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绘画之精神中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绘画是展现我国文明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2008年在我国举行的奥运会已经划上了完美的句号,但是开幕式中中国历史在一个古老的卷轴绘画中展开的时刻却另世人难忘。不同于西方的写实主义画风,中国绘画倾向于写意。山水一直作为纯粹而且重要的精神象征存在于中国文人艺术家的生活中。古人认为,自然山水在空间形态上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在时间状态上也是无比生动千姿百态的。从山石、树木、水泽、云草中寻早人生存在的道理,寄托心灵、情感,正是中国古代艺术家创作山水画本源的真实意图。画家不仅考虑自己亲眼所见的真实事物,更关心人自身内心的变化过程,想到什么,就用生命的状态表达事物。总而言之,正如课上所学,中国绘画注重意象,西方绘画注重写实。中国山水画依靠虚实,遮挡以及不规范的大小比例关系来暗示行云、流水、山石、树木的空间,而使得对自然的表现更加肆意、主观、淋漓尽致。它更有灵性、有生命,可以使欣赏者与之一起喜怒哀乐。因此中国绘画更多的蕴含了中国悠久的文化。对于不同时期的朝代,中国绘画也展现了不同的特点。石器时代是中国绘画的萌芽时期,伴随者石器制作方法的改进,原始的工艺美术有了发展。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时期,也是中国民族艺术风格确立与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时期。宫殿壁画建树非凡。祥瑞图像及标榜忠、孝、节、义的历史故事成为画家的普遍创作题材。秦汉时代艺术以其深沉雄大的气魄,在中国美术史上放射着夺目的光彩。隋唐是魏晋南北朝之后的又一重要时期。隋朝书画,继往开来,酝酿着新风格的出现。初唐的书画则承袭了隋朝的风尚,崇尚法度,但已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这一转变到盛唐时就已经完成了。各科画家先后涌现,风格趋向于健美飞动。大唐盛世时期,山水画从“咫尺千里”走向“咫尺重深”青水工整,水墨苍劲。春山如美人,夏山如猛将,秋山如高土,冬山如老衲。自唐朝以后,唐尚工,宋尚巧,元尚意,明清尚变。元代以后才出现诗书画印结合的现象。凡与特定意境无关的意境不画,画面清爽干净,对画面总的外轮廓设计的简洁。不同的朝代都有不同的代表人物。最喜欢的画家莫过于隋朝的展子虔。展子虔善画人物、车马、阁楼、山水、尤以画山水闻名。他的山水画被称为“远近山川,咫尺千里”。《游春图》被认为是其传世之作,该画用青绿重着色法画贵族春游的情景,用笔细劲有力,设色浓丽鲜明。它脱离了为山水为人物画背景的地位,独立成幅,反映了早期独立山水画的面貌。所以自己喜欢他的主要原因,也是对山水画的钟爱。让自己寄情于山水之中。在这样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大自然是让我们向往的地方。对于我们这些没有更多机会接触山水的现代人来说,欣赏山水名画是一种贴近自然的有效方法。中国绘画讲求意象,因此继承与开拓山水画中的意象是保持中国味的基本,是对中国文化的尊重。现如今,在“国际化”、“全球化”的文化口号成为时髦用语时,我们更应该强化和挖掘自己民族文化中有个性的表现语言。中国艺术是在几千年文明基础上,是在通过中西文化交流碰撞产生的,当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禅宗文化等主流文化的基准逐渐发展起来时,它又具有一种内敛的价值意识,坚持强调美与善的统一,注重艺术的伦理价值,强调艺术的表现、抒情、言志。这种境界是国民艺术的血肉,外界思想是国民艺术的滋补品。所以对于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国画而言,我们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奋勇开拓才是真正的传扬之道。如果我们不在传统的基础上继承发展,只是以西方人的造型观念为准绳,用西方材料和技术来表现,就很难达到自身艺术的高度,所谓文化共赏,对于不断对外开放的中国而言,拥有悠久历史的国画才是真正有高度,能与世界高层艺术抗衡、并肩。随着我国政治民主化推进,经济迅速发展,文化企业的推广也必然成为一种趋势,这时以国学为底子的中国山水画将代表中国民族形象与世界艺术强国对话,正如在文章开头,我提到的奥运会用卷轴展示的中国山水画就是一个让世人认识中国国画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也证明着对于现在的中国,文化传扬已经得到了国人的重视。
本文标题:中国绘画之精神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08571 .html