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城市宜居性评价及规划建设途径_以广东清远为例
城市建设与发展121002-2031(2009)10-0029-06城市宜居性评价及规划建设途径)))以广东清远为例甄峰郑俊罗绍荣12,200756,,,,、、、、、。12;;12TU984126512A12(1973)),,,,,;,;,()。12(40301014)。122008-12-03122009-04-20一导言宜居是人类的共同理想与持续的追求,从岩洞时代到巢居、穴居、蓬居时代,从游牧文明、农耕文明到商贸文明,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宜居之地的追求。1.宜居性与宜居城市宜居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先秦及西方的古希腊时期,朴素的思想是围绕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人与人及社区生活展开的。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0到5雅典宪章6再到5北京宪章6,城市的规划者和建设者们在不停地探索着如何提升城市的宜居性。但是,自资本主义工业化大发展开始,城市的宜居性就面临着人口膨胀、房价飞涨、交通拥堵、犯罪频繁、环境破坏等问题的直接威胁。正如彼得所说,对宜居城市的关注,起源于城市作为居住空间已经经历了由追求经济增长而导致的长期环境恶化,以及对城市间竞争的过分关注[1]。早在1972年,宜居性概念就出现并成为了大温哥华地区(GVRD)规划关注的焦点问题,但是对其真正涵义却理解不够。在温哥华都市区规划中,宜居性常常被定义为城市或者区域中居民的/生活质量0。纽曼等(Newmanetal).将宜居性定义为/人类对社会和谐、健康、安宁的要求,包括了个人和团体两个方面0[2]。1996年,第二届联合国人居大会形成了5人居议程6,并将建设宜居城市列为全球城市发展的共同理想。宜居城市是一个能够享受健康生活和容易流动的城市,无论是步行、自行车还是公#29#总第171期城市问题2009年第10期城市建设与发展共交通、小汽车,宜居城市是全民共享的城市[3]。宜居城市代表着历史与未来的衔接[4]。生计问题和生态可持续问题对宜居城市的重要性也被强调了[5]。公民经历的生活质量与其接近城市基础设施(、、)、食物、清洁空气、可买得起的住房、就业、绿色空间和公园的能力相连。可以看出,宜居性定义包括了一系列不同的方面,但是一个共同的指导原则是可达、公平和参与,这是宜居性概念的本质。如表1,上述学者对宜居城市的原则、基础与目标都给出了相应的观点与解释。19大原则[6]4大基础[7]7大目标[4]宜居城市(1)城市中的居民能自由交流;(2)对话是重要的;(3)公共领域提供许多活动,庆祝、节日以将其所有居民聚集在一起;(4)一个好的城市不被恐惧所主导;(5)一个好的城市提供公共领域作为一个社会学习和社会交往的场所;(6)城市必须满足许多功能)))经济、社会和文化,然而,现在城市有一个倾向就是专业化于一个或者两个功能,其他功能被牺牲了;(7)居民互相尊重;(8)物质环境的美学考虑,美丽和有意义必须高度优先;(9)所有居民的智慧和知识是重要的。(1)拓展生命机会,通过直接投资于个人才能和福利,这包括能够使富人和穷人都享有的健康和教育;(2)有意义的工作和谋生的可能性,不仅仅是为了收入,而且,也是自尊和个人价值实现的来源;(3)安全与清洁的环境;(4)好的管制,使城市更宜居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和公共事务,不仅仅是政府自身,也需要团体和公民的参与。(1)宜居城市没有边界,向全世界开放,没有贫民窟以及隔离区域;(2)宜居城市以其功能复杂性和人际交流丰富性为标记;(3)宜居城市是一个城市,在这里城镇规划师能够管理复杂性和动力,从而不会退化到拥挤和焦虑的境地;(4)宜居城市与其场址和环境有着良好的关系,城市是自然和历史平衡的一部分;(5)宜居城市是社区之家;(6)宜居城市中,公共空间是社会生活的中心,所有社区的焦点所在;(7)宜居城市并不是为了建筑师和城市管理者的表现和荣誉而建设,而是为了其居民在更好的状态下生活。城市就像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器官。自从1985年以来,两年一度的国际/宜居城市0会议中,学者、职业人员和城市官员集中探讨了对城市这一有机器官的理解,以及城市政策如何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如表2,对宜居城市的大脑及中枢神经系统、心脏、器官、循环系统都做出了详细的解释与说明。2[8]宜居城市构成要素相应描述大脑及中枢神经系统管制与参与监测评价学习宜居城市鼓励公民参与展望、规划、实施和监测区域规划与解决挑战的场所基于的办法。宜居城市的监测能力等同于一个有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一个宜居城市发展测度其实现目标、鼓励实验并验证新的思想,从经验中学习、适应战略以考虑动态的环境和变化的优先权的能力,以及迅速对机遇与挑战做出反应的能力。心脏共同的价值身份识别场所感宜居城市包括一个积极的公共领域,反映出其自身的精髓,创造和强化一个共同感,为了共同价值的对话,为了记住历史、节日庆典以及青少年的社会化。器官完全的社区市区中心产业集群绿色空间一个宜居城市包括完全的社区,具备混合使用和可买得起的住房,接近购物、就业、文化中心和行人友好的交通网络,具有公共空间和经济活动的市区中心,产业集群有着共享的基础设施,绿色空间包括农田和公园。循环系统自然资源流绿色走廊能源网络交通通讯宜居城市通过维持其活动的资源流动而得以联系在一起,包括水、原料、污水等;通过接近能源资源;通过为了保护自然生命及娱乐的绿色走廊;通过接近通讯系统;通过一个优先考虑步行、公共交通、高效的货物流动的交通网络,促进行人友好的社区形成。自从北京提出建设宜居城市以来,国内许多学者开始对宜居城市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探讨。从宜居性的角度,探讨了适宜居住的城市观[9],并将宜居城市凝练为/易居、逸居、康居、安居0[10],是一个安全的城市、健康的城市、生活方便的城市、出行便利的城市,也是一个居住舒适的城市[11]。还有学者构建了宜居城市评价指标,并对北京的宜居性进行了实证分析[12-13]。2.宜居城市规划建设实践全球化加速了城市间的竞争,而如何使城市更加宜居和环境友好,就成为城市与区域政策考虑的重要内容。宜居性被作为确保全球投资和赢得更好#30#5城市问题62009年第10期城市宜居性评价及规划建设途径城市建设与发展地方经济活力的主要方式[7],以及城市福利的重要方面[14]。对宜居城市的研究也从居住本身转移到了如何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可见,在世界全球化、出现的网络社会、增加的机动性、环境、经济、健康和社会等重要性背景中,创造一个更加可持续和宜居的城市已经给地方政府和行为者压力,从而强化了城市管制、城市规划和设计[15]。作为在世界范围内宜居性较高的城市,温哥华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关注城市的宜居性建设。2003的5大温哥华地区长期规划6更是将宜居城市的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目标。5规划6认为宜居性、持续性和弹性这三个互相交织的要素一起定义了当前和未来的居民地生活质量。宜居性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面对居民不断变化的满意度。哈里引入了参与性规划模型以连接区域的宜居性概念[16]。这形成了1976年的第一个/宜居区域提议0。基于社区的规划有效地提供了解决规划参与的思路与方法,西雅图、华盛顿、波尔图、巴西利亚等都已采用。在1990年代,这一前景又被/创造我们的未来0所升级,/宜居区域战略规划0中对于土地利用和交通方面也有所阐述。规划集中于保护绿色空间和自然资源,创造基于区域城镇中心的完善的社区,实现一个紧密的都市区域,通过公交支持的和机动车限制型的交通体系增加交通的可选择性;通过创造紧密的和完善的社区,围绕着受保护的自然地域和农田,提高生活质量。2003-2006年,欧洲北海区域的6个城市一起参与了宜居城市计划,包括特隆赫姆、林肯、诺维奇、埃姆登、根特、欧登塞,这些伙伴城市的城市中心都有着悠久历史。宜居城市正成为国内研究文献与规划报告的热点词汇,也成为媒体和房地产开发商关心的重要内容。从西方研究文献和实践经验来看,宜居城市规划与建设更多地偏重于多元文化的创造等软性环境的发展,而国内目前则集中于环境整治、景观美化等硬性环境的改善。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很多城市开始将建设宜居城市作为一种城市经营的新思路,通过建设良好宜人的城市空间,提升当地的商业价值,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去买房、投资。但是,以商业盈利为目的,并不是宜居城市规划建设的初衷。3.研究意义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了快速城市化的发展时期,同时城市化也逐渐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型,城市中心也在发生变化。可以说,中国城市在经历了/以安全为本0和/以经济为本0的时代之后,开始了/以人为本0的时代。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0的科学发展观,并强调/以人为本0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这样一个新的背景下,把/宜居城市0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奋斗目标顺理成章。在日益注重生活品质的今天,/宜居城市0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人们共同的追求。2005年1月,国务院在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宜居城市0,同年7月,曾培炎副总理在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上要求/把宜居城市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0。到2006年4月,我国已有100多个城市将/宜居城市0列为发展目标。尽管宜居城市作为一个新的发展理念已经对国内的城市发展与建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国内目前关于城市宜居性评价及宜居城市规划建设的实践研究仍较为缺乏,更多关注的是概念与理论的探讨。因此,本论文试图运用5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6对清远市的城市宜居指数进行评价,并依据评价的结果,对清远市今后的宜居城市规划建设工作提出建议。二城市宜居性评价方法1.指标体系2005年10月30日,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宜居城市课题组0对/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0进行了专题研究。2007年4月19日,5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6成果(/0)通过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科技司组织的评审验收。5宜居指标体系6包括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6个方面,23个子目标,74个指标,同时5宜居指标体系6还设立了9个加扣分项和4个否定条件。除了以上指标,5宜居指标体系6还提出,对社会贫富两级严重分化、刑事案件发案率高、环境污染严重、生态严重恶化的城市/一票否决0,不能认为是/宜居城市0。2.研究方法为了更科学地研究城市宜居指数,5宜居指标体系6依据指标的性质将74个指标、9个加扣分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抽样评价部分,共24个指标,占总指标的28.9%,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考察的方#31#5城市问题62009年第10期城市宜居性评价及规划建设途径城市建设与发展法进行评价,主要计算模型为:)))答案为/是否0类型的问卷分数计算:Q=C*M/N(C,M/0,N,Q);)))答案为/较好、一般、较差0类型的问卷分数计算:Q=C*(A/N+B/N*0.5+C/N*0)(C,A/0,B/0,C/0,N,Q);第二部分为定量评价部分,共38个指标,占总指标的45.8%,主要通过统计数据与标准值之间的计算进行评价,主要计算模型为:)))指标数值越大越好时:Q=C*A/B(C,A,B,Q,A\B);Q=C*A/B@80%(C,A,B,Q,80%,A\B);)))指标数值越小越好时:Q=C*(100%-A)/(100%-B)(C,A,B,Q,A[B);第三部分为定性评价部分,共21个指标,占总指标的25.3%,主要通过对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由研究组进行评价。城市宜居指数综合计算模型:Q=EQi(i,Qi)。3.评价结论解读5指标体系研究6实行百分制,总分为100分,宜居指数即累计得分\80分且没有否定条件的城市,为/宜居城市0;60分[宜居指数80分的城市,或宜居指数即累计得分\80分但有一项否定条件的城市,为/较宜居城市0;宜居指数即累计得分60分的城市,或宜居指数即累计得分\80分但有二项或以上否定条件的城市,或60分[宜居指数80分但有一项否定条件的城市,为宜居预警城市。三清远城市宜居性评价纵观中国城市的发展格局和趋势,位于经济发达的城市群周边并受中心城市直接辐射的中小城市应该最具有优先建设成为宜居城市的条件。而珠江三角洲北缘的清远正有着这样良好的时机
本文标题:城市宜居性评价及规划建设途径_以广东清远为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0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