网络银行对传统银行业的挑战[期刊论文]-北方经贸2002(11)19.董丽君.田慧大力开展电子商务时代的网络银行建设[期刊论文]-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20.张颖网上银行:方兴未艾200221.Top1000banksintheworld200022.BillOrrE-banksorE-branches200023.BankofInternationalSettlementsSurveyofElectronicMoneyDevelopments200024.CarolPowerEuropeDiscovers'On-lineBanking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周泽辉商业银行投资网络银行的时机选择——基于Stackelberg产量领导模型的研究-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6)目前几乎所有商业银行都开始开展网络银行业务,其中一部分商业银业不考虑业务的成本收益情况盲目介入该领域.基于此,本文利用Stackellberg模型来分析银行投资网络银行的最佳投资时机选择,投资时机主要取决于银行规模和未来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期望收益主要由银行相对于竞争对手所占的市场份额决定.在存在不确定性的条件下本文分析得出规模大的银行应该比小银行更早的进入网络银行市场,此时大银行就会在网络银行领域占有先入优势,并充当市场领导者.尽管提供网络银行服务的预期收益对于大银行和小银行来说都存在不确定性,但是越旱提供网络银行服务就会具有更多的关于潜在网络银行业务需求的信息,大银行就会因为领导者优势以及信息优势而获得最大预期收益.2.期刊论文杨林岩.周小耀.时鹏将网络银行与银行创新简介-预测2004,23(2)随着信息和通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正在改变着银行业.银行业中出现的新的商业模式正取代旧式的模式,以先进的IT技术引导整个银行业务流程、经营管理模式和功能的再造.传统银行发展网络银行作为新的分销渠道,带来了银行的业务及经营管理方面的创新.同时,网络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这些模式颠覆了传统银行业的一体化经营模式,带来了银行业及金融业的创新.该文从网络银行的发展实际情况着手,分析了网络银行给传统银行带来的创新,并着重探讨了网络银行带来的银行模式的创新.3.期刊论文王远均.杨娟网络银行侵权的归责原则探讨-广西社会科学2004,(11)网络银行是银行电子化的产物,是银行业发展的大趋势.网络银行侵权,就是指在互联网上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通过网络从事的侵害他人民事权利和利益的行为.在有关网络银行侵权行为的讨论中,最为重要的是网络银行侵权的归责原则问题.在网络银行侵权的归责原则问题上,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会损害客户利益,而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又将过分加大银行的责任.因此,网络银行侵权可以适用过错推定原则.4.学位论文王远均网络银行管理体制及监督制度建设研究2007一、论文的主要内容及观点如果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那么网络银行就是网络经济的核心。网络银行是金融产业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相结合而进行金融创新的产物,是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兴网络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子商务的关键与核心,其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5年10月18日,在美国亚特兰大开业的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ecurityFirstNetworkBank,SFNB)是世界上第一家网络银行,当时其存款金额达1400万美元,遍布全美的客户已达4000多家。有关资料表明,1995年以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服务企业纷纷在因特网上建立网站,形成从ATM、POS到无人银行、电话银行,从家庭银行到网络银行的全方位金融电子化服务。在中国,1996年招商银行率先推出“一卡通”网上支付金融服务业务,1998年中国银行进行了第一笔电子交易业务。这标志着我国网络银行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产生的。到2004年底,我国网络银行个人客户已达到1758万户,企业用户已达60万户,网络银行交易量达到了49万亿元。由此看来,网络银行诞生后,以其巨大的优势,得以迅速地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并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而极大地影响、冲击着传统的银行业甚至整个金融业,甚至有人预言传统的银行业将如同恐龙一样会消失。网络银行在影响、冲击着传统银行业等金融产业的同时,也在影响、冲击着非网络环境下形成、发展的传统银行等金融管理体制和监督制度。传统银行等金融管理体制及监督制度能否继续适用于网络银行?是否需要构建新的不同于传统的网络银行管理体制及监督制度?如果不需要构建新的网络银行管理体制及监督制度,那么如何保证网络银行管理体制及监督制度与传统银行等金融管理体制及监督制度的协调?如何体现和适应网络银行对传统银行等金融管理体制及监督制度的挑战?如果需要构建新的网络银行管理体制及监督制度,那么又该如何构建新的网络银行管理体制及监督制度?目前对此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还比较欠缺。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文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由七章构成,提出或回答了网络银行“本体论”、“功能论”、“风险论”和“监管论”这四论。“本体论”:即有关网络银行的基本理论部分,集中体现在第一章第一节至第三节。对网络银行的界定是本文立论的基础。本文在对不同观点进行评析的基础上,认为网络银行是重要的金融主体,是指借助客户的个人电脑、通讯终端(包括普通电话、移动电话、掌上电脑等)或其他智能设备,通过银行内部计算机网络或专用通讯网络、因特网或其他公共网络,向客户提供金融产品与服务的银行。网络银行具有一般企业、银行、网络的共同属性,又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其中,网络银行的企业性是网络银行区别于非企业类主体的主要标志,网络银行的银行性是其区别于非银行类主体的主要标志,而网络银行的网络性则是其区别于非网络主体的主要标志。然后,本文进一步探讨了网络银行的种类、标准、条件、演变及其原因,认为网络银行可以分为本国的网络银行与外国的网络银行、负担银行与直接银行、全能型网络银行与特色型网络银行、法人型网络银行与非法人型网络银行、金融主体类网络银行、非金融主体类网络银行与混合类网络银行,认为提供网络存取款业务是网络银行最基本的判断标准,认为网络银行除应具有商业银行的一般条件外还应具备作为网络主体的特殊条件,认为影响网络银行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包括信息网络技术、金融资本高度集中、金融创新、法规的国际化、网络银行的竞争优势等。“功能论”:即有关网络银行作用的部分,集中体现在第一章第四节。本文认为网络银行的功能一般是指网络银行所具有的积极的正面的有利的作用或活动,认为应从网络银行系统整体出发进行考察其功能,认为网络银行的功能与网络银行的结构存在内在的密切联系,认为网络银行在具有基本功能、显性功能、正效应的同时还有辅助功能、隐性功能和负效应。网络银行的基本功能指直接满足一定的主要目标要求的功能,包括便利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中的支付、提供存款业务功能、提供网络支付业务功能以及提供网络贷款业务功能,其辅助功能指保证实现基本功能所附加的功能,包括信息查询服务功能、网络理财服务功能等。网络银行的显性功能指网络银行的参与者所希求并知道的功能,网络银行的隐性功能指未被希求也未被认识到的功能,隐性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显性功能。网络银行的正效应主要指存款、贷款、支付、结算、提供理财业务、提供咨询服务、提供代理服务等功能,其负效应主要指其风险性后果(如承担的损失、成本、费用)。“风险论”:即有关网络银行风险的部分,集中体现在第一章第一节。本文认为,如果说任何经营活动都有其风险,那么作为银行的网络银行则具有不同于其他经营活动的更高的风险,而且这种高风险还具有系统性、传染性乃至于全球性,这种高风险是由商业银行经营对象的特殊性(即其以货币资金作为经营对象)、高负债和信息不对称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如果说在非网络环境下,银行等主体仍然存在风险,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严重的后果,带来惨重的损失,其典型表现是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那么在网络环境下,网络银行可能具有比非网络环境下的银行更大的风险,遭受更大的损失,其主要原因是网络银行依赖于现代网络技术及其运用,具有信息服务性、数字性、技术性等特点,同时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够健全。“监管论”:即有关网络银行监管的部分。这是本文的重点,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第五节,主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为下文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认为网络银行管理体制是指有关网络银行管理的组织形式、管理机构的设置、管理权限与职责的划分、调节机制、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制度体系,其核心问题就是“责、权、利”关系的问题,而网络银行监督制度则是指有关规范和调整涉及网络银行检查、监测和督促活动方面的制度,因此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与其他管理体制及监督制度相比,网络银行管理体制及监督制度具有自己的特色,主要包括被管理监督对象上的网络性与功能性、管理监督主体上的多元性、管理监督的内容、范围与方式上的“四全性”。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四、五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主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主要论述了网络银行管理体制及监督制度的理论依据、历史根源、国际比较与现实基础。第二章进行理论依据与实践意义的探讨,主要从经济学、法学、金融学、管理学等理论上回答是否需要构建网络银行管理体制及监督制度、需要构建何种网络银行管理体制及监督制度、构建网络银行管理体制及监督制度的现实意义等问题。在是否需要网络银行管理体制及监督制度的问题上,应注意将网络银行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结合起来考虑,应全面地长远地考虑网络银行的影响因素。在需要构建何种网络银行管理体制及监督制度问题上,认为应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中介组织对网络银行的监管功能,将政府部门监管与中介组织监管有机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协同作用,以达到最佳的监管效果,认为应优先选择功能型监管模式,同时应适当兼顾、汲取机构型监管模式、目标型监管模式的优势,主张将企业组织结构应用于网络银行管理体制及监督制度建设中去。同时,还分析了构建网络银行管理体制及监督制度的现实意义。第三章进行纵向研究,在对国外及国际性网络银行管理体制及监督制度的演变及其原因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各国(或地区)的网络银行管理体制及监督制度是建立在传统的银行管理体制及监督制度基础之上的,是传统银行管理体制及监督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现的,继承了传统银行管理体制及监督制度中适合于网络银行发展的合理因素,但为适
本文标题: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策略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84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