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1)(1)
土壤地理学题库绪论(2课时)一、名词解释1、土壤及其土壤肥力土壤是在自然因素的作用下由岩石逐步演变而成的,并在地球陆地表面成为一个疏松层。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二、简答题1、简述土壤在地球表层环境系统中的作用(1)在自然界中,土壤是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的中心环节,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枢纽。(2)土壤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成为生物同环境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活跃场所。(3)土壤与其地上部生物和地下部生物之间进行复杂的物质与能量的迁移、转化与交换,构成一个动态平衡的统一体。三、论述题1、论述土壤圈在全球地理环境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1)土壤圈与其他圈层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成为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种环境要素。(2)土壤圈支持和调节生物过程,提供植物生长的养分、水分与适宜的理化条件,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3)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水分与热量平衡,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硫化氢、一氧化氮等,这对全球大气变化有明显的影响。(4)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分配,影响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行为、水平分异及水圈的化学组成。(5)作为岩石圈的“保护层”,对岩石圈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少其遭受各种外营力的破坏。(6)环境的一个信息载体。第一章(8课时)一、名词解释1、土壤系统概念是由固相、液相和气相三相物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成的有机整体,表现出肥力、能量交换和净化的功能。2、土壤容重的概念又称为干容重,又称土壤假比重,一定容积的土壤烘干后的重量与同容积水重的比值3、土壤有机质概念泛指以各种形态和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4、土壤胶体概念是指大小在1~100毫微米的固体颗粒而言。5、土壤系统结构概念是指土壤系统三相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及其在空间上的关联性。6、土壤孔隙度概念指单位原状容积土壤中孔隙所占容积的百分数,用Ψ表示,单位为%二、填空题1、土壤矿物按其成因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两大类。2、土壤有机质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与有机残体的有机组分相似的普通化合物;另一类是普遍存在于土壤和江、湖、河、海底部淤泥中的特殊化合物。3、土壤系统是由固相、液相、气相和土壤生物体组成的系统。4、营业结构—营养关系上的两个方向(矿质化作用和腐殖质作用)5、土壤系统的可概括为植物的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态因素三个方面。6、通常应用土壤热容量、热导率和土壤热扩散率3个物理参数,反映热量在土壤中的保持、传导和分布状况。P54三、简答题1、土壤矿物由哪些组成?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如何?按其成因,可分为三类:(1)原生矿物,主要分布于粗骨颗粒和粗砂粒中,是岩浆岩和变质岩的机械破坏和风化过程的产物;(2)次生矿物,主要分布于黏粒中,粗大一些的也可进入粉粒中,是岩石或母质在地表经风化或生物作用由原生矿物转变而来或重新合成的;(3)可溶性盐类,是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营养主要来源。包括土壤固相物质中除有机质和生物体以外的所有无机质部分,如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等原生矿物以及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含水氧化铁、含水氧化铝等次生矿物。土壤矿物占土壤固相物质的绝大多数,一般约占干土重的95%以上,是土壤最基本的物质成分。它影响土壤的质地、孔隙、通气性、透水保水性、供肥保肥性等一系列肥力性状。2、腐殖质形成过程与特点?P23(1)形成过程:土壤腐殖质的形成过程称为腐植化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起着重要的作用,土壤中的有机质首先经过微生物的作用,分解成为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成为腐殖质组成的结构单元,然后是在酶的作用下,将多元酚氧化成为醌,醌再与含氮化合物等缩合成为腐殖质。(2)特点:3、土壤有机质与腐殖质的概念有何不同?腐殖质的性质涉及哪些方面?土壤有机质泛指以各种形态和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有机含碳化合物,而土壤腐殖质则是土壤有机质中暗色无定形的高分子化合物。性质:(1)腐殖质和其他的有机化合物一样,是由碳、氢、氧、氮、硫等元素所组成的。(2)腐殖质中有若干含氧功能团使腐殖质具有各种胶体特性、氧化-还原和生理活性等性质。(3)腐殖质是由一系列构造单元相似而分子大小不同的组分所组成的一个高度分散的体系。(4)腐殖质分子的中心是一个稠环或易生稠环的芳核,其周围以化学或物理的形式连接多糖、多肽、简单酚酸和金属离子。(5)低浓度的小分子的腐殖物质能增进植物根的发育和植物的生长。(6)腐殖质可以与金属离子、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以及黏土矿物形成稳定性的金属-有机复合物。3、土壤水在植物生长中的意义?(1)水分因受土壤吸附力和弯月面力的作用,而被保持在土粒的表面和土壤孔隙中,满足植物生长对水分的要求(2)水分和可溶性盐类一起构成土壤溶液作为向植物供给养分的媒介4、土壤胶体的功能土壤胶体表面吸咐的离子,可以通过离子交换进入土壤溶液供植物吸收利用,所以被土壤胶体吸咐的阳离子,不会失去对植物的有效性,5、土壤水蒸发的两个阶段?(1)第一阶段:是在大气物理条件下,即在日照、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起决定性作用的条件下,土壤水由饱和持水量降低到田间持水量(2)第二阶段:是在土壤本身特性起决定性作用的条件下,土壤水从田间持水量进一步下降到更低含水量的过程。6、土壤水分来源及其主要的水分形态?有效水和无效水分别有哪些?(1)土壤水主要来自降雨、降雪和灌水,如地下水位较高,也可上升补给土壤水,土壤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为土壤水(2)水分形态:化学结合水、气态水、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地下水、冰、地面水(3)有效水:毛管水、重力水、地下水、地面水无效水:化学结合水、气态水、吸湿水、膜状水、冰7、简述矿质化与腐殖质化作用及两者间的关系。(1)矿质化作用是指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的参与下被氧化为最终的分解产物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有机质的分解阶段;第二阶段是微生物将第一阶段分解形成的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吸收至体内,一部分用来建造微生物的自身躯体,另一部分被氧化为分解产物腐殖质化作用是指进入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转变为腐殖质的过程。(2)关系:土壤有机质经矿质化过程释放大量的营养元素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合成腐殖质,保存了养分,腐殖质又经矿质化过程再度释放养分,从而保证植物生长全过程的养分需求。8、土壤发生层及其划分?是由非成土作用形成的土层叫土壤层次。(1)有机质层:由聚积在地面上的枯枝落叶所构成(2)腐殖质层:在接近地表处所形成的矿质土层(3)淋溶层:由于淋溶作用而使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4)淀积层:上层淋溶的物质在本层淀积(5)母质层:是岩石风化物的残积物或运积物(6)母岩:未风化的岩石第二章土壤系统动态特性的分析(6课时)一、名词解释1、土壤相对年龄概念是指土壤的发育阶段或发育程度。通常所说的土壤年龄是指相对年龄。2、成土过程概念也叫土壤形成过程,是指在各种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土壤发生发育的过程。3、潜育化过程由于土层长期被水滋润、空气缺乏,即处于厌氧状态,从而产生较多的还原性物质,其中高价铁、锰转化为低价铁、锰,从而形成蓝色或青灰色,这个过程称为潜育化过程。4、粘化过程土体中黏粒的形成或淋溶、淀积而导致黏粒含量增加的过程。5、钙化过程碳酸盐在土体中淋溶、淀积的过程。6、灰化过程土体表层三、二氧化物及腐殖质淋溶、淀积而二氧化硅残留的过程。7、富铝化过程在湿热条件下,土壤形成过程中原生矿物强烈分解,盐基离子和硅酸大量淋失,铁、铝、锰不断形成氧化物相对积累的过程。8、熟化土壤的概念通过各种技术措施,使土壤的耕性不断改善,肥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即生土变熟土的过程。二、填空题1、自然土壤的主要成土因素是气候、母质、地形、生物和时间。2、以氧化还原为主的成土过程有潜育化过程和潴育化过程。3、以矿物风化为主的成土过程有黏化过程、钙化作用和富铝化过程。三、简答题1、影响土壤发育及其特点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生物因素:植物把分散在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营养选择地吸收起来,利用太阳辐射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成活体有机质,并把太阳能转变为潜能,再以有机残体的形式,聚积在母质表层。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合成作用,使母质表层的营养物质和能量逐渐地丰富起来,推动了土壤的形成和演化。(2)气候因素:特别是水分和热量条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岩石的风化过程,影响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影响有机质、土壤溶液和土壤空气的迁移和转化过程。(3)母质因素:母质中的一些性质,例如,机械性质、坚实度、渗透性、矿物组成和化学特性等都直接影响成土过程的速率和方向。(4)地形因素:由于地壳的上升或下降,不仅影响土壤的侵蚀和堆积过程,而且也将引起土壤水分、热量状况和植被等一系列的变化,从而使土壤形成过程逐渐改变,使土壤发生演替。(5)时间因素:土壤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发展着。(6)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不仅改变自然环境条件,还可以改变土壤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2、简述气候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3、简述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4、分析气候和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与影响?(1)气候因素,特别是水分和热量条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岩石的风化过程,影响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影响有机质、土壤溶液和土壤空气的迁移和转化过程。气候因素对土壤系统的影响表现于次生矿物的形成上。干冷地区的土壤多形成含水云母次生矿物,温暖湿润半湿润气候下多形成高岭石类次生矿物。气候因素对土壤系统影响的另一重要表现是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2)生物因素:植物把分散在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营养选择地吸收起来,利用太阳辐射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成活体有机质,并把太阳能转变为潜能,再以有机残体的形式,聚积在母质表层。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合成作用,使母质表层的营养物质和能量逐渐地丰富起来,推动了土壤的形成和演化。5、简述气候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1)气候因素,特别是水分和热量条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岩石的风化过程,影响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影响有机质、土壤溶液和土壤空气的迁移和转化过程。(2)气候因素对土壤系统的影响表现于次生矿物的形成上。干冷地区的土壤多形成含水云母次生矿物,温暖湿润半湿润气候下多形成高岭石类次生矿物。(3)气候因素对土壤系统影响的另一重要表现是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6、阐述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地球物质的地质大循环过程与生物小循环过程矛盾的统一。物质的地质大循环:岩石经过风化,其产物通过各种形式的剥蚀和搬运过程堆积在低洼的地方成为沉积物,并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经过固结成岩作用成为沉积岩再经地壳运动抬升出露于陆地表面。以地质历史时期为周期的过程。生物小循环:主要通过植物从土壤中选择吸收所需的养分并存储于活质中,再以残落物的形式归还给地表,并通过微生物等的分解进入土壤中的过程。通过生物生长吸收、归还、分解三个过程完成一个生态周期的循环。四、论述题试论述土壤系统的环境因素对土壤发育的影响(1)生物因素:植物把分散在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营养选择地吸收起来,利用太阳辐射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成活体有机质,并把太阳能转变为潜能,再以有机残体的形式,聚积在母质表层。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合成作用,使母质表层的营养物质和能量逐渐地丰富起来,推动了土壤的形成和演化。土壤中动物对土壤形成起了一些特殊的作用。例如,蚯蚓、昆虫等的活动促使土壤翻动和搅拌,蚯蚓还能将土壤通过其肠道分解,造成独特的胶状有机物-矿物质混合物。(2)气候因素:特别是水分和热量条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岩石的风化过程,影响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影响有机质、土壤溶液和土壤空气的迁移和转化过程。气候因素对土壤系统的影响表现于次生矿物的形成上。干冷地区的土壤多形成含水云母次生矿物,温暖湿润半湿润气候下多形成高岭石类次生矿物。气候因素对土壤系统影响的另一重要表现是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3)母质因素:母质中的一些性质,例如,机械性质、坚实度、渗透性、矿物组成和化学特性等都直接影响成土过程的速率和方向。(4)地形因素:由于地壳的上升或下降,不仅影响土壤的侵蚀和堆积过程,而且也将引起土壤水分、热量状况和植被等一系列的变化,从而使土壤形成过程逐渐改变,使土壤发生演替。(5)时间因素:
本文标题: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1)(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882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