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PowerPointP
合肥学院《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合肥学院教育系江芳合肥市教育局整合多方研究力量而申报的《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于2007年4月经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总课题组批准立项。《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从“五个有效”入手开展研究。教师与学生、学校共同发展学校发展的终极目标学生发展的根本途径教师发展的坚实基础学生发展学校发展教师发展一、子课题的立项情况区域课题立项区域课题立项瑶海区2肥东2庐阳区3肥西2蜀山区2长丰2包河区2市属学校2高新区1总计18二、子课题的选题情况长丰师范附小长丰城关中学肥东一中肥东撮镇学区中心学校合肥四十六中有效学校研究与实践屯溪路小学蚌埠路第五小学瑶海实验学校四十二中学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肥西三河学区中心学校乐农新村小学合肥二十八中学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学校办学品位研究肥西上派镇上派学区中心学校合肥六安路小学学校发展共同体研究学校发展规划研究学校特色研究薄弱学校发展研究永红路小学合肥新城学校合肥三十五中学高新区城西桥学校研究目标欠明确问题界定欠准确操作思路欠清晰内容分解欠具体选题中的问题三、子课题的研究分析效--效果、效能、效率、效益有效的涵义(一)课题的界定《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效”的解释是效果、功效,其词条包括效果、效能、效率和效益,综合起来就是各种力量、做法或因素产生的结果和作用可以这样理解:有效或无效,正效或负效,低效或高效,首先看是否产生效益,其次看效益是否是我们所期望的,再看投入与产出的比值大小。效能主要指办事的效率和工作的能力,它是衡量工作结果的尺度。效率、效果、效益是衡量效能的依据。有效--高效能高效能--效果、效率、效益的综合体现效能与效率:用效能来体现效率,用效率来检验效能;着眼于效能,提高效率。效果与效益:我们追求效益,但更注重效果,先讲效果,后讲效益。有效的两个维度追求效果、效率、效益“三效统一”的高效能评价新理念注重效果提高效率追求效益(二)课题研究的意义“有效学校”运动最早出现于美国,美国学者考勒门于1966年提出了有关“有效学校”的概念,被公认为“有效学校”运动的创始人。关于“有效学校”,国外研究的较多。相比之下,由于条件的限制,我国目前较少有人关注有效学校的研究,香港、上海等地有学者展开了相关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从总体上讲,很少有立足于一个真实的具体的学校现场来进行有效学校的探索。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价值。理论价值——“有效学校”是一个内涵深刻、外延广博的概念。它既与教师素养、学生发展紧密相连,又与教学行为、教学绩效紧密相关,在目前教学理论界对它的研究还较薄弱的状况下,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拓展和丰富教学理论研究,为教学理论研究提供实践性材料。实践价值——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适时进行“有效学校”的研究与探索,期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最大限度地形成与新课程要求相匹配、相一致的学校环境,以此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实现学校的有效性。(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背景,从现代学校建设的角度,探讨有效学校的构建。力求以转变观念为重点,以问题切入为基点,以校本研究为手段,以课题引领为载体,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进而促进学校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四)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从有效学校的认识观入手,树立新的学校发展观念,不断调整学校领导者的领导行为,进行学校管理的改革创新,以质量求生存,以学习求发展,创建有效学校,建立学习共同体,力求达成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使命,为国家全面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带有区域特点、可供相同地区或类似地区借鉴的有效学校构建理论和实践模式。(五)课题研究的内容本课题分别从有效学校的理解、有效学校的领导、有效学校的规划、有效学校的经营、有效学校的文化、有效学校的知识、有效学校的研究、有效学校的评价、有效学校的联系等方面开展研究,以实现创建有效学校,建立学习共同体。有效学校的理论研究——以有效学校的特质为主线,围绕有效学校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核心基础、变革策略等方面开展研究,运用多元思维视野,反思当今学校,剖析“无效学校”或“低效学校”,形成“有效学校”的认识观,树立新的学校理解。有效学校的规划研究——以有效学校的规划为主线,围绕有效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的内涵、特点、价值以及有效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的设计等方面开展研究,形成“有效学校”的规划观,促使校长成为学校发展规划的设计师,引领学校走向自主发展之路。有效学校的经营研究——以有效学校的经营为主线,围绕有效学校的经营理念以及有效学校的人力资源经营、学校特色经营、学校文化经营、教育资源经营等方面开展研究,构建学校独特的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以及学校的品牌经营模式,形成“有效学校”的经营观,实现变管理学校为经营学校。有效学校的文化研究——以有效学校的文化为主线,围绕有效学校的组织文化、教师文化、学习文化、领导文化等方面开展研究,形成“有效学校”的文化观,实现领导风格的变革,建设有文化内涵的学校。有效学校的共同体研究——以有效学校的共同体为主线,围绕有效学校合作伙伴、教师团队、发展共同体等方面开展研究,形成“有效学校”的联系观,实现学校合作伙伴、教师团队、发展共同体建设和管理的理念创新和制度创新。有效学校的评价研究——以有效学校的评价为主线,围绕有效学校的发展性评价,从发展性学校评价、发展性教师评价、发展性学生评价等方面开展研究,形成“有效学校”的评价观,掌握实践层面的运作方式,促进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有效学校的校本研究——以有效学校的研究为主线,围绕有效学校校本研究的实质特征、核心要素、具体程序、主要模式、成果表述等方面开展研究,形成“有效学校”的研究观,理解校本研究的运作方式,在真正意义上实施并实现“科研兴校”。有效学校的领导研究——以有效学校的领导为主线,围绕有效学校领导者的领导理念、领导角色、领导影响力、领导类型以及校长的专业发展等方面开展研究,形成“有效学校”的领导观,实现领导观念的转变、领导角色的转化、领导效能的提高。有效学校的知识研究——以有效学校的知识为主线,围绕有效学校知识管理的重要意义、价值追求、基本过程、有效策略等方面开展研究,形成“有效学校”的知识观,掌握知识管理的实践技术,实现教师合作团队的构建和学校知识联盟的创建。(六)课题研究的研究思路本课题研究的总体思路是采取以点带面、分步推进的方式,从中小学实际出发,从“有效性”切入,从“有效学校”的视角,研究与探索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因素和实现路径,以此形成分析有效学校发展的的理论框架、制度建设、实践模式及实现路径,力求体现“三个坚持”。1.坚持以不同学校“共同发展”为课题研究的基本前提积极进取、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以点带面,分步推进;促进合肥地区地区不同学校的共同发展。“共同发展”是分类发展,是积极发展,是高水平、高层次上的多样化、特色化发展,鼓励不同学校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最终实现优势互补、特色发展、整体提升。2.坚持以不同模式“共同目标”为课题研究的基本要求合肥地区不同学校的资源、条件及经济基础、教育基础各有不同,因此在构建有效学校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创建形式、构建模式也不尽相同。但不同的模式却有共同的目标,这是课题实践与研究的基本要求3.坚持以不同内容“共同成果”为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课题研究分别从有效学校的理解、有效学校的领导、有效学校的设计、有效学校的经营、有效学校的文化、有效学校的知识、有效学校的研究、有效学校的评价、有效学校的联系等方面开展研究,以实现创建有效学校,建立学习共同体。这几个方面的内容、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异相合、互动共生;统一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彼此冲突。共同成果的要求把这几个方面的不同内容整合起来。(七)课题研究的研究途径学校管理者都在追求学校的发展,但学校的发展主要体现为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因此学校发展从来都是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果。学校发展的中心是学生发展,学生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发展的关键需要以学校为依托,只有将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教师与学校的共同发展。1.创建学习型学校2.完善校本研修制度3.坚持自主反思方式4.创建互动发展平台5.建立实践探索档案袋(八)课题研究的研究方法“有效学校”是以学校作为完整的研究场所展开的研究。所以,本课题的研究将综合运用反思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及聚类分析方法和手段,研究主题来源于学校管理者日常遇到和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采取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思路,实行理论研究、实证分析及重点实验相结合、综合研究与专题研究相结合;采用调研、专题研讨、实地考察、案例分析和专家咨询等方法,选择不同学校进行个案研究,确保课题的科学性并努力有所创新。(九)课题研究的研究步骤本课题整个研究过程的时间跨度为三年,即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课题研究分为六大阶段:1.前期准备阶段(2007.5——2007.11)2.选点实验阶段(2007.12——2008.10)3.中期总结阶段(2008.11——2008.12)4.全面铺开阶段(2009.1——2009.12)5.成果提炼阶段(2010.1——2010.5)6.结题总结阶段(2010.6——2010.10)(十)课题研究的成果要求课题研究成果既是一个贯穿培训过程始终的全程性工作,也是课题研究流程的终结阶段。它集收集、整理、总结、评价诸多功能于一体,是对整个课题研究过程的文献性记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1.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以详实、生动和原生态的信息优势架起指导者与被指导者之间、教师与同伴之间沟通的桥梁和平台。明确制作教师成长档案袋的目的:记录存档、综合评价、学习方式、问题诊断、综合利用。教师成长档案袋可能涵盖的板块:A.教学(教师作为教学者的角色)B.学习(教师作为学习者的角色)C.研究(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角色)D.反思(教师作为反思者的角色)E.评价(教师作为评价者的角色)确定可以表现每一个内容板块的作品:A.教学资料可以包括:①自我推荐的教案;②自我推荐的课件;③承担的公开课的影像等。B.学习资料可以包括:①参与的进修或培训活动;②正在或已经阅读的书目;③从同伴或管理者或专家那里获得的经验;④故事与叙事;⑤其它的学习机会与收获;⑥随笔与杂记等。C.研究资料可以包括:①发现和研究的教学问题及过程;②参与或申请的课题及成果;③发表的论文或著作(包括章节)及摘要;④课堂观察记录;⑤个人的教育教学理论等。D.反思资料可以包括:①教学反思笔记;②自我的成长史分析;③名师传记分析等。E.评价资料可以包括:①阶段工作的自我评价;②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评价;③对教研组同行的评价;④上交给教师联合会或工会的提案等。2.成果整理的思路:在《五个有效》教材中,为教师设计了主体部分、案例分析部分、研修反馈及《教师素质发展及继续教育登记档案袋》部分。这三大部分的设计目的:使教师与培训者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改进,在改进中提高,在提高中进行总结和升华;同时也为成果的整理提供一条主线。3.成果整理的类型:(1)经验总结类(2)教育教学案例类(3)理论研究类(4)教学反思日记。(十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教材该套校本研修教材以问题为切入点,以自修为主线,以科研为手段,以课题为载体,突出学习者能力的培养,强调教材内容与所要形成的能力的对应性,以“提升教师生命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主线,贯穿在《有效学校》、《有效教师》、《有效教学》、《有效能力》、《有效研修》五大模块始终。五大模块把中小学教师在学校中、在教学中、在教育技术中、在研修中最为困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并采取互动式的编写方式与教师共同
本文标题: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PowerPointP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04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