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项目十平遥古城山西省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现场考试景点之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让学生了解平遥古城的景观构成及概况,熟悉古城的景观及其特色,理解古城独特的世界遗产地位和文化价值,学会针对不同的游客进行平遥的讲解,提高导游词撰写与表达能力。实训步骤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示范讲解由同学和老师进行点评进行阶段考核根据讲解重点撰写导游词通过小组讨论确定讲解思路讲解重点概况城防建筑世遗评价讲解方法推荐•简述法将平遥古城的概况简要地叙述,以阐述古城的价值及其所蕴含的文化。也可以通过叙述平遥古城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唯一性体现古城独特的内涵所在。山河千里图,城阙九重门.不观平遥城,安知古城尊.古城墙按照相传的“山水朝阳,龟前戏水,城之修建,依此为胜”说法,取神龟“吉祥长寿”之意,筑为“龟城”。灵龟的解释•设计者为平遥城设计了六道城门,每道城门外各有一瓮城。•北门瓮城是灵龟之尾,南门瓮城是灵龟之首,而且在其两侧各有一眼水井,来象征龟的双目。•东西城墙各有两门两瓮城来象征灵龟的四条腿,瓮城的门大都朝南开,唯有下东门的门与城门正对,开在东方。据说平遥古城是一头正欲向南爬行的灵龟,为了不让它带走灵气,设计者便把下东门的瓮城城门与十里外慈祥寺麓台塔同建在一条直线上。这就象征着用一条想象中的大绳将灵龟左后腿栓在这座麓台塔上。从御敌角度来看这似乎欠妥,但是灵龟就可以永驻于此了。•分析法通过分析古城各城防建筑的功能作用,再现战争年代古城对保一方平安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怀古与追思加深游客对古城的印象,从而产生不虚此行之感。瓮城瓮城早在商代就已出现,因为大多状似大瓮所以形象地称之为“瓮城”。瓮城是军事防御体系中重要的建筑,也隐含如果敌人进入瓮城便来个瓮中捉鳖的寓意。平遥古城高约12米,地基宽约10米,顶宽为3-6米不等,足以拒来犯之敌于墙外.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距今已经有2700多年的历史了,而咱们脚下的城墙是建于630多年前的明洪武三年.当时城墙仅是夯土筑就,它是经过多次包砌整修才形成如今的规模.这0.6米高的护墙是女儿墙,它并无御敌之功能,是为保护守城士兵而修建的。护墙外侧两米高的护墙有着明显的御敌功能,是为了保护守城士兵而修建的。城墙每隔一段,就有一个向外突出的部分,这叫做墩台。墩台是保卫城墙的。城墙脚下是防御的死角。有了墩台,就可以弥补这个不足,从三面组成一个强大的立体射击网,城防力量大大加强。敌楼墩台上的两层小楼,是供士兵休息、存放粮食和弹药的场所,同时也增加了古城的美观。方形垛口是供士兵打击敌人和眺望敌情所用。城墙上有3000个垛口,72座敌楼,用来象征孔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敌楼上还有孙子兵法石刻,使得一座壁垒森严的城池显得文雅亲和、先礼后宾,透露出一种浓郁的文化气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特派专家、日本京都大学著名教授田中淡对平遥古城的概括更为准确简洁“平遥古城甲天下”。•总结法讲解即将结束之际,借助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古城的评价提升平遥古城的文化品位,总结古城的景观价值和文化内涵,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平遥古城在1997年12月3日,连同城外的双林寺、镇国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本文标题:平遥古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882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