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引水冲污治理1引水的主要技术问题1.1引水水源及引水路线的确定苏州位于太湖流域的中心区域,以平缓的平原地形为主,呈西北高、东南低的总趋势,其境内河道纵横交错,湖荡密布。根据苏州地区的地形特点及水流特性,苏州市引水冲污的水源可为长江、太湖、京杭运河及阳澄湖。长江最大洪峰流量为9.26×104m3/s,最小洪峰流量为0.462×104m3/s,多年平均洪峰流量为2.87×104m3/s。长江水量充沛,水质良好,自净能力强,长江江苏段水体水质基本在Ⅲ类以上。太湖流域面积达10000km2,湖面面积为2340km2,容量为50×108m3,多年来由于上游补给水不理想,加上沿湖城市污水排放失控以及周边农田使用化肥、农药造成近岸水域受到污染,水体呈富营养化状态。当然,若实施“引江济太”,则太湖水质可望有所改善。京杭运河的交通污染已不容忽视,再加上近年来运河两岸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运河成了城市的泄污通道,京杭运河苏州段的水体水质基本为Ⅴ类。阳澄湖位于苏州市东北面,水质较好,但进出阳澄湖的大小河道无以计数、难以控制,使水量补给较为困难。根据以上分析,“引江济太”后的太湖可作为苏州的引水水源,但是苏州对太湖没有直接调控的权力,实施从太湖引水比较困难。长江具有良好的水质及充沛的水量,并且望虞河将作为“引江济太”的清水通道,其水质不低于Ⅲ类。据太湖局《引江济太调水试验方案》的分析,望虞河在一般水情年份下的引水量可达25×108m3/a,而且望虞河与苏州外城河相连的十字洋河位于外城河的西北角,引水可以顺天然地势流入外城河,且十字洋河两岸均无较大的工业污染源,人口密度较小,沿途的分支河流也较少,因此苏州可以长江为引水水源,从琳桥港引水经十字洋河入外城河。1.2引水方案的确定①引水量的确定河网地区水质变差的主要原因是往复流、流速缓慢和滞流,所以引水流量的大小关系到是否能真正改善水流流态,以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作用改善水环境。苏州市古城区河道主要由环绕苏州的外城河、三纵三横的内城河以及14条(6进8出)进出外城河的河道组成。从十字洋河(14条进出外城河的河道之一)引水以后,外城河水位被抬高,其余河道(另外13条河道)将可能成为出水河道,而且除相门塘、葑门塘可设闸外,其余均为通航河道,不宜设闸控制流量。若根据可衰变污染物的水环境容量确定引水水量则较困难,因此采用了试算的方法确定引水水量,分别对十字洋河引水20、30、40、50m3/s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引水流量达到30m3/s后,CODMn和NH3-N值随引水量增加而减小的幅度开始变小。根据引水目标(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苏州外城河的水质不能劣于Ⅳ类)和经济效益分析,引水量过大会增加一次性投资,带来今后设备的闲置,而且年运行费用高(每增加10m3/s的引水量,抽水泵站的年运行费用将增加约68.6万元),此外还会引起外城河东线的水流流向改变、流速减小,致使水流顶托和局部滞流,而较小的引水流量带来的水体自净作用不足以改善外城河的水质状况。因此,笔者认为十字洋河引水流量为30m3/s较合理,同时应拓宽杨林塘,利用长江潮汐把长江水通过杨林塘补给阳澄湖,抬高阳澄湖水位,减小外塘河的出流量。引水后外城河全线流速均有所提高,枯水年引水期平均流速约为0.21m/s,平水年引水期平均流速约为0.17m/s(维多利亚河的环境等级标准中认为河流平均流速达到0.1m/s以上即可起到水环境保护的作用),枯水年大约4d可以使水质达到设计要求,平水年约需8d,考虑到尽量减少运行费用及充分利用水体的环境容量,可以采用间歇引水方式进行引水调度。②引水中污染源削减问题“引水必先治污”,截污治污最终应达到不依靠引水就能保持已改善的水体水质,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治污不可能一蹴而就,然而按计划分步削减污染源却必须先于引水或与引水同步进行。摘要:通过对苏州外城河引水进行水污染治理的可行性研究,讨论了引水冲污的几个主要技术问题、环境和社会效益及其存在的问题。关键词:水环境治理引水冲污污染源环境效益引水冲污治理
本文标题:引水冲污治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851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