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战后台语诗ê世代发展kap典律建构——以南部台语诗人社群做研究场域
楊焜顯ê論文140戰後台語詩ê世代發展kap典律建構──以南部台語詩人社群做研究場域楊焜顯彰化師範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生【作者簡介】簡歷:現任台中縣梧棲國小教師彰師大台文所碩士班研究生台文戰線社社員台語詩人2009年A-Khioh賞tio̍h獎作品集141摘要本文提出引導台語文學發展ê史家、作者、編者、運動者,大量集中「南部人」ê現象,呈現1種濁水溪以南ê「非台北觀點」區域文學發展特色。首先以「世代發展」論點,追蹤戰後南部台語作家之間關係世代分期是雙世代/3世代、對「世代交替」之間所產生變化因果ê「話語」辯證,以及看辯證清明以後,雙世代之間tī結社、研究、教育、創作、編輯、運動等方面,合力共創台文場域「文化資本」phong-phàiê累積發展。第二部分論析南部台語詩人「世代交替」現象發生後,tī詩作書寫發現in將「創作血緣」連接日治開啟到戰後ê「鹽分地帶作家」ê在地創作傳統;將「文化血源」上接當地ê平埔先民,1種「甘願做番」ê「西拉雅認同」。Ia̍h將「書寫根源」釘根南部ê山河風物、人物文史、城都海洋ê觀照。Tsit種uì歷史、土地kap文化肯認ê地誌詩、人物詩、族群詩等「在地書寫」集體創作,反對以往「空白」、「缺席」、「斷層」ê歷史,展現1種深沉思考ê「文化認同」立場kap「抵殖書寫」ê反殖精神。並且論析雙世代之間透過年度文學選ê編選,慢慢形成1種辯證協商ê經典化詩作ê評選典律,對台語詩ê演化,甚至整個台語詩壇ê創作方向,產生「典範轉移」ê影響。第三部分就親像南部區域tī台灣歷史發展中,有「開台」歷史發展ê地位kap貢獻;現今南部區域「台語詩人群」tī目前台語詩寫作kap運動發展史上,ia̍h展現出「開台」氣勢ê地位kap貢獻,tsiâⁿ做台文文藝復興ê「梅迪奇」中心。本文ê結論是奉獻咱開發ê「母語文學新球根」,hō͘台灣文學真正正名發展。關鍵詞:文化認同、世代交替、典律、南部台語詩人群、梅迪奇效應影響焦慮母語是民族ê靈魂,文化ê命脈,認同ê標記1。--鄭邦鎮1鄭邦鎮,〈疼母語‧愛文學〉,《愛‧疼‧惜:2008台語文學展專輯》序言(台南:國家文學館,2009),2。楊焜顯ê論文142一、起話頭:台文界ê下港「南部人」真正濟Ğ˘ğέ͛͛ᘹೇᎸteh湠ॲ台灣文壇經過1977年ê「鄉土文學論戰」、1979年ê「美麗島事件」、1987年ê「解除戒嚴」等事件ê發生,造成「台灣意識」、「本土化」、「主體性」等觀念提倡kap追求行動,不但造成政治上連帶mā產生文學界ê影響,「台灣文學」主體正名。Tī即款情勢演變之下,「方言文學」起步、「台語文學」發展,tī30外冬來產生由「量變」所帶動ê「質變」。1970年代首先由林宗源kap向陽開始試用台語來寫詩。到1980年代林央敏、黃勁連、陳明仁、李勤岸、宋澤萊,陸續加入台語詩創作加運動ê行列。台語語言學家洪惟仁tī1989年成立「台語社同人會」,發行《台語文摘》,開始行出「台文運動-文學團體-台文雜誌」ê新發展路線。1990年代大興,1991年有「蕃薯詩社」-《蕃薯詩刊》、「台文通訊社」-《台文通訊》;1992年有「學生台灣語文促進會」-《台語學生》;1995年有「台語文推展協會」-《茄苳》;1996年有「台文罔報社」-《台文罔報》;1997年有「菅芒花台語文學會」-《菅芒花詩刊》,mā舉辦台語學習班、演講會、吟唱班、台語文藝營等等ê推廣活動。另外,「笠」詩社、前衛出版社、《臺灣文藝》雜誌、自立報系副刊、民眾日報「鄉土文化版」等傳播媒體,mā做伙共同經營台文文藝復興ê希望工程,tītsit種時代語境影響之下,培養出1990年代中期以後「台文新世代」ê出現。Ğ˟ğгဦᝋ˧ጯĈঙtīέᄬ͛ጯĶүछгဦķêݑొˠ̖2008年4--月tī國家文學館所舉辦ê「愛‧疼‧惜:2008台語文學展」,ē-sái講是上新1擺台語文學所累積ê創作資產大整理,是迎向「讀者反應」ê文化行銷。分主題展示ê展覽區上尾1區是台文作家ê「作家地圖」。將作家相片清楚標示tī出世ê縣、市邊--á。老--ê、少年--ê、tsa-po͘、tsa-bó͘,lóng是認真寫作、拍拚運動台文ê女史、英雄。突然suah發現地圖頂面南部縣市因為台文ê「人tsiah輩出」,「人頭」真濟。uì早起步寫白話字劇本ê台南林茂生博士(1887-1947),到真「幼齒」著寫台語詩、研究台語小說ê嘉義呂美親(1979-),「十九、二十、二十一!」,已經hāⁿ過3世紀ê光陰!莫怪烏陰天過去,新光景顯目。本文用「濁水溪」來做界線,下港ê「南部人」有影真濟--neh!但是到底濟到有juā濟?比例有若kuân--leh?我將「作家地圖」--ni̍h出現ê56位台文作家,共分縣、市做統計ē2:2本表縣市區別分法,參考封德屏主編,《鄉土與文學:「台灣地區區域文學會議」實錄》(台北:文訊雜2009年A-Khioh賞tio̍h獎作品集143縣、市人數作家名姓北基宜5宋非我、陳昭誠、黃元興、劉承賢、王貞文桃竹苗3江秀鳳、陳金順、A-hi(陳廷宣)中彰投11賴和、賴仁聲、張聰敏、蕭平治、林武憲、康原、洪錦田、陳明仁、楊照陽、向陽、路寒袖雲嘉南25林茂生、蔡培火、鄭溪泮、蔡秋桐、許丙丁、莊柏林、陳雷林宗源、胡民祥、黃勁連、許正勳、王宗傑、李勤岸、宋澤萊、林央敏、周定邦、方耀乾、林沈默、陳建成、陳正雄、柯柏榮、林文平、周華斌、呂美親、鹿耳門漁夫高屏澎10崔根源、沙卡布拉揚、顏信星、藍淑貞、張春凰、清文(朱素枝)、鄭雅怡、陳豐惠、蔣為文、胡長松56人--ni̍h若koh將江秀鳳、王貞文、陳金順3位目前lóngtuàtī台南縣、市,而且投入南部台文活動ê作家加--落-去,「雲嘉南」地區ê作家人數就到28人,佔總數54人當中behuá52%,超過tsi̍t半ê比例!若koh將「高屏澎」10人算入就到38人,佔總數54人當中達到ê70%,已經超過三分之二ê比例!下面若縮小文類khǹgtī「台語詩」範圍來對照,《2006台語文學選》、《2007台語文學選》、《2008台語文學選》3本年度台語文學選新詩類,總共入選33首台語詩,其中ê27首lóng是「目前ê」南部詩人所「完成」ê,更加ē-tàng看出tsit種「詩人詩作」集中南部ê發展現象:詩人出生年出生地原鄉2006入選2007入選2008入選詩人出生年出生地原鄉2006入選2007入選2008入選李勤岸1951台南縣新化鎮ˇˇ陳正雄1962台南縣柳營鄉ˇˇ宋澤萊1952雲林縣二崙鄉ˇ陳秋白1963台南縣馬沙溝ˇˇ張德本1952高雄市ˇ柯柏榮1965台南市安平區ˇˇˇ吳正任1953高雄縣田寮鄉ˇ陳金順1966桃園→台南永康ˇˇˇ林央敏1955嘉義縣太保市ˇ林文平1969嘉義→高雄縣ˇ擔任編委ˇ周定邦1958台南縣將軍鄉ˇ周華斌1969台南縣新營市ˇˇˇ方耀乾1958台南縣安定鄉ˇ擔任編委ˇ胡長松1973高雄市ˇˇ誌社,1994),2。楊焜顯ê論文144陳建成1961台南市ˇ李長青1975高雄市ˇ對現在ê發展實情來看,tsit種集中現象,koh呈現出台語文學ê兩種內在脈絡:1.南部>中部>北部ê台語文學創作重心ê發展現況2.大量中山高、台鐵西部幹線沿線附近kap以西ê「海口作家群」為主無論詩人ê人數、詩社詩刊ê群聚效應、詩歌創作力kap引領詩潮、詩風轉向、大學台文系所制度建構ê完整性、台語文學研究學術化、台文ê「文藝大眾化」推廣創意……等等,交通動脈附近以西海口之間ê南部詩人成長原鄉,保留台語原味、原腔,khah無因受華語影響造成語言變異、文化同化suah來母語失落ê現象。Tsit種tī濁水溪以南ê雲、嘉、南、高、屏大南部地區,看著台語文學發展內底「非台北觀點」ê「下港人」創作群集中出現現象,ká-nákoh回轉、重複明、清時期漢人台灣拓墾開發史仝款,對台南府城開始由南到北漸漸ê發展、繁榮。南部因為開發早,政經文教發達,以台語為主ê漢人四百冬所累積ê語言文化、歷史人物、古蹟地景、傳奇故事、族群濫血、小吃藝品……底蒂深厚,提供phong-phàiê在地書寫主題,hō͘作家寫出多元ê文類創作,培養出濟濟tī古典詩時期、日治後新文學「鹽分地帶作家」到戰後寫實文學等寫作傳統典範,tse是釘根深耕、拓墾開發「早熟」地區ê新歷史現象,ia̍h是人文地理學--ni̍h所發展出來ê「台灣『台文』奇蹟」!南部m̄是邊緣,是台文ê中心;南部m̄是國境之南,是台文ê府城。Tse是過去、當今3世紀--ni̍h,濟濟南部台語文人將台文香火,1代湠過1代,所起造ê母語文學傳統,行入南部ê台文花園,心ē開四季紅ê花蕊,台文puh-íⁿ迎春天!二、南部台語詩人ê世代性發展本節beh來講南部台語詩人世代性發展:談論世代ê定義以及世代分法ê情形,以3本年度文學選編輯序言做觀察,分析雙世代之間對「世代交替」所發出ê辯證看法以及廓清疑點後合齊同心ê運動新出發。Ğ˘ğέ͛Ķ͵̶ഇķkapĶ͵Ϲആķê៍ᕇᙋ「代」、「世代」(generation)是法國文學社會學家RobertEscarpit所提出ê研究視角,i認為文學生產是1个作家群ê事實,tsit陣人mālóngētú著老年2009年A-Khioh賞tio̍h獎作品集145化、少年化、人口變濟、人口減少ê問題。「世代」ê觀點是講有1陣作家ê出生年代,相差不多lóng集中tī某1段時期;或者是某一个時期真明顯集中出生tsi̍t大批作家。文學史每隔1段時間就ē集中出現1陣作家群體、創作高峰,有無一定sio-siāngê創作方法kap作品樣式,產生1種變化ê週期出現3。1兩種台文世代分期ê看法台語詩對七○年代中期發展到,iáu-bē到40冬。李勤岸tīi擔任總編輯《台語文學選》序言內底,講出種「世代交替」出現時孤獨心情:今年入選e作家前行代只tshun長青作家陳雷,其他lóng凋零殆盡。中生李勤岸發出問號講,是因為出現1種對台語文學「世代」切分方法,世代名稱斷代ê分年期限《2006台語文學選》入選作家人數taⁿ20071ê代mātshun4个(胡長松、周華斌、陳金順、呂美親),其他12个lóng是新生代。Tsekámē-sái講台語文學ê世代交替已經完成?作家kám有世代交替tsit款代誌4?ēán-nehāmi心底ê看法無相仝。陳金順、施俊州所主編ê《2006台語文學選》,有提出台文作家「世代」ê分期初胚,將冊內入選ê新詩、散文、小說ê戰後台文作家,以發表作品ê起始年做為分期ê判準,大概以10年1期做為斷代ê依據,分做「前行代」、「中生代」、「新生代」3个世代5:前行代1990年之前開始發表作品、胡民祥、陳雷、林央敏、宋澤萊李勤岸、陳明仁6人中生代1李長青、周華斌、991-2000年之間開始發表作品藍淑貞、王貞文、陳正雄、陳金順、周定邦、胡長松、林文平、方耀乾10人新生代2001年之後開始發表作品A-hi(陳廷宣)、Voyu7柯柏榮、張翠苓、TaokaraLâu(劉承賢)、崔根源、楊焜顯、吳正任人以上ê世代分法,到了李勤岸總編輯《2007台語文學選》(金安,2009),itī序在我看,台語文ê世代形成可能無hiah-ni̍h緊,10年就產生1代,因為言中發出1種「前行代」者ê自我歷史反思,提出「雙世代」分類ê觀點:台語文發表ê空間有限,出冊困難,rewarding真少,beh形成1个世代可能ài超過20年ê時間。因此我認為kan-taⁿē-tàng分做前行代kap新生3參考朱雙一,《戰後台灣新世代文學論》(台北:揚智,2002),2-3。4李勤岸:〈台語文學年年有魚——序《2007台語文學選》〉,6。5陳金順,〈起行〉,《2006台語文學選》(台南:府城舊冊店,2007),6-7。楊焜顯ê論文146代。若án-ne分,就是前行代1个,其餘lóng是新生代。án-ne看來,台語文e世代交替suahná親像已經完成--ah6?taⁿsuà「中生代」-「新生代」是九○年代中後期到接出現--ê,i認為合做認為文學世代交替大約每隔35年(人一生歲壽êtsi̍t半),ē出現其實年時,陳金順編選《台語詩新人選》、方
本文标题:战后台语诗ê世代发展kap典律建构——以南部台语诗人社群做研究场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86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