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系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系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研究姓名:李鸿江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体育教育训练学指导教师:黄汉升20060601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系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研究作者:李鸿江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卢绍群.江百龙.LUShao-qun.JIANGBai-long高等体育院校教育改革之管见-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2)结合高等体育院校的现状,就高等教育改革的态势,教学改革需要明确的几个观念,关于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教育思潮等进行了论述,对研究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2.期刊论文冯玉军.FENGYu-jun论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5)衡量体育人才质量的差别不仅在于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更在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人文素质又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通过对高等体育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制约因素的分析,剖析人们对体育院校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3.期刊论文赵红.单琨.ZhaoHong.ShanKun高等体育院校健美操教育课程改革研究-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26(3)根据目前高等体育院校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和培养目标的更高要求,体育院校健美操教学要变革教学模式,扩宽培养目标,加快课程改革步伐,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为实现健美操教育课程的多元化,打造复合型健美操精品人才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4.期刊论文卢绍群.江百龙高等体育院校教育改革之管见-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14(5)1.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态势我国高等院校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催动下所发生的变革,主要表现在如下4个方面:(1)办学模式社会化.其形式有:学企结合型(即成立二级学院、区域联合办某种专业、联合定向培养人才等);基金会型:即建立院校董事会,成立院校发展基金;公办、民办结合型;组建联合船队、实习基地等;本院校社会化型:把后勤服务、校办企业推向社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等.5.期刊论文甄利芳高等体育院校篮球人才培养道路的思索-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2)根据当今高等体育院校篮球人才培养方式的现状分析,对高等体育院校篮球专业的授课模式进行了理性思考.就如何提高篮球运动员的能力问题,拓展了教育手段,对教育改革方法提出了建议.6.期刊论文马兴亚.MAXing-ya对高等体育院校课程改革相关理论问题的几点认识-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1)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已经成为共识.教育的目标、价值都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从核心开始的改革--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规律;课程受更高一级的规律制约而不取决于教学规律的论断,是当前课程核心论的一个理论依据,因而课程改革是包含以前意义上的教学改革在内的更高层次的教育变革.7.期刊论文李可.魏亚栋.LiKe.WeiYadong关于高等体育院校排球普修课教学改革的调查与研究-中国体育科技1999,35(10)通过对高校排球普修课教学状况的分析和对中学排球课现状的调查,对教学内容、课时、设备等现状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重点内容课时分配不足及技能培养不够,指出当前教育改革的必要性.8.学位论文刘向阳我国体育院系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2006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呈现了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的特点。作为我国高校体育支柱型专业之一的运动训练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规格及要求上却显得单一化、陈旧化,无法满足现实社会对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多元化需求。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途径,作为连接教育制度与教育过程的“纽带”,它常常成为历次教育改革的焦点。长期以来由于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专业特点不鲜明、课程重复等等原因,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出口”过窄,影响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我国体育院系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进行研究,不仅反映了社会对运动训练专业人才的高标准要求,而且有助于推动高等体育院校的整体教学改革,同时也是保证人才质量和规格的核心。本研究以我国体育院系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文献法、比较分析法、特尔菲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言,主要对我国体育院系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国内外关于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研究状况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对我国体育院系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的理论基础作了论述;第三部分对我国体育院系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我国体育院系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运用特而菲法对运动训练专业的培养规格目标进行了细化分类,再结合课程与培养规格目标交互效应分析的问卷调查,对课程进行了优化和选择,最后重新构建出了一套合理、优化的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方案。为我国体育院系运动训练专业的课程设置改革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和参考。结论:1.我国运动训练专业的课程设置改革,应以市场为导向,突出以人为本,压缩重复内容,整合必修课程(如公共必修类的政治理论课程),使选修课程小型化,重视前沿知识,使各类课程有机结合,发挥整体育人效应。2.在分方向任意选修课中增设人文与科技素质方向,增加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类知识、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知识在课程中的比例。3.改变过去运动训练专业与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趋同现状,在专业必修课中开设具有专业特点的课程,如教练员学、运动竞赛学、运动训练管理学等,有利于专业业务素质的提高和专业知识结构的优化,使课程体系呈现出运动训练专业特色。4.增加公共必修课中自然科学类知识的比例,如高等数学课程,能够使学生掌握自然科学相关基础知识和科研教研方法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科研教研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故本研究将高等数学列入了公共必修课程中。建议:1.必修课程综合化,选修课程小型化。2.增强社会适应能力,限选课程“模块”化。3.利用校本资源和地域特点,开发特色课程。4.加强和完善实践环节的监控力度和评价尺度。建议将实践环节的教育实习分为教学实习和运动训练实践两个独立的阶段在不同的学期分开进行。9.期刊论文陈西玲.CHENXi-ling高等体育院系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思考-体育学刊2008,15(6)虽然体育行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较迟,但已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场地工、体育经纪人3种行业列入国家职业大典,体育行业各项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全国发展很快,势头良好.高等体育院校应发挥院校优势、加强教学改革、优化职业培训资源、开发社会资源,积极促进高等体育院校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开展.10.学位论文史振瑞对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篮球专业师资队伍现状的研究2006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办学的永恒主题,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当前影响高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高等教育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具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本文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院,成都体院,西安体院,上海体院,广州体院,天津体院,哈尔滨体院,山东体院的篮球教师的基本情况、教学情况、科研状况、职后教育、待遇及健康状况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篮球专业教师的年龄结构基本合理;但性别结构比例失衡,男教师远远多于女教师;学历、职称结构不合理,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相对较少;学缘结构单一,78.7%的教师工作于原就读院校。2.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篮球专业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偏高,半数以上教师的周教学工作量在18学时以上;教学训练方法多为常规教学法,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不多;教师工作态度认真,具有较高的敬业精神,专项理论技术水平高;应增加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为教师的教学、科研创造良好环境。3.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篮球专业教师职后教育的时间和次数均较少,参加培训的人数不多;41-50岁年龄段的教师发表论文数量最多,但总体上高质量论文较少;住房条件较差、工资待遇较低;教师健康状况良好。建议: 1.转变主管领导思想观念,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2.加大对职后教育工作力度,增加资金支持。3.创造有利条件,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4.了解专业前沿知识,改进教学训练理念。5.努力提高我国体育院校篮球教师的科研水平。6.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f53e74f4-849f-4d91-b217-9e19005adbee下载时间:2010年10月24日
本文标题: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系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86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