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教师专业成长理论》课程作业题目:教师效能感文献综述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专业:教育技术学本次负责人:熊小芳、赵彩玫其他成员:黄秀茹、柯钰琪、黎韵音张巧利、赵彩玫完成时间:2014年04月07日教师效能感综述熊小芳、赵彩玫、黄秀茹、方梅、柯钰琪、黎韵音、张巧利摘要:教师效能感指的是教师对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的知觉和信念。教师效能感包含个人教学效能感和一般教学效能感。前者指教师对自身教学能力的自信,后者指教师对教学作用的一般信念。教育信念是教师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而教师教学信念的核心成分则是教师效能感。教师的教师效能感不仅与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正向相关,同时与学生的学业成就也呈正向相关的关系。本文将从教师效能感的概念,作用、影响因素及提高教师效能感的策略进行探讨。关键字:教师效能感作用影响因素提高策略教师如何看待自己的教学效果,以及这种看法与学生行为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研究者越来越关注的领域,并在此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逐渐形成了“教师效能感”这一教育心理学的热点研究领域。一、教师效能感的概念什么是教师效能感?兰德研究小组在1976年提出教师效能感是指“教师对其影响学生发展的能力的信任程度”。Rand组织的研究者认为教师效能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控制信念,指出“教师效能是指教师对自己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业任务完成的信念,或者是指教师对自己如何很好地影响学生学习的能力信念”[1]。研究到目前为止一般学者认为教师效能感包含个人教学效能感和一般教学效能感。所谓一般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而个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教学任务、教好学生的信念。二、教师效能感的作用从教育理论上讲,教师的素质结构决定着教育效能。教育信念是教师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而教师教学信念的核心成分则是教学效能感,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不仅与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正向相关,同时与学生的学业成就也呈正向相关的关系。俞国良(1999)研究发现,无论专家还是新手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与教学行为间均存在较显著的正相关;个人教学效能感对教学行为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2]罗晓路(2000)研究表明,无论新手还是专家,个人教学效能感对教学监控能力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个人教学效能感越高,其教学监控能力越强。[3]另外,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学生的成绩、学生的动机显著相关,教师教学效能感是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预测变量,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越强,学生的学业成就越大。[4]迄今为止,国内外关于教师效能感的研究成果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学生的学习有着重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教师之所以在教学效果上呈现显著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每个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并不相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他们具体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最终表现为学生在学习行为上呈现出明显差异。当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核心变量之一,因此,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不仅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也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的关键要素。三、影响教师效能感的因素目前,针对我国教师效能感研究的学者们普遍认为,教师教学效能感是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逐渐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并非与生俱来。心理及教育学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面提出影响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的因素。一般认为,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主要由外部环境因素和教师主观因素两个方面。其中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文化背景、学校特点、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学历因素等。教师的主观因素则是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关键,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的价值观和自我概念。[5](一)教师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它对人的活动有着导向作用。在同一客观条件下,对于同一事物,由于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以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来说,待遇低是一个普遍的事实,但是如果一个教师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和甘于奉献的精神,即使工资待遇低一些,也不会对教学工作抱不负责任的态度,不会把精力浪费在整天抱怨之中;而是体谅国家的困难,对教好学生充满信心,努力做好教学工作,而这自然会提高教学效能感。如果一个教师过分注重金钱报酬,斤斤计较,则会缺乏工作的内在动力,会降低教学效能感。[6](二)教师的自我教学经验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当人们相信自己具备成功所需要的条件时,面对困难也会坚持不懈,遭遇挫折也会很快走出低谷。”教师主要是通过自身的教学经历获得关于自己能力的认知与评价,所以个人成功的经验能够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教师自我教学经验影响最大的信息来源,它是教师效能感最直接、最大影响因素。(三)教师替代性经验教师替代性经验即教师的间接经验。班图拉的研究证明,个体能够通过观察他人行为获得有关自我可能性的认识,它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也有重大的影响。当一位教师看到或者想象与自己条件相当的人教学获得成功时,会增强自己的教学效能感,确信自己也能成功地完成类似教学任务。当看到或想象一个与自己水平相似的教师,虽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仍遭到失败时,则会降低教学效能感,认为自己成功的可能性也不大。[7]在我国,学校校教师教学能力和技能培养基本上是处于一种自发的状态,是一种教师自我探索的过程。因此,除了阅读相关书籍,观察学习取得的替代经验是影响其教学胜任力的判断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教师新手,通过观察学习,他会相信自己也有能力在类似情况下获得成功,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四)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外部因素1、社会大环境对教师效能感的影响历史的经验早以证明,社会、国家和政府如果能够尊师重教,就会增强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从而就会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否则相反。2、学校内部因素辛涛等人从制度的完整性、工作提供的发展条件、学校支持系统、学校风气、教师关系、师生关系六个方面考察了学校因素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影响。[8]研究表明这些因素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工作提供的发展条件、学校支持系统和制度的完整性等三类因素与对教师的一般教育效能感影响较大,而学校风气、教师关系、师生关系和教育工作提供的发展条件对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影响较大。四、教师效能感的提高策略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知道教师教学效能感是受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影响的,因此要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也应从这两方面入手。(一)教师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的价值观是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重要因素,是教师乐教勤业的动力来源。教师应树立远大的理想,以教书育人为已任,立志献身教育事业,正确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不计较个人得失,把培养学生成才作为崇高追求和最大乐趣。[9]首先,教师要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准确把握自身角色,通过自我评价来追求自我的完善。教师要通过不断的追问和反思,认识到教师不是一种为了谋生而去进行的表演,而应该是角色自我和个性自我的统一,是教师生活本身。只有充分张扬个性、肯定自我才能使教师在工作中体验到自己的幸福。其次,教师要推动自我超越,完善职业价值观。教师要将个人的心理需要导向学校和社会需要的轨道上来,自觉调整心态,进行自我教育,通过提高自身修养来完善自我。这样,教师才能在其职业活动中获得心灵的满足,从教师职业活动中体验到生命的内在欢乐,得到自我的发展,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师职业价值观念,在伟大的教育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二)认识自我,学会正确归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效能感,应积极地认识自我,给予自己科学的、准确的定位,对于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积极努力地做出易控的和内部的归因。首先,教师要自觉形成归因的意识,教师应采用及时反馈、强化等方式来形成积极稳定的归因倾向,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避免形成习得性无助。其次,要正确归因。在对失败的教学进行归因时,要客观全面实事求是。既要从教师方面找原因,也要从学生方面找原因。既要注意到成功中客观因素的促进作用,也要注意失败中的主观原因。同时要正确看待教学的成败结果,成不骄败不馁,成在能力强则继续努力;败在能力低就应奋发图强急起直追,不断提高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基于对个体的合理认识与归因,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应是理性的期望。太高的教学目标容易使教师产生失败感;太低的教学目标易于完成任务。只有目标难易适中,教师通过努力可以完成,才能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三)学会自我暗示,建立良好的心态暗示是指在无对抗条件下,用某种间接的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思想。自我暗示是指暗示的信息来自本人。所谓的“杯弓蛇影”、“草木皆兵”就是自我暗示的结果。自我暗示可以有积极作用,也可以有消极的作用,一个人的自信心其实就是自我暗示。所以教师要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暗示自己是个有能力的人,暗示自己能够战胜困难完成任务,这样就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效能感。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障。教师具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和个体潜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不良的情绪与心理状态会抵制教师的工作热情,甚至削减教师的意志力,教学效能感也会受到冲击。因此,教师要有稳定、健康的情绪状态和精神风貌,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效能感。(四)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一个完整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内容应该包括:(1)确立评价标准;(2)观察教学过程;(3)提出教学改进建议。[10]通过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可促进其教学效能感的提高,科学、合理、完善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可以协助教师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提高改进教学的主动性和自学性。(五)建立激励机制美国心理学家波特和劳勒对激励模式的研究表明,通过成功的激励能使人们焕发高度的积极性,从而努力工作产生良好的绩效。[11]因此学校应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机制,加大对“双师型”素质的教师、专业学术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等高素质复合人才收入分配政策的倾斜力度,这样将会有力地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六)开展校本培训,提供榜样示范校本培训应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以学校真实的教学情境为出发点和培训资源,以解决教师在新课改中遇到的教学问题为导向,最终促进学校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在与同事的交流和合作中,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其相互学习与交流对于每一个教师所起的作用,不仅仅是学到书本的理论知识,而在于学习到其他教师的实践经验,还在于提高了教师教学效能感,二者相得益彰,更有针对性地解决新课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学校管理者要多为教师创设观摩学习研讨的机会和环境,在现场观摩(组织听课)、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观摩分析各种教学行为后督促他们去模仿,这样能够对教师教学效能感起到替代性强化作用。另外,也可以从示范者的表演中学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增强教师教学效能感和处理教学事件的机智和能力。(七)加强外部的强化作用全社会必须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党和政府应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使教师真正成为受人们尊重的职业,这样良好的社会环境必然会促进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提高。在校内更要树立教师为本,教师优先的观念。在评职、晋级、福利待遇和住房分配等方面优先考虑教师。同时要为教师的进修提高和实现自身价值营造良好的条件的气氛。五、总结教师效能感是教师工作动力的基本源泉,它为教师的工作提供不断进取的力量。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核心变量之一,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他们具体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最终表现为学生在学习行为上呈现出明显差异。因此,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提高不仅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也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的关键要素。教师效能感的提高需要教师个人、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注释:[1]转引自期刊:龙君伟.国外教师效能感研究30年:回顾和展望[J].比较教育研究.2004,(10)第6页[2]俞国良.专家-新手型教师教学效能感和教学行为的研究仁[J].心理学探新,1999,(2)第33页[3罗晓路.专
本文标题:教师效能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908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